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 8 Br cAMP和槲皮素对Eca 10 9细胞iNOS基因拷贝及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贴壁培养的Eca 10 9细胞随机分成 3组 ,Br组 :加 8 Br cAMP至终浓度为 2× 10 5mol/L ;Q组 :加槲皮素至终浓度为 4 3μmol/L ;C组 :不加任何药物 ,只加入新培养液培养。 3组细胞同时培养 4 8h。采用原位斑点印迹法显示iNOS基因拷贝和mRNA的表达 ,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显示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Br和Q组较C组iNOS基因拷贝和mRNA表达信号较强。Br和Q组细胞内Caspase 3免疫反应 (IR)性较强 ,Br和Q组与对照组相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Br组的Caspase 3 IR强于槲皮素组 (P <0 .0 1)。结论 :8 Br cAMP和槲皮素皆可上调iNOS基因的扩增和表达 ,最终可都通过上调Caspase 3的表达 ,诱导Eca 10 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体外重组表达家蝇天蚕素成熟肽分子,观察其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li)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PCR克隆天蚕素成熟肽(Mature Cecropin,MC)基因,在MC基因前加入色氨酸密码子(TGG)连接于pET32a质粒的硫氧还蛋白基因后,构建重组质粒pET32a-MC。转化E.coli/BL21(DE3)中。IPTG诱导重组融合蛋白质Thioredoxin(硫氧还蛋白,Trx)-MC表达。融合蛋白质纯化后,经胃蛋白酶37℃水解。融合蛋白质中的天蚕素氨基酸序列具有抗胃蛋白酶能力不被水解,融合蛋白质其余部分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小于2kD的碎片,使用透析袋分离、纯化、浓缩,获得天蚕素成熟肽分子。水解产物经Tricine-SDS-PAGE验证,获得一条与天蚕素分子大小相近的条带。采用液态生长抑制试验检验天蚕素分子对E.coli抑制作用,观察其对标准菌株ATCC 25922及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株的抑制活性。结果 MC成熟肽分子体外对E.coli标准菌株的抑制活性较强,标准菌株较多重耐药菌株受抑制得更快,但两者均能被天蚕素分子抑制。结论 天蚕素多肽分子对E.coli多重耐药菌株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HBV P基因区是病毒复制的主要功能单位,也是抗病毒药物开发的丰要靶标.P基因区变异是多位点的,发生突变以后对所用药物产生耐受,是阻碍其临床应用、降低其作用的丰要原因.HBV P基因区rtS213T作为伴随位点可与rtM204V位点联合突变,导致拉米夫定耐药,但也常可见到rtS213T位点单独变异,但rtS213T单位点变异是否与抗病毒治疗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3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对其中11例出现了rtS213T位点变异的患者进行用药史的观察分析,拟初步了解rtS213T单位点突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8-Br-cAMP对Hela细胞wtp53,mtp53,c-myc和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8-Br-cAMP对Hela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3组①8-Br-cAMP组(Br组) 加至8-Br-cAMP终浓度为2×10-5mol/L;②阳性对照组(60Co组)给予60Co 照射量4 Gy,720 s;③阴性对照组(C组)仅加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各组细胞均培养48 h后,将1×107 ml-1细胞悬液滴加至预先处理过的硝酸纤维素膜和载玻片上.应用原位杂交和完整细胞原位斑点印迹技术分别检测3组Hela细胞中野生型p53(wtp53)、突变型p53(mtp53)、c-myc和iNOS基因的表达.结果8-Br-cAMP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上调wtp53和iNOS基因的表达,同时下调mtp53和c-myc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结果提示8-Br-cAMP可能通过调控Hela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对Hela细胞起到生长抑制和促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热休克蛋白60(HSP60)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不同感染程度Hp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探讨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与老年胃癌患者Hp感染的关系及三者对老年胃癌患者Hp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不同Hp感染程度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且随Hp感染程度的增加,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也随之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升高,老年胃癌患者Hp感染风险逐渐升高(P均<0.05)。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联合预测老年胃癌患者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的0.805、0.761、0.816,联合预测的最佳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86.67%。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且各指标表达水平与患者Hp感染呈正相关,通过检测各指标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Hp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6.
我科室自2000年9月份购进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至今已将近4年。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报警提示和仪器故障,都作了详细记录,现将其中较常见的报警提示、仪器故障的产生原因和排除方法加以总结,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1试剂探针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1.1试剂1探针①报警提示3183R1REAGENTPROBEUP/DOWNERROR[15](13,200,36),试剂1探  相似文献   
27.
槲皮素和8-Br-cAMP对Eca-109细胞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槲皮素和 8 Br cAMP对Eca 1 0 9细胞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Eca 1 0 9细胞随机分成 3组 :①Br组 ,加 8 Br cAMP至终浓度为 2× 1 0 -5mol/L ;②Q组 ,加槲皮素至终浓度为 4 3μmol/L ;③C组 ,不加任何药物 ,只加入新培养液培养。 3组细胞同时培养 4 8h后 ,分别提取mRNA。将野生型 (wt)p5 3、p1 6和p2 1WAF1cDNA分别制备成生物素标记的探针 ,以mRNA斑点印迹阵列显示Eca 1 0 9细胞wtp5 3、p1 6和p2 1WAF1基因的表达。将 3组细胞分别滴片 ,同时进行分化染色 ,记数分化和增殖细胞比率。结果 :与C组相比 ,Br组和Q组wtp5 3、p1 6和p2 1WAF1mRNA信号增强 ,P <0 .0 1 ;Br组和Q组分化细胞比率显著提高 ,P <0 .0 1。结论 :槲皮素和 8 Br cAMP皆可通过上调wtp5 3、p1 6和p2 1WAF1基因的表达 ,抑制Eca 1 0 9细胞增殖 ,诱导Eca 1 0 9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需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构建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合理分配财政投入,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文章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性、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内涵、如何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生物素-链霉亲和素ELISA检测血清CTGF的方法(简称“系统ELISA血清CTGF法”),初步评估CTGF在诊断慢性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生物素化抗CTGF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建立生物素-链霉亲和素ELISA方法,测定CHB患者血清CTGF水平.264例CHB患者根据肝穿刺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脑脉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动员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202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G-CSF)组、脑脉通组和脑脉通联合rG-CSF组(联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rG-CSF组和联合组大鼠分别于术前3 d和术后2 d皮下注射10 μg/(kg·d) rG-CSF,脑脉通组和联合组灌胃脑脉通。术后早期(2 d和3 d)和后期(7 d和14 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变化;腹主动脉取血,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数量;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CD34、caspase-3、Fas和FasL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和脑组织CD34阳性细胞增加,分别于3 d和7 d时达到峰值;各治疗组尤其联合组脑组织CD34表达增强明显。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rG-CSF组7 d和14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联合组较rG-CSF组的变化显著。模型组脑组织2、3和7 d时的Fas、FasL及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rG-CSF组2 d时FasL,各联合组Fas、FasL及caspase-3表达均减弱;联合组7 d和14 d时的Fas、FasL及caspase-3表达较rG-CSF组减弱;各实验组14 d时Fas、FasL及caspase-3表达较3 d时减弱。 结论:脑脉通和BMSC动员在改善大鼠脑缺血中、后期神经功能和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存在交互效应,其作用可能与脑脉通使BMSC动员后早期的Fas和FasL表达下调,以阻抑caspase-3引起的凋亡瀑布反应,进一步抑制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