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15篇 |
药学 | 2篇 |
2篇 |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PP1组(脉压≤40 mmHg)、PP2组(脉压40 mmHg~60 mmHg)、PP3组(脉压≥60 mmHg),另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RP、UA和T-BIL水平.结果 (1)高血压病患者CRP、UA、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组间CRP、UA、T-BIL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脉压与CRP、UA水平正相关,与T-BIL水平负相关.结论 CRP、UA和T-BIL水平与脉压密切相关,3者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机体代谢紊乱的重要指标,可评估高血压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2.
多形性腺瘤临床上又称为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有极少部分发生转移,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称为转移性多形性腺瘤(metastasizing pleomorphic adenoma,MPA).2007-07我们收治疗1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性的变化。方法 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E),ABC法检测内皮细胞CD34表达。脂质体介导内皮细胞转染,MTT法测定细胞代谢活性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端粒重复末端扩增分析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培养的细胞贴壁后为单层呈铺路石状排列。细胞爬片CD34染色呈阳性,pBABE-HYGRO-hERT转染内皮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的吸光度为0.889。MTT实验表明:在各个时间点转染阳性细胞(HC)的吸光值都高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E)(P<0.05)。UE与HC的细胞生长曲线形态相似,8 d内HC数量增长了约4倍。在各个时间点:HC较UE细胞数多(P<0.05)。结论 pBABE-HYGRO-hTERT转染内皮细胞后,提高了内皮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24.
大鼠脂肪干细胞培养中一种特异细胞的表型与成骨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前期实验在大鼠脂肪干细胞培养中发现了梭形细胞中混杂一种特异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这种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关系密切,有必要明确其性质.目的: 分析这种特异细胞的表型及诱导成骨特性以判断这种细胞的性质.方法: 采用I型胶原酶分离大鼠脂肪干细胞,置于含有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梭形细胞、多角细胞的CD34、CD133、CD90,Flk-1表面标志;取第2代细胞,以成骨诱导液诱导分化,于培养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和钙染色检验特异细胞的成骨分化特性.结果与结论: ①胎牛血清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可见大量多角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间或有梭形细胞存在.②梭形细胞CD90为阳性,CD34、Flk-1、CD133为阴性;多角形细胞CD34、Flk-1均为阳性,CD133部分为阳性,CD90为阴性.③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角状细胞多数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④茜素红染色多角状细胞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集聚形成红色钙结节影.结果证实脂肪干细胞培养中的特异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5.
舌癌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舌癌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疗效,为舌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342例舌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治疗性颈清术212例(222侧),选择性颈清术130例(133侧)。经3年随访,舌癌根治性颈清术、改性根治性颈清术、功能性颈清术、非连续性根治性颈清术和舌骨上清扫术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8%、7.3%、0、13.6%和40.0%,舌骨上清扫术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术式(P<0.05)。其余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颈清术术后近1/4病理证实有转移,对于T2期以上患者应考虑选择性颈清扫术。舌骨上清扫术的术后颈部复发率明显地其他术式,临床上应摒弃此术式;改良性根治性颈清术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又可达到与舌癌根治性颈清术相近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26.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等优点,因而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目的:综述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其他细胞的支持作用、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3/2010-03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共检索到文献182篇。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不仅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单独应用于组织工程,而且具有为其他细胞的生长繁殖提供支持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有关研究才刚刚起步,仍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对于如何有效控制其在体内定向分化、增殖、迁移并整合参与宿主细胞组织功能还需要大量深入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中含有大量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带来新的途径。本实验研究大鼠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EPCs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大鼠脐血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诱导液(添加10%胎牛血清,1%青霉素,1%链霉素,VEGF20ug/L,IGF-12ug/L,bFGF2ug/L,EGF20ug/L)培养分化,于3周、6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贴壁细胞CD34、CD133、Flk-1、vWF表面标志。结果培养三周单个核细胞CD34、CD133、Flk-1、vWF抗体免疫荧光检测均为阳性;六周免疫荧光染色可见CD34、Flk-1、VWF组为阳性,CD133组部分为阳性,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大鼠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3周可以分化为EPCs,6周部分细胞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1953~200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的经病理确诊的653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 4817岁;男女之比为2131B1;口腔、颌骨、涎腺分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前3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有5869例(89175%),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等。从病理分型看,鳞状细胞癌4177 例(63188%),病例数较多者还有恶性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等。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有增加的趋势,发病平均年龄有升高,男女比例逐渐下降,上皮源性肿瘤和鳞状细胞癌分列不同组织来源和病理类型肿瘤的首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部外形分级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18个月。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照组8例(27.0%),实验组4例(6.5%)。面部外形评级对照组Ⅲ级22例,Ⅳ级8例;实验组Ⅰ级16例,Ⅱ级4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叶切除术后对面部外形的恢复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195例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200个瘤体采用平阳霉素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在瘤体内作分点注射;囊肿型淋巴管瘤则抽出部分囊液后,再注射药液。治疗周期及用药量根据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和患者年龄而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5415%(109/200),其中囊肿型淋巴管瘤疗效最好,有效率为100%(51/51),而海绵型和毛细管型及其混合型的有效率分别为46136%(51/110),16166%(3/18),19105%(4/21)。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疗法可作为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尤其是囊肿型淋巴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