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5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264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315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1152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240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59篇
综合类   2080篇
预防医学   855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611篇
  15篇
中国医学   825篇
肿瘤学   217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水平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05~2020-04于我院接受收治TACE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疾病复发及肿瘤肝内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血清YKL-40、DKK1水平,分析血清YKL-40、DKK1水平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价值。结果:术后6个月,80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3例,占28.75%,预后良好57例,占71.25%;预后不良组血清YKL-40、DKK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YKL-40、DKK1单独及联合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7、0.850、0.863,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YKL-40、DKK1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预后不良患者体内呈高表达,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YKL-40、DKK1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情...  相似文献   
32.
滋肾健脑法对脑萎缩肾阴虚血瘀证主症及智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滋肾健脑法治疗脑萎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用滋肾健脑法所组成的益肾健脑颗粒 1号 ,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胶囊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症及智能量表 (MMSE、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检查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脑萎缩和肾阴虚血瘀证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能明显改善患者主症和智能状态 ,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提示滋肾健脑法是治疗脑萎缩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33.
病例介绍王××,男,46岁,已婚,天津籍.住院号:2294.1963年8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多岁起,经常有咳嗽,吐浓痰,早晚为甚.1959年夏,因工作劳累,饮酒后再进食冷饮,当时即感胸闷气塞,至某医院急诊,胸部X线透视诊断为慢性枝气管炎、肺气肿.嗣后稍有劳累或酒后受冷,即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甲磺酸托烷司琼 (Trop)对顺铂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将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采用Trop(第 1周期 )→胃复安 (第 2周期 )止吐方法 ,对照组采用胃复安 (第 1周期 )→Trop(第 2周期 )止吐方法。观察 2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第 1天 ,治疗组对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完全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对恶心、食欲不振的有效控制率略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化疗第 2~ 6d治疗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rop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口干、便秘、疲倦、嗜睡及失眠 ,均较轻微。结论 Trop在控制强致吐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呕吐方面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5.
伍玉凤(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陇西7481001)诊断1子宫破裂。2子宫胎盘卒中。2 诊断依据2 .1 经产妇 ,曾清宫 2次 ,有外伤史 ,腹痛初为阵发性 ,后转为持续性 ,硫酸镁治疗后腹痛缓解 ,继之又加剧。2 .2 体格检查 :P2 1/ min,BP12 / 7k Pa,子宫形态不规则 ,左侧宫底隆起明显高于右侧 ,子宫呈高张性宫缩 ,间歇 1~ 2 min,持续 2 0~ 30 s,胎头位于右下腹 ,胎心音 138/ min,腹部胀气 ,尤以上腹部为甚 ,叩诊呈鼓音 ,肠鸣音消失 ,脐周围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入院后 19.5 h出现腹肌紧张 ,满腹压痛及反跳痛。腹穿 2次 ,第一次在右侧宫底部…  相似文献   
36.
伍建宁  刘志泉 《检验医学》2007,22(3):365-366
目的确定适合本实验室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阳性判断值(Cut-off)。方法通过统计5709例无偿献血员的HCV抗体ELISA测定吸光度(A)值确定本实验室的Cutoff值,同时使用免疫印迹(RIBA)方法进一步检测0.07≤A值≤0.140(S/CO值为0.5-1.0)的标本共45份确定该Cutoff值的实际意义。结果通过对检测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确定Cutoff值为0.112,对0.07≤A值≤0.140(试剂盒提供的Cutoff值)的45份标本进行R IBA检测,结果发现其中1份(A值为0.122)为抗核心区(C22)单独阳性,另外1份(A值为0.135)为抗非结构蛋白(NS3)单独阳性。结论为尽可能减少输血后HCV感染的发生,实验室有必要确定符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的Cutoff值。  相似文献   
37.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时程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不同时间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时程变化.方法 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室大面积心梗,分别于术后1、2、4、8周测心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后开胸取心脏.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HMGB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心功能检测提示造模成功,心梗大鼠术后早期(1 w)HMGB1 mRNA表达上调(P<0.01),而心梗后期(8周)则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mRNA水平变化类似,HMGB1蛋白水平在心肌梗死组大鼠术后早期(1~2周)表达水平增加(P<0.01),而心梗后期(8周)则显著下调(P<0.05).结论 HMGB1作为炎症调节因子,在心梗早期对心肌的炎性反应进行调控;并在心梗后期参与调节基因转录,进行心肌修复.在心梗的不同阶段对HMGB1的表达进行干预有望减少心梗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本院普外科行静脉滴注治疗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ADR累及器官或组织、具体类型、临床表现。结果:(1)输入中药发生ADR:痰热清6例、金纳多4例、苦碟子2例;输入西药发生ADR:青霉素2例、阿奇霉素8例、左氧氟沙星33例、克林霉素15例。(2) ADR以> 40岁者发生率最高。(3)在累及器官或系统中,占比最高的是皮肤及其附件(21.43%),其次为消化系统(15.71%)、呼吸系统(10.00%)。(4) ADR的临床表现:头晕7例、头痛6例、恶心9例、呕吐3例、胸闷11例、心慌6例、呼吸困难4例、皮疹瘙痒17例、寒战高热7例、大汗淋漓4例、喉头水肿2例。结论: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患者易发生ADR,多分布于>40岁者,且多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胸闷等,临床应强化此方面干预,最大限度降低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淮安市医用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职业性照射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医用X射线工作者肿瘤队列研究中淮安市队列的6次随访资料,分析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队列共随访321人,其中放射组199人,对照组122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总体观察人年数为13 674人年,其中64人患恶性肿瘤,放射组与对照组恶性肿瘤患病率分别为21.1%、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7,P=0.504),放射组和对照组恶性肿瘤发病密度分别为0.005/人年、0.004/人年,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罹患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显著提高(RR=1.402,95%CI:1.293~1.519)。结论 医用X射线工作者罹患恶性肿瘤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口服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治疗化疗引起呃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化疗后发生呃逆的70例次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口服利多卡因溶液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利多卡因溶液治疗化疗引起的呃逆安全有效,未见不良反应,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