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刘小宁  张豪  任文锋  郭荣同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1):1312-1313,1340
目的了解近年广州市人群华支睾吸虫及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监测方案,2006-2010年对全市12个区、县级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人群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虫卵。结果共粪检11477人,总感染率为9.1%,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7.46%。2009年人群的感染率为24.39%。地区分布中番禺区总感染率最高为34.48%,其次为南沙区和黄埔区;增城、南沙等农村土源性线虫仍有一定的感染率,各区县之间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较明显,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人群寄生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广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了解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牲畜交易市场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分别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初筛和确诊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检测241人,37人感染布氏菌,其中27人为确诊病例,10人为隐性感染者,未发现危重和死亡病例;布病感染者以慢性起病,其中发热、乏力占81.08%,肌肉关节酸疼占67.57%;接触羊是布病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几乎所有感染者都曾接触过羊(35例);同时从事动物销售、屠宰、运输等工种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广州市布病疫情不断上升,职业人群是布病防控的重点,应加强布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动物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43.
1997-2005年广州市狂犬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对广州市近几年狂犬病发病态势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措施。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5年发生的狂犬病病例发病情况、分布、潜伏期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疫情上升的原因。结果1997-2005年共发生狂犬病18例,1997-2000年,疫情局限在花都区,2002-2004年疫情集中在增城市,但2005年疫情迅速上升,共发生9例,并波及多个地区。结论犬只密度升高,犬伤人数增多,疫点处理不彻底及群众防病意识不高是疫情上升的原因,加强宣传教育、犬只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4.
广州市2004年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和掌握近年广州市畜牧人员、动物接触者、孕妇弓形虫病血清学IgG抗体水平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本市各区、县级市的地理分布,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弓形虫IgG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2 526人,阳性206人,阳性率8.16%.县级市及近郊区阳性率较市区高,分别为9.48%、7.91%和4.73%.职业中以农民及饲养、挤奶员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0.26%、10.24%,猫犬接触者和屠宰、肉类加工销售员次之,阳性率分别为9.97%、8.9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8.03%和8.31%,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主要分布在40~60岁的年龄组,阳性率11.54%~13.04%.结论 弓形虫是人畜共患病,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宣传,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797只,分属2目2科4属6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707只,食虫目动物90只,总鼠密度为10.80%,鼠密度为10.26%;在171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有蚤鼠只61只,捡获蚤265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鼠染蚤率为35.67%,总蚤指数为1.55;黄胸鼠蚤指数为2.56;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花都区幼童蛲虫感染及分布现状,为蛲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在全区乡镇(街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4所幼儿园,使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所幼儿园调查儿童200人以上。使用问卷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每所幼儿园调查家长50名以上。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共调查24所幼儿园共检查儿童4840人,检出蛲虫感染者170人,感染率为3.51%。以幼儿园为单位感染率最高的为11.95%(19/159)。城区幼童蛲虫的感染率为2.05%(46/2245),乡镇的感染率为4.78%(124/2595),乡镇幼童的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区(χ2=26.459,P<0.01)。男、女性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88%(107/2759)和3.03%(63/2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9,P>0.05)。蛲虫感染相关因素如卫生环境条件、卫生设施及管理制度、家庭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城区幼儿园比乡镇的好。结论花都区乡镇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还较高,今后防控的重点应放在乡镇一些环境条件和卫生设施较差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了解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病例数和监测中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布病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以青壮年居多;病例几乎都与活羊、羊肉和羊内脏接触有关;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结论来自布病疫区感染布病的羊只流人我市、从业人员缺乏防病意识、检疫和免疫措施不到位是造成我市布病发病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人市牲畜检疫和从业人员布病健康教育是当前重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越秀区疟疾输入性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疟疾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20年广州市越秀区疟疾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0年广州市越秀区报告疟疾病例528例,死亡4例。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453例(85.80%)、间日疟28例(5.30%)、卵形疟28例(5.30%)、三日疟13例(2.46%)、诺氏疟1例(0.19%)、巴西疟1例(0.19%)、混合疟4例(0.76%)。病例诊断时间间隔算术平均数为9.04 d,发病后3 d内确诊病例占36.74%(194/528)。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较集中于1、6和9—11月。病例以男性中青年为主。现居住地分布于全国21个省、直辖市。除1例长潜伏期复发三日疟病例外,其余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527/528)。结论 2014—2020年广州市越秀区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但境外输入性病例数较2006—2013年明显上升。应加大地区防控体系建设投入,以提高必要的疟疾监测能力,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不同职业人群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镜检蠕形螨。结果 共检查2365人,感染176人,感染率为7.4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99%(59/1182);女性感染率为8.70%(117/1345);20~40岁感染率较其它年龄高;银行职员及饮食服务行业人员感染率较学生和干部高,分别为22.02%、17.59%。结论 蠕形螨感染率与各职业人群的工种、年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人体蠕形螨传播是人与人直接接触,也可通过共用脸盆、毛巾、衣被、具、玩具、化妆品等物品而间接传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与患共用生活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50.
广州人体肺部螨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在广州粮食、药材、针织和棉纺行业进行人体肺部螨感染的调查,检查痰液337人,痰螨阳性率21.4%,感染率以药材和粮食行业人员为高,分别为35.5%与24.8%。感染率高低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以青中年多见,尤以46—55岁年龄组为最高。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多,无特殊既往病史。胸透拍片30例和血液检查65例痰螨阳性者,有8例显示X线征,10例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效增高。已鉴定痰内螨类9种。调查痰螨阳性者工作场所地尘和空间飘尘,均查到螨类。已鉴定地尘、飘尘和降尘中螨类12种,其中4种与痰内查到的螨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