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15篇 |
药学 | 2篇 |
2篇 |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适宜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PDPB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材料,目前多采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后修复骨缺损.目的:实验拟验证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最佳浓度及移植入体内的最佳时机.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观察,于2007-10/12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完成.材科:2周龄日本大耳兔,体质量2.0 kg左右,用于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新鲜的猪椎骨制备PDPB.方法:传代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矿化液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分化鉴定后,取不同浓度(1×1010L-1、5×109L-1、1×109L-1、5×108L-1)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黏附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浓度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生长情况.结果:①原代培养24 h部分细胞开始贴壁,6 d后贴壁生长的细胞数量增多,10~12 d集落逐渐增大,并融合为单层.经矿化液诱导培养21 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大量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及大量钙结节形成.②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黏附良好,第8天时细胞和材料结合紧密,第10天细胞呈梭形生长,部分细胞突起翘起.③各浓度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生长曲线形态基本相同,呈"S"形.2~6d细胞开始在支架材料上大量增殖,第6天后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其中5×109 L-1浓度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PDPB后细胞可以很好的黏附,细胞活性好.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和PDPB复合的最佳浓度是5×109 L-1,移植的最佳时机为6d.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 蛋白在人舌正常粘膜, 不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生存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标本分为:舌鳞状细胞癌组 (n=96) 、舌粘膜不典型增生组 (n=24) 、正常舌粘膜组 (n=13) 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阳性细胞占比≥5%为阳性.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96例舌鳞状细胞癌样本中有86例为阳性表达 (89.6%) , HDAC2的过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与癌症的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2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有14例 (58.3%) 呈阳性表达, 正常舌粘膜组织中有7例 (53.8%) 阳性表达样本.HDAC2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舌粘膜组 (P<0.00) .HDAC2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之间无相关性 (P=0.184) , 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P<0.000) .结论 HDAC2在人舌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舌粘膜组.HDAC2阳性表达的患者肿瘤分期级别较高, 并且有淋巴结转移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HDAC2可作为舌鳞癌预后的一个可靠的分子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初步探讨脉压对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68例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科休克复苏24 h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脉压、脉压/收缩压、脉压/舒张压、脉压/MAP、脉压/心率、收缩压与MAP差值(SMP)、MAP与舒张压差值(MDP)]、动脉血乳酸水平及28 d生存状况。结果 (1)死亡者复苏24 h时间点心率和乳酸水平高于存活者,24 h乳酸清除率(rLac)低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以24 h时间点心率进行分组,心率≥100次/min组病死率(56.25%)高于心率<100次/min组(36.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两组中死亡者24 h时间点乳酸水平高于存活者,rLac低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率≥100次/min组中,死亡者脉压、脉压/心率、脉压/MAP、脉压/收缩压、脉压/舒张压、SMP及MDP高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率<100次/min组中,死亡者与存活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24 h时间点MAP进行分组,MAP≥85 mmHg(1 mmHg=0.133 kPa)组病死率(42.42%)与MAP<85 mmHg组(4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两组死亡者24 h时间点乳酸水平高于存活者,rLac低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AP≥85 mmHg组中,死亡者心率高于存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85 mmHg组中,死亡者脉压、脉压/MAP、脉压/收缩压、脉压/舒张压、SMP及MDP高于存活者,舒张压低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以特定方案进行复苏,24 h后的脉压在不同心率、MAP时对其预后的影响不同,快心率和低MAP时,其对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面部除皱切口减少面部瘢痕,胸锁乳突肌瓣修复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为修复腮腺全叶切除术后的面部轮廓缺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挑选53例术前初步诊断为腮腺良性病变的患者,选择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采用面部除皱切口,解剖面神经并切除腮腺全叶后,以胸锁乳突肌上端为蒂部,以乳突尖下1.5~2cm处为肌瓣旋转轴点,根据缺损大小切取肌瓣,向前旋转,远端缝合至咬肌,以填充修复缺损,分层缝合腮腺咬肌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结果:53例患者术后面部瘢痕不明显,左右面部基本对称,患者均对面部轮廓外形满意。结论: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采用面部除皱切口有瘢痕隐蔽,不影响面部美观的临床作用;胸锁乳突肌瓣血供丰富,易于成活,切取及转移方便,为自体组织,无排异反应,是腮腺全叶切除术后修复面部轮廓外形的理想组织。 相似文献
35.
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活跃增生与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端粒酶活性表达及端粒长度变化的关系 ,明确血管瘤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端粒重复末端扩增分析法及端粒限制性片段分析化学发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血管瘤、鳞状细胞癌、人胚肾内皮细胞的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端粒酶活性表达及端粒长度变化。结果 :5 4%和 45 %的血管瘤中分别检出端粒酶、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的表达 ,猿猴病毒 40大T抗原阳性内皮细胞散在分布。血管瘤端粒长度位于 6.8~ 13 .2kb之间。结论 :猿猴病毒 40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与血管瘤的发生有关 ;血管瘤端粒酶活性高于一般良性肿瘤 ,该结果解释了其突出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细胞中hIL-1ra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率有一定差异,转染细胞胞浆内和培养基上清液中均有hIL-1ra蛋白的表达。在细胞转染结束后48 h,细胞内hIL-1ra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稳定转染细胞中基因表达最长时间达72 d以上。结论 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后,目的基因在细胞内有一定数量的表达。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方法 将85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n=5)、1,2丙二醇对照组(n=5)、实验组(n=75),分别给予蒸馏水、1,2丙二醇及4NQO溶液饮用。实验组小鼠再分为15笼,每2周处死一笼,对照组小鼠于28周处死。对小鼠进行称质量和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死亡1只。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在24周后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动物的舌、口底、上颚、颊部共出现79处肉眼可见的病变,其中舌部病变70处(88.6%)。实验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黏膜病变不同,28周时均发生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对照组未见病变。结论 舌癌动物模型被成功建立。实验12~16周及20~28周可作为研究舌黏膜癌变早期和中晚期阶段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颌面颈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对组织愈合及预防瘢痕形成的作用,为细胞因子在创伤修复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三例较典形病例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治疗:一例为恶性肿瘤术后皮瓣坏死,一例为斜方肌皮瓣术区拆线后裂开,一例为严重狗咬伤伴感染的患者,创面均缺损面积较大、深度深。持续观察创面变化至创面完全愈合。结果三例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且无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形成。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颌面颈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甚至是创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可有效的抑制瘢痕组织形成,细胞因子在创伤修复及预防瘢痕形成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