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广州市2006-2009年布鲁氏菌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宁  郑晓婕  张豪  郭荣同  任文锋 《热带医学杂志》2009,9(12):1434-1435,1465
目的分析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了解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病例数和监测中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布病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以青壮年居多;病例几乎都与活羊、羊肉和羊内脏接触有关;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结论来自布病疫区感染布病的羊只流人我市、从业人员缺乏防病意识、检疫和免疫措施不到位是造成我市布病发病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人市牲畜检疫和从业人员布病健康教育是当前重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采用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方案治疗肾移植后"爬行肌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具有"爬行肌酐"表现的28例患者中,术后采用以环孢素(CsA)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20例,采用以他克莫司(FK506)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8例。患者确诊后即停用CsA或FK506,24h后给予西罗莫司,初始剂量6mg,维持剂量为2mg/d,以后根据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使其血药谷浓度维持在5~9μg/L,药物替代前后麦考酚吗乙酯(MMF)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用量不变。随访6个月,定期观察移植物肾功能,记录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监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移植物肾功能明显改善16例,患者的血清肌酐(Scr)由替代前(205±20)μmo1/L降为替代后的(153±18)μmo1/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由(51±3)ml/min升高为(56±3)ml/min(均为P〈0.05);移植物肾功能维持稳定8例,移植物肾功能继续恶化2例。治疗中,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并恢复血液透析,1例西罗莫司替代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而放弃替代治疗,恢复替代前的免疫抑制方案。结论西罗莫司替代CNI治疗肾移植后"爬行肌酐"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并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移植物肾功能,但会使患者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目的 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及分布现状, 为蛲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12年在全区所 有乡 (镇、 街道)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分别抽取24所幼儿园和小学作为调查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 每 点调查10岁以下儿童200人以上。采用问卷方式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在每所幼儿园调查家长、 学校调查学生各50名 以上。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2年9-12月共检查9 777人, 检出蛲虫感染者760人, 感染率为 7.77%。以学校为单位感染率最高的达33.82% (69/204)。城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3% (195/4 213), 乡镇儿童感染率为 10.15% (760/5 546)(χ2 = 102.126, P < 0.01)。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为3.51% (170/4 840), 10岁以下小学生感染率为 11.95%(590/4 973), 后者是前者的3.4倍 (χ2 = 242.732, P < 0.01)。男、 女性儿童感染率分别为7.44% (412/5 537) 和8.21% (348/4 240)(χ2 = 1.969, P > 0.05)。相关因素调查显示, 卫生环境条件、 卫生设施及管理制度、 家庭及个人卫生习惯等方 面总体上幼儿园要优于小学、 城区优于乡 (镇)。结论 结论 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 今后防控重点应放在乡 (镇) 和城 区一些环境条件和卫生设施较差的学校。  相似文献   
34.
广州市疟疾地理流行病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近10年广州市疟疾的地理分布特征,发现广州市疟疾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近10年山区疟疾平均发病率达24.09/万属主要疫区,丘陵地区发病率为2.39/万,平均或盆谷地区发病率为0.96/万,市区则无疟疾本地传播。不同地势的蚊媒种群结构及密度也不同。以地势、发病率、蚊媒为划分依据,可将广州市疟疾流行强度分为4个层次;北部山区为中高疟区;丘陵地区为低疟区;平原、盆谷地带为散发区;市区为无疟区。并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了解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病例数和监测中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布病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以青壮年居多;病例几乎都与活羊、羊肉和羊内脏接触有关;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结论来自布病疫区感染布病的羊只流人我市、从业人员缺乏防病意识、检疫和免疫措施不到位是造成我市布病发病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人市牲畜检疫和从业人员布病健康教育是当前重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广州市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探讨疫情回升的原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广州市1997—2007年的疫情报告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44例狂犬病,其中男32例,女12例,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80岁,发病人群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主,夏秋季节多发。1997—2004年仅发生9例,而近3年上升至35例,2007年达到最高峰。共1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但近年向邻近的萝岗、黄埔等地区扩散。结论农村地区养犬数多,犬只免疫有效率低,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价格过高,群众防病意识淡薄等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传染源,提高农村地区犬只免疫保护率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曲水村人体钩虫及钩蚴性皮炎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村民新鲜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和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进行检查,确定钩虫感染、感染率、感染度和感染虫种。采用调查表和询问方式,了解钩虫和钩蚴性皮炎感染的临床症状。结果:该地人体钩虫感染率为6.07%,以中、老年人和农民感染率最高,多为轻度感染,男女感染率无显差异。钩蚴性皮炎发生率为69.23%,好发部位多见于足趾和手指间。钩虫卵阳性与钩蚴培养法阳性符合率为100%。感染虫种均为美洲钩虫。禽畜粪便检查阴性。结论:该地钩虫感染情况与广东省钩虫感染情况基本相同,但钩蚴性皮炎感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308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212只,食虫目动物9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83%,鼠密度(捕获率)为10.03%;在14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11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32.17%,总蚤指数为0.78;黄胸鼠蚤指数为0.59;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广州市鼠传疾病监测数据,掌握鼠传疾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鼠传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广州市报告的常见鼠传疾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探讨鼠传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2019年广州市报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恙虫病4种常见鼠传...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1—2017年疟疾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7年广州市疟疾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68例,其中1例为输血感染病例,余56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87.65%来源于非洲,11.46%来源于亚洲,其余分别来源于南美洲等其他地区。全部病例中恶性疟占80.81%,间日疟占13.56%,还发现了罕见的诺氏疟和巴西疟。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青壮年,患者最小年龄为11月,最大82岁。疟疾病例以商业服务人员(26.76%)为主,境外务工人员、工人、农民、民工次之(23.06%)。每年10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全市12个区均有病例报告。结论广州市疟疾疫情2011—2014年较平稳,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同时恶性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非洲输入性病例是最主要的防控对象。建议加强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对出国人员进行疟疾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前往疟疾流行区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避免因输入病例而引起本地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