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补气通脉胶囊对实验性脑缺血病理模型的药理效应及其急性毒性药理作用。方法:运用结扎双侧总动脉造大鼠急性实验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静注胶原蛋白与肾上腺素的混合诱导剂造大鼠血栓模型等,观察对大鼠脑血的保护作用和抗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补气通脉胶囊可显著改善大鼠脑缺血,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病变,并对小鼠药物致物致血栓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小鼠口服灌胃LD50>176.7g/kg,未观察到长期毒性。结论:本品对缺血性中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优选补气通脉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考察醇沉条件。以药材的浸泡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以丹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药材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水提取70%醇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0 min,煎煮2次,每次90 min,按1∶10加水。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90 min,共煎煮2次,按1∶8加水。结论:该生产工艺方法可行、稳定,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27.
摘要:中药材是国内独有的药品形式,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的基础。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中药材交易的专业市场,各中药材专业市场所在地都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属性及流通的认识存在误区,加上现代商务等交易方式的冲击,中药材专业市场现状堪忧。人们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地位产生了诸多怀疑,对其发展方向也模糊不清。文章从分析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现状入手,探讨了中药材专业市场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
背景:课题组研究的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经过前期的研究已证明有促血管化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内皮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于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和促血管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分泌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9/2009-04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在制备聚磷酸钙过程中掺入锶制备掺锶量为1%,2%,5%,8%,10%的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①材料置于24孔培养板中,将浓度为3×107 L-1的内皮细胞悬液300 μL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上,补加200 μL RPMI1640全培养液。分别于1,3,5,7 d通过MTT法观察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②聚磷酸钙和8%掺锶聚磷酸钙多孔支架放于24孔板中,将浓度为1×108 L- 1的内皮细胞悬液300 μL接种于支架材料上,补加600 μL RPMI1640全培养液。培养5 d后取出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形貌。③内皮细胞与不同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支架材料复合培养5 d,至细胞汇合后,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内皮细胞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分泌量。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和聚磷酸钙材料上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形貌,内皮细胞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分泌量。结果:MTT法实验结果表明,与聚磷酸钙组及其他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比较,8%掺锶聚磷酸钙拥有更高的内皮细胞增殖度;扫描电镜表明在8%掺锶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生长的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生长状态和生物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结果表明,与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能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蛋白分泌量,其中以8%掺锶聚磷酸钙最为明显(P < 0.05)。结论:掺锶聚磷酸钙与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明显上调促血管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分泌,具有促血管化的作用。关键词:掺锶聚磷酸钙;内皮细胞;血管化;基质金属蛋白酶2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17岁,因咽痛、声音嘶哑、发热6d,加重伴呼吸困难4d于2007年11月25日08:00:00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8.5℃,心率108次/min,意识状态清醒,无烦躁,无发绀,平静时有轻度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但无明显喘呜音,无胸廓软组织凹陷。耳鼻咽喉专科查体未能配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人类着色性于皮病基因D(XPD基因)751位点、312位点多态性与电离辐射损伤效应之间的相关性,为筛检电离辐射高危人群提供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唐山市所有从事射线工作的人员为对象,选择有染色体异常的放射人员182人为病例组,以无辐射损伤182人为对照组,进行1:1配对。染色体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XPD基因751,312位点基因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果XPD751位点野生型AA与突变基因型(包括突变杂合子AC和突变纯合子CC)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野生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OR=1.90。95%CI=1.10~3.28,P〈0.05)。结论XPD7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辐射致染色体损伤有关联,751位点野生基因型AA是辐射致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