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人工饲养树(鼠句)血液学及生化指标正常值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工饲养健康树(鼠句)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探讨与不同物种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140只健康成年树(鼠句)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雌性与雄性比较,LYM%、PLT、RDW%、GLU、CREA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P、CHOL、TG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其他指标的差异不具显著性,部分指标与恒河猴、大鼠及人的相应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本文建立了健康树(鼠句)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可为应用该动物进行科学研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猕猴静脉注射自体RAK细胞,观察猕猴是否出现血管内细胞栓塞等现象,为评价在人体上回输RAK细胞安全性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雄性猕猴5只,进行自体RAK细胞静脉回输,观察动物在回输过程中及回输结束后14 d内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出现异常,是否出现血管栓塞现象.结果 自体RAK细胞回输后至观察期14 d结束,5只动物均存活,且精神状态良好,各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无行为和体征异常出现.结论 猕猴静脉注射自体RAK细胞达到拟用临床剂量上限时不会引起毒性反应,不会引起血管内栓塞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预防人工饲养母树鼩产后食仔。方法从人工饲养繁殖种群选出50只有产后食仔癖的母树鼩,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预防产后食仔。结果 50只曾有产后食仔史的树鼩怀孕45只,5只未怀孕,怀孕率为90%,其中2只怀孕10~15 d流产,1只难产死亡,6只仍有产后食仔现象,食仔率由100%降为14%。36只母树鼩怀孕产后无食仔现象出现,并能正常将所生幼仔哺乳成活,预防成功率为86%。结论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树鼩产后食仔,对提高人工驯养树鼩种群的繁殖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动物模型包括啮齿类及非人灵长类等多种自发性和诱发性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各种病理学变化等多个方面与人类糖尿病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应用这些疾病模型可以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发病机理、糖尿病相关药物的开发等开展多方面的研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并为人类最终克服糖尿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检测树鼩IL-2基因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以经ConA诱导培养的树鼩淋巴细胞总RNA为材料,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出树鼩IL-2基因,以构建的树鼩IL-2基因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 建立了树鼩IL-2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此法检测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可达102~109拷贝/ul.结论 成功建立了树鼩IL-2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为探讨IL-2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健康树鼩的心率、血压正常值参考范围,并探讨不同来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树鼩心率、血压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实验树鼩180只,按来源分为野生成年组、F1代自繁成年组和青幼年组三个组,每组雌雄各半,共60只。采用智能无创血压计(鼠仪)逐只测定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MBP(平均动脉压)。结果野生成年树鼩、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心率分别为394.33±37.74 BPM、351.61±72.76 BPM和378.19±69.04 BPM,野生和自繁成年树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繁成年树鼩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青幼年树鼩,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野生成年树鼩和自繁成年树鼩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无创血压计适合于树鼩的血压、心率的测量。通过测定,获得了野生成年树鼩、F1代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的心率和血压参考值范围,丰富了树鼩基础生理数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树鼩的动物福利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鼩在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新陈代谢和基因组等方面近似于人类,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部分来自野生,实验树鼩尚无国家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树鼩引种、驯化、饲养、繁殖、质量控制及福利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本文从兽医公共卫生及实验动物科学的角度,对野生树鼩的捕捉、运输、检疫、饲养及繁育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和福利要求作一简述,为从事树鼩工作的有关人员及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区分并鉴定树鼩中APP基因mRNA的多种可变剪接体,对APP基因特征进行描述,并确定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方法 参考已知人的和树鼩基因组预测的APP基因序列,设计树鼩APP基因mRNA剪切体外显子的共同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树鼩不同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高保真酶扩增目的剪切体DNA。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条带的有无和大小初步判断剪接体的型别,最后将PCR产物胶回收进行测序鉴定,对获得的基因进行特征描述,并结合定量PCR的结果确定了各剪接体在不同组织中分布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树鼩APP剪接体的全长为3514 bp,有一个109 bp的5''-UTR,1092bp的3''-UTP。APP基因在调查的9个物种中高度同源保守,显示树鼩与灵长类存在一个较近的亲缘关系。通过三维建模获得了树鼩和人的APP基因共同拥有的4个结构域。同时确认这4种通过外显子跳跃产生的APP可变剪接体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4种检测到的剪接体APP770,APP695,APP751,APP677均表达于肺、肾和肠,表达量最高的是肺、肌肉和睾丸。结论 对树鼩APP基因可变剪接体的表达研究,有助于推动树鼩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不同种群恒河猴(Macaca mulatt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其作为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清晰了解云南地区恒河猴种群免疫遗传学背景对于运用该种群开展各项研究非常重要.恒河猴基因Mamu(Macaea mulaua)-A*01就被公认与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感染与延缓病程相联系.Mamu-Ⅱ类等位基因Marnu-DRB1*0306、0309有研究表明也与SIV感染后的病程发展有关.方法 针对目前研究热点的Mamu-A*01基因及Ⅱ类Mamu-DRB1*0306、0309基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CR-SSP),对云南地区的140只恒河猴(其中92只来源于云南景东野外自然繁殖群、48只来源于本灵长类中心自繁群)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用部分测序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的方法加以验汪.结果 Mamu-A*01检测结果为阴性.Mamu-DRB1*0306、0309基因频率分别为32%及45%.结论 初步显示云南地区恒河猴种群Mamu-A*01基因可能缺失或基因频率很低,但存在Mamu-DRB1*0306、0309基因.初步证明SSCP方法代替大规模测序是可行的,为云南地区恒河猴在AIDS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部分依据,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种群的遗传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继而可从中分离得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开展免疫学研究、基因治疗提供足够的目的 细胞,探讨采集的关键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采集方法.方法 体重为4-5奴的实验猕猴5只,采集前一个月内分3次进行自体或异体血液于4℃储备共120 mL,用于采集时填充管路.5只猴采集前接受rhGM-CSF 20μg/ks皮下注射动员4~5 d,麻醉动物后行股动脉穿刺,选择自动外周血干细胞收集程序(Auto-PBSC)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管路中血液以10 mL/min回输给动物3~5 min.结果 生长因子连续注射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增至最高,收获细胞数量随循环血量和采集次数增加而增多.经动员的所有猴能够采集到需要的PBMC,最多达9.9×108,采集次数1~3次,循环血量达750~1420 mL,实验结束后1只猕猴因心脏衰竭死亡.结论 人用血细胞分离机可用于4~5 kg实验猕猴PBMC的大量采集.由于动物不同于人体,为保证采集成功需要选用适合于猕猴的程序,采集前做好储血和生长因子动员准备,稳定的麻醉保定,提高抗凝剂比例,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