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高频电刀用于残髓失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规根管治疗拔髓后及根管消毒后仍有根髓探痛患者56名,行高频电刀残髓失活,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残髓失活显效76.79%,有效17.86%,无效5.35%,总有效率94.65%。结论:高频电刀用于根管治疗中残髓失活操作简单,作用快捷,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50例食管鳞癌、30例食管上皮内瘤变和35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标本中HIF-1α、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肿瘤血管生存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阳性率及MVD值分别为80%(40/50)、84%(42/50)和71.10±15.02,较上皮内瘤变组[53.3%(16/30)、66.7%(20/30)和49.47±13.78]及正常上皮组[0(0/35)、25.7%(9/35)和24.46±7.50]显著增加,P<0.01。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且HIF-1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的微血管形成,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5-FU/CF方案治疗FOLFOX4或LV5FU2方案失败的结直肠癌的客观疗效,临床受益和不良反应。方法:用CPT—11联合5-FU/CF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6例,采用2周方案,即CPT—11 180mg/m^2 iv d1,CF200mg/m^2 iv d1-2,5-FU400mg iv bolusd1,5-FU600mg/m^2 iv,22hd1—2,每2周重复。观察期3—6个月。结果: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8例(有效率39.13%),稳定20例(43.47%),进展8例(17.39%)。临床受益率82.6%(19/23)。临床反应评价有效者36例(78.86%),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CPT-11联合5-Fu/CF方案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24.
源于多孔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菌是一类重要的药用真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多孔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源于多孔菌的抗肿瘤活性大分子成分,如多糖、糖肽、糖蛋白、凝集素,及脂溶性的小分子成分,如萜类、甾类、酚类和苯并吡喃酮类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多孔菌的应用在抗肿瘤新药开发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超声内镜(EUS)是胃癌术前分期的最佳办法,T 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约为78%和70%。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EUS检测腹水的准确性及胃癌术前分期中对腹膜转移的预测和价值。  相似文献   
26.
任刚  朱铭 《肿瘤》2006,26(4):393-395
本文对胃癌多层螺旋CT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着重阐述了胃癌CT检查的准备、体位、参数设置、胃癌的一般表现、术前分期、术后处理技术及限度及对胃癌分型的价值等。目前研究重点是CT的术前分期,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可以检出胃癌,而且对胃癌分期的准确性较高,现阶段已成为胃癌术前分期首选的检查方法。但CT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不大,术后复查首选螺旋CT门静脉期单期增强。  相似文献   
27.
根据食品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在食品科学部分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28.
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30例晚期结、直肠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据报道对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1,2].我科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收治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6例,与对照组相比,取得较好疗效.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证实为晚期或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结、直肠癌.1月内未接受放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预计生存超过4个月,卡氏评分70以上患者.5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层的方法分组: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6~67岁(中位年龄43岁);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33~65岁(中位年龄45岁).两组病例在例数、年龄、性别、初治和复发转移等方面均衡分布,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9.
肝脏肿瘤钙化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刚  陈克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220-2222
钙化在肿瘤的发生中是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环节,钙化的出现及其形态对于探究肿瘤的起源和组织来源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目前的研究大多涉及肿瘤钙化的描述和对比,很少有进一步探究其病理基础的报道。本文选择肝脏肿瘤作为研究对象,除阐述其钙化的影像学表现外,着重从病理的角度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儿童后腹膜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影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刚  蔡嵘  朱铭  程普选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14-1115
目的:探讨儿童后腹膜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行临床病理影像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儿后腹膜恶性肿瘤23例,其中肾母细胞瘤8例,神经母细胞瘤6例,横纹肌肉瘤2例,肾母细胞瘤术后复发、肾细胞癌、未成熟畸胎瘤、未分化肉瘤、小细胞恶性肿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胰母细胞瘤各1例。结果:(1)肾母细胞瘤B超上表现多为实质性不均质光团及低回声暗区,肾脏轮廓增大;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平扫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均有肾皮质或集合系统受压;MRI上表现为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WI上呈中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呈非均匀性强化。(2)神经母细胞瘤B超上表现为低回声光团,低回声暗区,包膜完整及显示钙化;CT上表现为平扫时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3)肾未分化肉瘤、乳头状肾细胞癌、未成熟畸胎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胰母细胞瘤及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实质性肿块,血流多丰富,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推移周围脏器,临近或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肾母细胞瘤和后腹膜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而其他后腹膜恶性肿瘤则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