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初步探讨红景天的降压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红景天(0.5g/㎏.d-1)和自来水灌胃,每2周测血压1次,共8kw。结束时抽空腹血检测血浆葡萄糖(G0)、胰岛素(I0)、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计算QUICK[1/(lgG0 lgI0)]。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压、血浆血管紧素II与醛固酮显著降低,而QUICK明显升高。结论红景天可有效降低SHR血压,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半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及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化法将130例行PCI手术的STEMI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PCI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70例另给予半剂量替罗非班维持48 h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7 d。并统计术后相关指标(7d RBP4及肾小球滤过率、肌钙蛋白T)及术后半年的临床缺血事件(复合缺血及出血事件、冠脉TIMI血流)。结果术后7 d,观察组较对照组的RBP4、肌钙蛋白T(CTn T)平均值均有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有升高(P0.05);未增加半年的缺血与出血事件(P0.05)。结论使用丹参川芎嗪联合半剂量替罗非班可降低STEMI患者PCI术后RBP4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心肌的缺血坏死,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4.
钟文  任继刚  张强 《四川医学》2004,25(7):767-768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探讨一过性Q波机理。方法 观察、检测心电图出现一过性Q波的患者(7例)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7例患者CK-MB均正常;5例cTnI呈阳性,2例cTnI呈阴性,全部患者心电图均有ST段和/或T波改变。其中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结论 一过性Q波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多系缺血产生的顿押心肌形成;不伴CK-MB增高者可伴有微小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5.
钟文  任继刚  周琳  王建  游波  杨靖  黄兰 《华西医学》2010,(9):1589-1591
目的探讨西地兰联合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与快速型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与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配至西地兰组与联合用药组,西地兰组以多次静脉注射西地兰控制心率,联合用药组则予以多次静脉注射西地兰与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分别在用药开始时、用药开始后监测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肺部啰音、呼吸困难,记录肺水肿改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民异率、呼吸频率、收缩压与SpO2均无差异;在治疗整个过程中,两组患者收缩压无差异;治疗开始后60、90及120min时联合用药组心率均显著低于西地兰组。联合用药组从在治疗开始到肺水肿改善的时间短于西地兰组[(71.37±13.37)、(78.77±14.74)min,P=0.046]。治疗期间无患者出现病情恶化或死亡。联合用药组患者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平均总量为4.22mg/例。结论在排除美托洛尔禁忌症的前提下,静脉注射西地兰与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可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缓解肺水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175cm0.035inchJ型导引钢丝(J型导丝)在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时经股动脉入路输送6F左Jud-kins导管(JL导管)头端到达主动脉根部的改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43例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患者分别运用常规方法(21例)与改良方法(22例)操作J型导丝与JL导管,记录导管头端从主动脉弓到抵达主动脉根部的X线透视时间,观察每例造影中左主干夹层及造影后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改良方法成功率(100%)远高于常规方法(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改良方法成功者X线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方法成功者,而栓塞性并发症并未增加。结论:在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患者,J型导丝经股动脉入路输送JL导管的改良方法值得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常规方法不易成功时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地高辛、美托洛尔及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患者活动后心室率的影响. 方法 5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4组. A组13例, 口服地高辛0.125 mg, qd;B组13例, 口服地高辛0.125 mg, qd, 依那普利10 mg, qd;C组18例, 口服地高辛0.125 mg, qd;美托洛尔25 mg, bid;D组15例, 口服地高辛0.125 mg, qd, 美托洛尔25 mg, bid, 依那普利10 mg, qd. 连续用药2周,比较用药前后静息时及活动后心室率变化情况. 结果 静息状态下, 各组均能有效控制房颤心室率(P<0.05或P<0.01). 但在活动后, C组和D组能明显控制心室率(P<0.01), 其余两组活动后心室率与用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 依那普利对持续房颤患者静息或活动后心室率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 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控制房颤患者活动后心室率, 未观察到短期应用依那普利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活动后的心室率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28.
76例冠心病患者脉压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继刚  周琳  王建  钟文  谢陈玲  杨靖  游波 《重庆医学》2008,37(14):1602-1604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同脉压时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探讨不同脉压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76例患者在不同脉压〔<60mm Hg(1mm Hg=0.133kPa)和>60mm Hg〕和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时的HRV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与34例正常人的HRV进行比较。分析时域指标:包括窦性R-R间期(即NN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同时分析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值等。结果(1)冠心病组与正常人比较HRV变化差异明显(P<0.01);(2)冠心病患者脉压大于60mm Hg组与脉压小于60mm Hg组比较、冠状动脉狭窄大于75%组与狭窄小于75%组比较,HRV各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伴脉压增大的冠心病患者,HRV改变与脉压大小及冠脉狭窄程度有关,提示脉压增大可能也是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人群中是否存在z带选择性缝接PDZ基序蛋白(ZASP)基因突变以及与该地区IDCM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筛检成都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包括120例IDCM患者,100名健康对照者)ZASP基因外显子4、6、10的可能突变位点.结果 在IDCM组和正常对照组中,ZASP基因外显子4、6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电泳图谱未发现差异;但外显子10 SSCP电泳图谱发现差异,经DNA测序证实为G216T杂合子与T216T纯合子.G216T杂合子在IDCM组检出28例,对照组检出12例;T216T纯合子在IDCM组检出9例,对照组检出4例.G/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在IDCM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ASP基因外显子10 G216-T多态性与成都地区汉族IDCM患者遗传易感性相关;提示T等位基因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0.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致病特点,可将其归于中医“时病瘟疫”温热类疫病范畴,从古至今,针灸防治时行瘟疫及热证的医案云集,临床经验丰富,对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综述古代文献中针灸疗法对时行瘟疫的防治,并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针灸的运用,为进一步研究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的疗效观察、操作规范及其效应机制奠定基础,为今后针灸防治疫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