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骨髓基质细胞体内成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骨髓分为造血和基质两大系统 ,其成骨能力主要来源于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BMSC所含的少量多能基质干细胞 ,是多种细胞的前体细胞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能够向成骨系细胞、成纤维系细胞、网状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分化[1] 。BMSC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可分泌骨钙素 ,合成并分泌Ⅰ型胶原等[2 ] 。由于BMSC来源充足、取材方便、使用安全、成骨能力确切、便于临床应用 ,将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研究其体内成骨作用 ,…  相似文献   
102.
双重股薄肌移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握持功能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双重股薄肌移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握持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吻合血管、神经的双重股薄肌移植,一期重建屈肘、伸指、伸拇,二期重建屈指、屈拇,以重建手握持功能。结果 随访16例二期手术后时间超过24月患者,最长62月,平均36月。16例均恢复屈肘、伸指、伸拇功能,屈肘90°~135°,肌力M_4(Highet法),伸指伸拇M_3~M_4。14例屈拇、屈指恢复,肌力M_3~M_4,可握持200~500g物品;2例屈拇屈指肌力M_1。结论 吻合血管、神经的双重股薄肌移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可很好恢复屈肘、伸拇伸指功能,较好恢复屈指屈拇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相似文献   
103.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2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04.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初步报告   总被引:51,自引:8,他引:43  
目的 探讨开放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l~9月,采用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6例(1例双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男4例,女2例,患者平均37.6岁。按A0分类,B3型1侧,C1型3侧,C2型3侧。结果 全部6例获得7~15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均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6例7侧功能评定均为优,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AO新型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钢板与聚乙烯板互锁固定治疗累及髁部的股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2月28例累及髁部的股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AO分类法,均为C型骨折,其中C1型7例,C2型12例,C3型9例;应用AO股骨髁支撑钢板与高分子量聚乙烯板互锁固定,即在股骨外侧放置AO髁支撑钢板,内侧放置一块比钢板稍小的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根据骨折固定需要任意钻孔,用螺钉将外侧钢板与内侧对应的聚乙烯板互锁固定,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结果28例患者术后随访8~42个月,平均20.8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4.8~14.0个月,平均6.5个月。按Kolmert等评价标准:优13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达71.4%。结论互锁双板可同时发挥外侧钢板的支撑稳定作用和内侧聚乙烯板的内夹板样保护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整复、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聚乙烯板的大小、形状可根据术中需要灵活选择与塑形,临床应用操作方便。互锁双板固定设计理念先进,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固定效果可靠,临床应用方便,为临床治疗累及髁部的股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7(hBMP - 7)基因逆转录病毒液与左旋聚丙交酯 (PLL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含hBMP - 7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液PT -PLNCX2 -BMP7。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 1 5cm缺损模型 ,修复实验分为 4组 :PT -PLNCX2 -BMP7+PLLA修复组 ,空载体 (PT -PLNCX2 ) +PLLA修复组 ,单纯PLLA生物材料修复组 ,空白组。每组 6个样本。分别于术后 8、12、16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PT -PLNCX2 -BMP7重组病毒液与生物材料复合修复组可见在骨缺损处有骨性连接形成 ,组织学观察见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 ,而PT -PLNCX2 病毒液修复组、单纯材料修复组和未修复组均未见骨性连接形成 ,仅在部分骨缺损两断段形成少量骨组织。结论 利用hBMP - 7基因体内局部、直接转移的方法能够用于兔桡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远近期实验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中国青山羊15只,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CAP珊瑚羟基磷灰石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s,BMSCs)],术后ECT、X线、CT等影像学手段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及各种手段的应用价值。其中在早期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远期在术后2、3、6个月行CT检查,术后6、12、18个月行X线。结果 术后影像学手段检测表明,组织工程骨组可以修复2cm的骨缺损,ECT显示在术后2个月内骨再生和再血管化进展顺利,X线和XT显示术后组织工程骨成骨呈渐进性和偏心性,12个月以后组织工程骨与山羊胫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结论 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影像学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直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组织缺损和器官功能衰竭的修复与重建是临床医学面临的难题,组织工程学的最新发展为此带来了希望,成为21世纪医学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人组织工程化组织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组织工程化组织在临床的最新应用,并分析其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6-05有关人组织工程化组织临床应用的文章,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transplantation,Clinicalapplication,Huma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6-05期间的人组织工程化组织临床应用相关文献,检索词“组织工程,移植,临床应用,人”,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关于人组织工程化组织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排除非临床应用的研究文献,然后查找全文。纳入标准:已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的应用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研究;②尚未应用于临床的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6篇关于人组织工程化组织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64篇,纳入32篇文献进行综述。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量基础理论、组织构建、动物体内植入等研究,并已有商品化的组织工程皮肤、软骨等正式进入临床应用,组织工程骨、肌腱、角膜、黏膜、血管、膀胱等的临床应用也开始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疗效。①组织工程皮肤通常可分为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和复合皮肤替代物3种类型。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应该是包含表皮与真皮组织、具有完整皮肤生理功能的复合皮。尽管目前已有的组织工程化皮肤具有与正常皮肤相似的结构及屏障功能,但仍远非真正意义的皮肤功能重建,尤其是缺乏皮肤的附属结构和免疫功能。②软骨组织再生能力有限,没有血管、神经和淋巴分布,其特有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和生物学特性使之成为组织工程学的研究热点。目前,组织工程骨促进实验动物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较肯定,但其临床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③组织工程角膜应用于临床治疗眼表面疾病已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组织工程复合角膜还停留在体外的构建和基础研究阶段,体外构建生物角膜取代人供体角膜进行移植仍极富挑战性。结论:组织工程化组织的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成熟,国内外有限病例的初步临床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将会为临床医学提供工程化组织,以修复组织缺损,重建或改善组织、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手术技术.方法 2006年8月至2012年4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创面范围4.0cm×5.5 cm~11.0 cm×23.0 cm.其中,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0例,足底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结果 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0±0.8)个月.皮瓣修复后外形大部满意,皮瓣末梢二点辨别觉为10~22 mm,股前外和隐动脉穿支皮瓣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S2+以上感觉分别为13/20和5/5例.结论 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较合适,隐动脉穿支用于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避免受区二次手术整形,重视皮瓣供区处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开放性损伤导致创面的皮瓣成活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股骨远端骨折系指股骨下端15cm以内的骨折.按AO/ASIF分类法可分为股骨髁上骨折(A型)、髁部骨折(B型)、股骨髁间合并髁上骨折(C型),股骨远端骨折约占整个股骨骨折的4%,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由高能量暴力造成的该部位骨折有增多的趋势,而且伤情更加复杂,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类骨折的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尤其在治疗方法、固定器械和固定材料的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