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29篇
综合类   1056篇
预防医学   348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384篇
  12篇
中国医学   400篇
肿瘤学   13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影像解剖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影像解剖特征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2冽病人,其中腰椎不稳合并腰椎管狭窄20例,退行性滑脱18例,退行性侧弯4例。全部病例均常规行X线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以及腰椎动力性侧位片检查,观察脊柱不稳部位及节段;同时行CT或MRI检查,了解柞管及神经根管情况;依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佩戴外固定支柱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例随访中X线片显示,除1例因严重骨质疏松造成螺钉松动外,椎弓根断裂1例,其余固定牢固,螺钉、棒无折断,复位无丢失,无感染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优良率达93%。结论:L4/5屈时移位>8%、过伸时移位>9%;L5/S1过屈时移位>6%、过伸时移位>9%;或椎体前后移位>4mm,椎体问成角>10°为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征。神经减压和椎管成型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捧系统同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索人外周血或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 γ(IFN γ)或细菌脂多糖 (LPS)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或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 (IL 4 )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将其分别诱导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bDC)及脐血树突状细胞 (CbDC) ,二者分别于诱导第 7天或第 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小时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同时 ,以Jurkat、HL6 0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 18小时 ,采用51 Cr释放实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①LPS及IFN γ可上调外周血及脐带血DC表面CD86、CD83的表达 ,以LPS刺激组更明显 ,但对CD1a的表达影响较小。②以PbDC为效应细胞 ,LPS或IFN γ可分别增强DC对Daudi或HL6 0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 2 0 :1时与未加刺激因子对照组(Medium DC)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然而 ,LPS DC对HL6 0、IFN DC对Daudi则无明显杀伤活性 ;但二者对Jurkat却均有杀伤作用。③以CbDC为效应细胞 ,LPS及IFN γ对其杀伤活性的调节作用与对PbDC的相似。但在未加刺激因子前 ,Cb DC可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而Medium PbDC对Jurkat细胞未见杀伤  相似文献   
53.
丹参对脊髓损伤早期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脊髓损伤模型,早期及使用丹参后的变化,探讨丹参在脊髓损伤早期对自由基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改良的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不同时段测定血液标本和脊髓标本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通过应用丹参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损伤组血液标本和脊髓标本中MDA升高、SOD降低,丹参组血液标本和脊髓标本中MDA有所减低,SOD有所升高,丹参组血液标本和脊髓标本所测定的各个指标与损伤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组织学形态上,丹参组治疗组脊髓损伤程度小,神经元细胞破坏少。结论脊髓损伤后血液和脊髓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升高,丹参能有效清除自由基,从而保护脊髓,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继发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4.
以21例Ⅱ期高血压患者、21例Ⅱ期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及2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以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为指标;结果表明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较正常人高,Ⅱ期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亦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一步增高,同时其血浆甘油三酯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组比较血脂无差异。因而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可使高血压病患者增高的血粘度进一步增高,且血粘度的增高主要是红细胞机能、代谢的改变所致。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血脂改变不明显,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的改变主要是由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相似文献   
55.
在迁建新业务大楼正式投入运行前,采用质量审核、试运行、目视检查等方法,分阶段确认新建血站的基础设施、设备、环境、工作流程等是否达到预期要求,探讨新血站系统化确认方法。新建或迁建后的血站在正式启用前应对其所涉及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工作流程等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确认,以更好地保障血液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56.
教案编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在钻研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充分掌握学生认知、技能和情感行为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课型特点,选用最优的教学方法,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周密设计,认真书写,最终形成较为规范的教学方案。 2000年春季学期,我校组织专人对全校授课教师的授课教案进行了全面检查。现报告如下: 1办法 组织专人将本学期的实际应用教案收齐,按照我省目标教学教案的格式和要求,对教案的主要环节和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2结果 (见表 1) 3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我校教师授课教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57.
目的设计基于弓形虫免疫作图蛋白1(TgIMP1)抗原蛋白的表位疫苗并进行结构验证。方法分别采用IEDB和ABCpred软件预测TgIMP1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分别采用SYFPEITHI和IEDB软件预测TgIMP1蛋白的T细胞抗原表位,运用DNA man比对筛选出T-B联合表位,在PfIMP2同源结构中验证表位性质并设计TgIMP1优势表位盒。结果通过计算机虚拟设计,得到了4条TgIMP1的优势B细胞表位(B1-B4)和2条优势T细胞表位(T1-T2),6条优势表位均处于PfIMP2结构外侧的无规卷曲区,且均为极性表面,适合作为表位疫苗的备选肽段。结论根据预测结果构建了3种TgIMP1优势表位盒,为多价表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浅谈临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提高,护理在医疗、保健、预防和康复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护理学创立迄今,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美国医学教育研究会于1992年指出:“未来的医学生在技能方面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并成为病人的有效教育者。”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二阶段,所以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的国民素质普遍较低,对于健康教育的实施困难较大,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使接受者能够相互呼应,达到协助康复维护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115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方青容  代德敏  鲜艳  袁庆  张凤  蒋妤 《重庆医学》2000,29(3):234-236
长期以来,感染一直是医院临床科室工作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占多数,特别是近几年发现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这类细菌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报道。越来越多的原来可以用的抗生素对付的感染性疾病无法治疗。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控制受到严重威胁。这类酶的出现是原来敏感菌株通过垂直和平行传播(不同菌种、同种菌种间),而且耐药性可扩散也可流行[1]。为了解近期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我们对本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送检标本培养中检出的1151株革…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