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验。方法对19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为单侧。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47例,阻断血流149例。术前均经颈动脉造影检查,选择颈内动脉狭窄〉70%者133例,〉95%者63例。71例患者并存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台行冠状动脉搭桥。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满意191例,术后1周内出现脑出血3例,经开颅止血引流,痊愈1例,死亡2例。出现颈部切口内血肿12例,再手术清创止血获愈。随访6~60个月,获得随访166例,失访28例,死于其他疾病或灾祸38例,元脑缺血症状再发作128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一种有效、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52.
自1989年到1995年,我们共收治上腔静脉综合征68例,其中因肺癌所致26例。该26例肺癌患者均采用血管转流治疗,并辅以其他的疗法,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2~78岁。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头痛、头晕、心慌、气短、胸痛、胸闷,颜面?..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方法 4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均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进行骨髓动员,抽取约200 mL骨髓血,经过分离、提纯后提取骨髓干细胞,采用多点注射在下肢缺血部位的肌肉内,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结果 移植治疗6个月后疼痛、麻木、冷感缓解37例,改善率为82.22%.45例缺血评分由术前(9.63±3.08)分降至(3.67±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踝肱指数(ABI)明显升高(P<0.05).8例伴有溃疡者,溃疡愈合或面积逐渐减小.在4例足趾严重坏疽患者中,其中2例经手术切除坏疽足趾后,愈合良好;1例疼痛症状消失,坏疽组织脱落后痊愈;1例于膝关节平面下行截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AB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虽然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但对于不适于行介入及动脉旁路移植治疗且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或者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总结我们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经验。方法 本组共 3 6例 ,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 ,其中男 2 9例 ,女 7例。年龄 40~ 82岁 ,平均 61岁。单一侧颈动脉狭窄者 2 6例 ,双侧狭窄者 10例。全部在转流管保护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结果 全部病例中均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 ,仅 2例行内膜剥脱术后局部再次狭窄 3 0 %左右。结论 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为一种防治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及肝功能指标与胆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及对病情的预示意义。方法 采用生化检测仪对128例胆结石患者和86例健康人进行血清胆固醇(TC)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胆结石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利用尤登指数计算诊断分界值。结果 胆结石患者的TC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和间接胆红素(IB)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LT、AST、ALP、TB和IB在胆结石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TC4.36 mmol/L、ALT40.20 U/L、AST38.53 U/L、ALP142.66 U/L、TB10.68μmol/L、IB6.39μmol/L。结论 TC和ALT、AST、ALP、TB、IB与胆结石有相关性,可以作为早期胆结石诊断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6.
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分型和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1986年1月至1993年4月我们采用IVC切开直视根治术证实BCS67例,凡有原因不明的淤血性肝肿大、腹水与躯干浅表静脉上行性曲张者.首应考虑本病.BUS、CT、IVCG可确诊,有定位定性价值.经手术证实BUS对IVC单纯性病变正确诊断率为97.0%,复合病变确诊率为83.6%,病变定位准确率100%;IVCG定位准确率95.3%,定性符合率74.5%.本组病例曾作CT10例和ECT3例,对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尚缺乏经验。术中发现IVC膜性梗阻37例(55.2%),IVC狭窄15例(22.4%),单纯栓塞9例(13.4%,包括癌栓1例),缺损或闭塞3例(4.8%),外压3例(4.8%),其中复合病变23例(34.3%).本组均为IVC病变,未发现单纯HV病变.作者将本病分为5型和5种根治原则:Ⅰ型为膜性梗阻(MOVC,55.2%),需行膜切除;Ⅱ型为肝段IVC狭窄(SVC,22.4%),应行腔静脉扩大成形术;Ⅲ型为IVC血栓型(TVC,13.4%),应摘除血栓或癌栓;Ⅳ型为IVC缺损型(CVC,4.8%),应行血管移植;Ⅴ型为外压型(EPVC,4.8%),应解除外压因素(索带或肿瘤切除等);各型可有复合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在鉴别胆结石类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58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将患者分为胆固醇结石组和非胆固醇结石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球蛋白(G)、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和间接胆红素(IB)]的检测结果,筛选出鉴别胆结石类型的特异性指标;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胆结石类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利用尤登指数计算诊断分界值。结果胆固醇结石组血清中的TC、AST水平高于非胆固醇结石组,DB水平低于非胆固醇结石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ST和DB在胆固醇结石和非胆固醇结石患者之间的诊断界值分别为TC≥5.27 mmol/L,AST≥52.25 U/L,DB≤4.51μmol/L。结论 TC、AST和DB可以作为术前初步区分胆固醇结石与非胆固醇结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自2000年7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病因为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24/26,92.3%);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26例保守治疗2例,介入治疗8例,手术治疗16例。结论对于可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应尽早行肠系膜血管造影,提高医生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认识和介入溶栓是提高肠系膜静脉血栓早期诊治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比较单纯导管吸栓法和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的疗效;评价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的治疗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2004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79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导管吸栓法治疗56例,经皮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治疗23例。结果79例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均采用介入方法成功去除栓子,开通动脉。单纯导管吸栓法治疗组术后截肢(趾)率19.6%(11/56),病死率5.4%(3/56);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治疗组截肢(趾)率8.7%(2/23),病死率4.3%(1/23)。结论经皮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术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单纯吸栓术相比,病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截肢(趾)率明显下降,且术后恢复快,总体花费少。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的急救流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9~2013-09该院救治的急性血栓性肺栓塞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中死亡21例,植物状态4例,痊愈76例。结论急性血栓性肺栓塞致残、致死率较高,对高危人群需要高度警惕,重在栓塞前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