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凤兰  付琳  武峰 《全科护理》2008,(3):222-223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更加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全过程。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降低或缩短其不愉快的程度,达到最愉快的状态。1998年,萧丰富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强调研究结果应用于病人。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将舒适护理融入到整个护理程序中,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使病人满意,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44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男女比为1.18∶1;60岁以上人群(34.02%)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65.97%);单间隙感染70例(48.61%),多间隙感染74例(51.39%),下颌下间隙在单间隙感染患者和多间隙感染患者受累间隙所占比率分别为31.43%和30.81%。合并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气道梗阻最为常见(16.67%)。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以牙源性引起的间隙感染最为常见,应及早有针对性(特别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CD151、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该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黏膜组织、40例异型增生黏膜组织和172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CD151、MT1-MMP的表达。结果CD151和MT1-MMP在正常黏膜组织、异型增生黏膜组织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0.0%、78.3%和13.3%、22.5%、79.1%,二者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151、MT1-MMP在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未侵及浆膜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151与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D151和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且CD151和MT1-MMP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参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养心氏片治疗,对照组予美西律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我国监管部门在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责任。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药品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对比国内外药品监管部门在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责。结果与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我国监管部门在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责任,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机构建设及技术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6.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约占全身关节结核的50%以上。其中以胸、腰椎结核最常见,常多节段受累,导致胸、腰段脊柱失稳、后凸畸形、脊髓受压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胸、腰椎结核的病灶彻底清除及稳定性的一期重建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68例,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肠结核继发血液学改变的特点,进而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肠结核继发血液学三系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部分指标治疗后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贫血患者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由(82.08±4.86)g/L上升至(95.39±5.6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白细胞减少患者随访4周,白细胞计数由(2.86±0.34)×109/L上升至(4.24±0.4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血小板增加患者随访2周,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继发血液学三系异常的肠结核病情相对复杂,易合并有其他系统器官损害,临床上早期易被忽略.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肠结核病情严重程度,经过治疗,这些指标恢复正常是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表现之一.抗结核治疗后,定期进行血液学及结肠镜复查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药物调整.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Kirsten鼠肉瘤基因(Kirstenrat sarcoma,KRAS)突变的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异常表达,采用PCR检测EGFR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 267例进行了ALK融合基因检测,其中1 655例同时进行了EGFR突变检测,951例同时进行了KRAS检测.ALK融合基因、EGFR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7.28%(165/2 267)、48.58%(804/1 655)、11.40%(108/947).ALK基因突变多见于年轻、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多见于老年、男性、腺癌患者.1 655例同时进行了ALK与EGFR检测的病例中,共6例存在双基因突变(0.36%);947例同时进行了ALK与KRAS检测,共4例存在双基因突变(0.42%);943例同时进行了EGFR与KRAS突变检测,未发现双突变病例.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EGFR和KRAS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均存在相应的联系,个别病例可以出现ALK融合基因与EGFR或KRAS突变共存.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HSP90抑制剂ganetespib对DNA修复相关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及其对顺铂(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ganetespib对肺癌细胞A549和H1975的DNA修复蛋白BRCA1及RAD51表达的下调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RAD51及核磷酸化的H2AX组蛋白(γ-H2AX)核焦点形成;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CK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中效原理分析判断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并通过SCID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ganetespib与DDP联合应用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Ganetespid明显下调DNA修复蛋白BRCA1和RAD51的表达,ganetespid及DDP处理诱导DNA重组修复标记RAD51核焦点的形成率为13%,明显少于单一DDP处理组(59%).Ganetespid和DDP联合应用的细胞凋亡率为23%,明显高于单一ganetespid组(15%)或单一DDP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中ganetespid与DDP联合应用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一ganetespib或单一DDP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anetespib可下调肺癌细胞DNA修复蛋白的表达并增加对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0.
背景:半夏厚朴汤是汉代张仲景治疗情志病名方之一,一直沿用至今用以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味对海洛因依赖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和1年复吸率的影响,并与服用红糖水模拟制剂作用结果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安慰剂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和恩施自治州公安局戒毒所。对象:选择2000—08/2002—09在湖北恩施自治州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187例,男101例,女86例,年龄18-44岁。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采用随机区组双盲法将纳入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n=58),服用中药60d组(n=62)和服用中药72d组(n=67)。 方法:①戒毒期间3组均给予盐酸洛啡西定片(由中美合资湖南正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619,10mg/片)脱毒治疗12d后分别隔离给药,即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不间断服半夏厚朴汤加味煎剂(主要成分:制半夏15g,姜厚朴30g,茯苓20g,紫苏10g,生姜20g,刺五加20g,陈皮6g,大腹皮20g,藿香10g,均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1剂分2d6次服用,共60d。对照组服30%红糖水模拟制剂共60d(方法同中药煎剂),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72d组从用盐酸洛啡西定开始脱毒时即服用等量的半夏厚朴汤加味煎剂共72d(为比较本药方早期和晚期给药疗效,本组在盐酸洛啡西定脱毒期间12d内即开始给药,脱毒后继续服用60d)。即3组均在从盐酸洛啡西定脱毒治疗开始至停用所有药物共72d。患者服药采用单盲法。②采用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量表内容:失眠状况,疼痛症状群,卡他症状,精神情绪,性功能情况,分别按轻、中、重评l,2,3分。)评估各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轻重。③1年后尿检复查,尿检毒品代谢产物阳性者均视为复吸。④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用t检验和X^2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药物干预后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结果比较。②各组1年复吸率比较。 结果:海洛因依赖者18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和服用半夏厚朴汤72d组的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72d组的疼痛症状和卡他症状评分与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相当(P〉0.05),而失眠症状、精神情绪症状和性功能情况评分却明显低于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P〈0.01)。②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72d组1年复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73%(49/67),95%(55/58),82%(51/62),P〈0.05],而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1年复吸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 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味可改善海洛因依赖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早期运用半夏厚朴汤加味缓解稽延性戒断症状比后期运用疗效更加明显.有降低复吸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