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广州市2006-2009年布鲁氏菌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了解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病例数和监测中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布病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以青壮年居多;病例几乎都与活羊、羊肉和羊内脏接触有关;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结论来自布病疫区感染布病的羊只流人我市、从业人员缺乏防病意识、检疫和免疫措施不到位是造成我市布病发病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人市牲畜检疫和从业人员布病健康教育是当前重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采用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方案治疗肾移植后"爬行肌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具有"爬行肌酐"表现的28例患者中,术后采用以环孢素(CsA)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20例,采用以他克莫司(FK506)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8例。患者确诊后即停用CsA或FK506,24h后给予西罗莫司,初始剂量6mg,维持剂量为2mg/d,以后根据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使其血药谷浓度维持在5~9μg/L,药物替代前后麦考酚吗乙酯(MMF)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用量不变。随访6个月,定期观察移植物肾功能,记录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监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移植物肾功能明显改善16例,患者的血清肌酐(Scr)由替代前(205±20)μmo1/L降为替代后的(153±18)μmo1/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由(51±3)ml/min升高为(56±3)ml/min(均为P〈0.05);移植物肾功能维持稳定8例,移植物肾功能继续恶化2例。治疗中,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并恢复血液透析,1例西罗莫司替代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而放弃替代治疗,恢复替代前的免疫抑制方案。结论西罗莫司替代CNI治疗肾移植后"爬行肌酐"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并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移植物肾功能,但会使患者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目的 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及分布现状, 为蛲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12年在全区所
有乡 (镇、 街道)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分别抽取24所幼儿园和小学作为调查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 每
点调查10岁以下儿童200人以上。采用问卷方式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在每所幼儿园调查家长、 学校调查学生各50名
以上。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2年9-12月共检查9 777人, 检出蛲虫感染者760人, 感染率为
7.77%。以学校为单位感染率最高的达33.82% (69/204)。城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3% (195/4 213), 乡镇儿童感染率为
10.15% (760/5 546)(χ2
= 102.126, P < 0.01)。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为3.51% (170/4 840), 10岁以下小学生感染率为
11.95%(590/4 973), 后者是前者的3.4倍 (χ2
= 242.732, P < 0.01)。男、 女性儿童感染率分别为7.44% (412/5 537) 和8.21%
(348/4 240)(χ2
= 1.969, P > 0.05)。相关因素调查显示, 卫生环境条件、 卫生设施及管理制度、 家庭及个人卫生习惯等方
面总体上幼儿园要优于小学、 城区优于乡 (镇)。结论 结论 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 今后防控重点应放在乡 (镇) 和城
区一些环境条件和卫生设施较差的学校。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分析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了解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病例数和监测中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布病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以青壮年居多;病例几乎都与活羊、羊肉和羊内脏接触有关;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结论来自布病疫区感染布病的羊只流人我市、从业人员缺乏防病意识、检疫和免疫措施不到位是造成我市布病发病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人市牲畜检疫和从业人员布病健康教育是当前重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广州市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探讨疫情回升的原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广州市1997—2007年的疫情报告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44例狂犬病,其中男32例,女12例,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80岁,发病人群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主,夏秋季节多发。1997—2004年仅发生9例,而近3年上升至35例,2007年达到最高峰。共1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但近年向邻近的萝岗、黄埔等地区扩散。结论农村地区养犬数多,犬只免疫有效率低,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价格过高,群众防病意识淡薄等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传染源,提高农村地区犬只免疫保护率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37.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曲水村人体钩虫及钩蚴性皮炎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曲水村人体钩虫及钩蚴性皮炎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村民新鲜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和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进行检查,确定钩虫感染、感染率、感染度和感染虫种。采用调查表和询问方式,了解钩虫和钩蚴性皮炎感染的临床症状。结果:该地人体钩虫感染率为6.07%,以中、老年人和农民感染率最高,多为轻度感染,男女感染率无显差异。钩蚴性皮炎发生率为69.23%,好发部位多见于足趾和手指间。钩虫卵阳性与钩蚴培养法阳性符合率为100%。感染虫种均为美洲钩虫。禽畜粪便检查阴性。结论:该地钩虫感染情况与广东省钩虫感染情况基本相同,但钩蚴性皮炎感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308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212只,食虫目动物9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83%,鼠密度(捕获率)为10.03%;在14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11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32.17%,总蚤指数为0.78;黄胸鼠蚤指数为0.59;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1—2017年疟疾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7年广州市疟疾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68例,其中1例为输血感染病例,余56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87.65%来源于非洲,11.46%来源于亚洲,其余分别来源于南美洲等其他地区。全部病例中恶性疟占80.81%,间日疟占13.56%,还发现了罕见的诺氏疟和巴西疟。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青壮年,患者最小年龄为11月,最大82岁。疟疾病例以商业服务人员(26.76%)为主,境外务工人员、工人、农民、民工次之(23.06%)。每年10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全市12个区均有病例报告。结论广州市疟疾疫情2011—2014年较平稳,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同时恶性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非洲输入性病例是最主要的防控对象。建议加强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对出国人员进行疟疾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前往疟疾流行区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避免因输入病例而引起本地疫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