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器治疗Ⅱ~Ⅳ度痔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器治疗Ⅱ~Ⅳ度痔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特制的肛门镜下采用吻合器治疗Ⅱ~Ⅳ度内痔,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22例,经TST治疗患者手术时间(16.5±4.1)min,术中出血(2.5±1.0)mL,切除黏膜面积(24.5±3.9)cm2,治愈率达95.5 %。患者(6.1±1.6)d恢复工作。术后12hVAS为2.6±1.3,术后24hVAS为3.1±1.1,第1次排便VAS为3.3±0.9,术后3dVAS为1.2±0.9,术后7dVAS为1.0±0.2;5例(22.7%)有轻度便血;4例患者(18.2%)出现尿潴留;全组无肛门坠胀感、急便感、肛周感染、脓肿、肛门失禁及吻合口狭窄等情况。 结论  TST治疗Ⅱ~Ⅳ度痔是一种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压力引导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G-PKP)治疗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采用PG-PKP和传统PKP治疗的39例中段胸椎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G-PKP组(A组,20例)和传统PKP组(B组,19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术中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测量手术前后X线片上骨折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评估伤椎恢复情况;在术前CT上测量手术通道影像学参数,在术后CT上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12(8.64±2.84)个月。手术时间40~90(63.33±13.59)min,住院时间4~8(6.15±1.16)d。2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0.00%(2/20),B组为26.32%(5/19)。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水泥渗漏致脏器栓塞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传统PKP相比,PG-PKP治疗中段胸椎OVCF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恢复满意,骨水泥渗漏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直肠内脱垂致梗阻性排便综合征(ODS)患者直肠 Cajal 间质细胞(ICC)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行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的 ODS 患者13例(ODS 组),取直肠全层标本进行常规 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直肠 ICC 数量的变化。对照组为同期因重度脱垂性痔病行 STARR 的患者11例。结果常规光镜下观察,HE 染色结果显示 ODS 组直肠黏膜层呈轻度慢性炎症改变,肌间神经丛和肌层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直肠 ICC 主要包括4个部分,即黏膜下的 ICC(ICC - SMB)、环肌层 ICC(ICC - CM)、肌间神经的 ICC(ICC - MP)和纵肌层 ICC(ICC - LM)。与对照组相比,ODS 组直肠 ICC - SMB、ICC - CM、ICC - MP 和 ICC -LM 数量均显著减少(P <0.05)。结论 ODS 患者直肠 ICC - SMB、ICC - CM、ICC - MP 和 ICC - LM 数量均明显减少,其可能是 ODS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直肠内压、肛管压、肛管功能长度、抑制反射、排便弛缓反射及直肠感觉功能等指标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病例组直肠排便压45 mm Hg比例、肛管静息压60 mm Hg比例、抑制反射引出容量、弛缓反射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直肠感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协调障碍及排便动力不足两类,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36.
大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大肠癌肝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有关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①18例中,依靠CT、“B”超及CEA定量检测获得诊断者10例,术中探查获得诊断者8例。②手术方式分为肝段切除、肝楔形切除及肿瘤剜出术。③18例中生存5年者2例,生存4看得3例,生存3年者5例,生存2年者5例,生存1年者3例。④无  相似文献   
37.
任东林  罗湛滨 《浙江肿瘤》1997,3(4):205-207
目的:报告和分析儿童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本院1980年至1995年收治的儿童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年间共收治5例,均为男性,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的0.041%,肿瘤主要位于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疼痛,不适及消瘦,贫血为主,3例急腹症入院,病理类型以粘液腺癌居多(4例),手术治疗为主,2年生存率40%,无5年生存者,结论:儿童大肠癌发病率低,以男性患儿多见,早期症状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报告和分析儿童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本院1980年至1995年收治的儿童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年间共收治5例,均为男性,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的0.041%。肿瘤主要位于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疼痛、不适及消瘦、贫血为主.3例急腹症入院。病理类型以粘液腺癌后多(4例)。手术治疗为主。2年生存率40%,无5年生存者。结论:儿童大肠癌发病率低,以男性患儿多见;早期症状不典型,以中上腹反复疼痛及消瘦贫血为主要症状;主要发生于右半结肠;直肠癌者可有早期的大便习惯改变及粘液血便史;误诊率高,常以急腹症入院;病理分期较晚,就诊时以Dukes’C或D期多见;病理类型以高度恶性的粘液腺癌为主;预后差。  相似文献   
39.
1980/1995年间,采用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5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80/1995年间,我院共收治阑尾脓肿172例,其中男104例,女68例,年龄在13岁~70岁之间,平均40.58岁,病程在3d~11d,平均6.80d.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采取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对照组77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 纳入研究的阑尾周围脓肿诊断标准: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史;②全身中毒及胃肠道症状,白细胞计数在10.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升高;③炎症局限于右下腹,可扪及较明显右下腹包块,无明显弥漫性腹膜炎表现;④"B"超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其内有液性暗区).  相似文献   
40.
:[目的]介绍和评价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90例直肠癌根治术中行双吻合器吻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传统根治术75例 ,扩大根治术7例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者8例 ,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3.33 %) ,吻合口狭窄5例(5.56 %) ,吻合口瘘3例(3.33%)。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复发2例 ,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 ,随访期间肝转移5例。全部病例中83例获得随访 ,5年生存率58.6%。[结论]双吻合器应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结直肠吻合具有操作简单 ,节约手术时间和安全等优点 ,并可适当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