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10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75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伍伟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2)
虽然许多研究证实药物可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的发生,但是并无资料显示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可以减少术后卒中。美国学者Kollar等对2964例患者CABG术后的心房颤动和卒中发生率进行研究后认为,CABG术后不应用常规积极抗凝来降低本来发生率就低的术后卒中,全量肝素只用于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患者,华法林用于术前已经有心房颤动或者新发心房颤动持续大于24h的患者。(摘译自Ann Thorac Surg,2006,82:515-52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与卒中的关系:何时需要抗凝?@伍伟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CHF患者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AngⅡ、PAI-1水平。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培哚普利组(30例)。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4mg,qd。治疗2周后复测血浆AngⅡ、PAI-1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血浆AngⅡ、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2周后,培哚普利组血浆AngⅡ、PAI-1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培哚普利不仅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且可改善内源性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新的治疗措施疗效。方法把本院近3年收治158例重度CHF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选自1991年以前158例重度CHF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配对研究。结果A组的心衰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心衰住院猝死率、心衰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的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均<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地高辛和卡托普利、间歇有效利尿并适当补充钠钾镁等综合措施治疗CHF,有助于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及右心形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继发肺动脉高压(PAH)的相关因素,并研究房间隔缺损(ASD)不同年龄术后右心形态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内异常通道大小、体重、有无并发其他心内畸形及有无发生肺动脉高压等资料,并对其中91例ASD患者术前3 d及术后3 d、3个月、6~12个月作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心内异常通道大小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继发PAH有影响(OR1.1~1.3),ASD中≥40岁组OR4.1,P=0.008。介入术后ASD患者右心均有恢复,但≥40岁组术后3~12个月右心大小无进一步的缩小。结论:心内异常通道大小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继发PAH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压腔间分流性心脏病中年龄亦是影响PAH进展的另一重要因素,40岁前对ASD进行纠治心脏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6.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表现为一个正在扩大的并需要终身接受3级护理的群体。一些成人先心病的患者最后发展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近期对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学理解的提高和靶向治疗的出现使人们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因学、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策略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介入治疗可行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成人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共23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19~44(28.1±8.4)岁。行介入封堵术前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压力,应用国产PDA封堵伞行封堵治疗,术后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1)对2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年PDA患者进行试封堵,其中22例封堵成功,释放封堵伞;1例未能完成封堵,收回封堵伞。(2)在22例成功封堵患者中,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较封堵前明显降低:封堵前SPAP为(95.27±23.28)mm Hg,封堵后为(53.41±18.35)mm Hg(P<0.05);封堵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封堵前亦明显降低:封堵前MPAP为(72.05±15.62)mm Hg,封堵后降至(37.9±13.93)mm Hg(P<0.05)。(3)4例患者术后1天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少许残余分流,其中1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无残余分流,1例随访至3个月无残余分流,1例随访至3个月仍有少量残余分流(6~12个月未回院复查),1例随访至1年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均无血流动力学意义,均无溶血发生。(4)封堵成功的患者随访1~52个月,平均为9个月,随访时复查超声心动图。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室不同程度缩小,封堵前左心房前后径(LAD)为(44.58±10.62)mm,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LAD分别为(38.00±8.45)mm、(35.13±9.16)mm、(37.35±10.73)mm、(32.4±6.43)mm(P<0.05);封堵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为(65.00±13.34)mm,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LVD分别为(57.05±10.49)mm、(54.44±9.73)mm、(53.14±14.38)mm、(47.8±8.38)mm(P<0.05);封堵前肺动脉内径(PA)为(41.95±9.00)mm,随访6个月时PA为(31.07±9.00)mm(P<0.05)。(5)1例放弃封堵者,临床可见轻度紫绀,动脉血气分析(未吸氧情况下)氧分压77.9 mmHg,血氧饱和度96.1%,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为右房室增大,左心房室小,封堵前、后肺动脉压分别为158/86(103)、148/74(93)mm Hg;主动脉压分别为128/85(97)、63/25(33)mm Hg,试封堵时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神志模糊,回收封堵伞后主动脉压力上升,心率、神志恢复,重复试封堵仍有上述表现,遂放弃封堵。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大部分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人PDA,近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0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心率变异的观察。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105例在行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化疗后第一周期,比较化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红蛋白、脑钠肽、心脏彩超测定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以及应用带有心率变异软件的Holter监测评价患者化疗前后心率变异情况,化疗前后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占据心跳总数百分比(PNN50)。结果患者化疗前后一般情况的对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红蛋白、脑钠肽、心脏彩超测定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对比观察化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SD、SDA、RMSSD、PNN50较化疗前比较均减小(P<0.01),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比未化疗时增快(P<0.01),化疗后的心率变异指数降低。结论心率变异性降低可能与化疗药物对心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VSD修补后出现残余漏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过去治疗主要是二次手术再修补,近年来有作者认为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VSD残余漏的良好方法,但有关这方面的专门报道还很少.我们于2004年12月~2005年1对3例VSD残余漏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儿童和7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儿童或成人患者中均分为中重度PH组[肺动脉收缩压>50mmHg(1mmHg=0.133kPa)]、轻度PH组(30mmHg≤肺动脉收缩压≤50mmHg)、无PH组(肺动脉收缩压<30mmHg)。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h、1、3、6及12个月血浆AngⅡ浓度。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儿童30例,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介入封堵术前,无论儿童或成人先心病中重度PH、轻度PH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先心病无PH组患者(P<0.01)。先心病患者介入封堵术后24h,AngⅡ开始逐渐下降,至12个月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AngⅡ可能参与了先心病伴PH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