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任光荣主任医师从医50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阐明其以健脾之法贯穿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始终,并按疾病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治法特点以内服药与灌肠药相结合,以宣降肺气药物为主,慎用固涩止泻药物,更重视情志疏导。任老几十年来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复方虎杖止血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采用复方虎杖止血粉治疗,77例达到止血效果,2例胃癌及1例十二指肠溃疡无效而用手术治疗。本方由虎杖提取物大黄酚和大黄素加乌贼骨粉组成。实验证明虎杖中的大黄酚与大黄素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乌贼骨粉具有止酸、收敛作用,其主要成分钙离子参与凝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38名新疆维吾尔族,29名汉族正常成年学生血液中红细胞LDH总活力及其同工酶的测定资料,旨在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红细胞LDH活性及其同工酶的比例关系。同时我们也测定了10例自血病患者血液红细胞LDH及其同工酶,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21例汉族正常成人及31例维族正常成人的无血小板血浆的LDH总活力及其同工酶谱进行了测定,同时对23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该项目的测定。结果表明,无血小板血浆的LDH总活力,汉族为273.3±48.4u/dl,维族为247.O±46.7u/dl。LDH同工酶谱均为LDH_2>LDH_1>LDH_3>LDH_4>LDH_5。该结果与国内已报道的血清中LDH及其同工酶谱结果一致,可见,无血小板血浆与血清的LDH总活力及其同工酶谱无区别。同工酶谱无民族差异。23例白血病患者的LDH总活力均值为425.6±349.6u/dl,比正常人高。各类白血病患者同工酶谱的LDH_1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而LDH_3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尤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改变更为明显,当缓解时,又恢复正常。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LDH_2明显升高,淋巴瘤患者的LDH_1升高,LDH_3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医治疗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晚期肿瘤的治疗问题日趋重要,如何探索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提高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提高存活质量,中医中药具有独特作用。提高中晚期肿瘤中医药治疗疗效,是我们应发扬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的藏象学说形成的过程,指出藏象学说中存在的藏象分离现象和受魏晋玄风,宋明理学影响的痕迹,直接影响到中医学术的发展,认为藏象学说的研究和完善,应当借鉴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内容,吸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藏象的新成果,实现藏象统一,建立具有现代水平的新藏象学产是当前中医理论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傅青主女科》带下五方的学习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青主女科》所载方剂以其实用有效而著称,其带下五方即完带汤、加减逍遥散、易黄汤、利火汤、清肝止淋汤乃是治疗带下的经典方剂。完带汤主要适用于白带属于脾虚湿盛,肝郁不舒者;加减逍遥散主要适用湿热下注,肝郁气滞者;易黄汤主要用于任脉虚湿热乘之而下注者;利火汤主要用于湿热火毒之邪郁阻下焦血分所致者;清肝止淋汤为治疗赤带的首选方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观察鹳蟅合剂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鹳蟅合剂能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 ALT)、透明质酸酶 ( HA)、肝组织中丙二醛 ( MDA)的升高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的降低 ( P<0 .0 1 )。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明显减轻 ( P<0 .0 1 )。提示鹳蟅合剂有确切的抗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任光荣 《山西中医》1992,8(5):20-21
臌证被列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治重证之一。其病因复杂,诸如:酒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感染益虫等,也有从黄疸、积聚、痨瘵等病发展而来的。主要病机是肝、脾、肾功能相互失调,气、血、水胶结停滞腹中而形成。远绍《内》、《难》、《金匮》,近逮现代诸家,均有补充发挥,或主攻下,或主补养,各有所本,仁智互见。《傅青主男科》一书对臌证的辨证论治,是在继承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  相似文献   
20.
对33例经胃内镜杆查证实的溃疡病人,给予黄芪建中汤煎剂治疗。胃酸中BAO、胃蛋白酶活性和血清胃泌素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大白鼠胃溃疡模型实验中,给药组的溃疡形成指数、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血清胃泌素及溃疡形成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本方对溃疡病的疗效,与胃酸分泌功能的改变、胃蛋白酶活性的降低与血清胃泌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