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晚期肺癌效果。方法32例在CT引导下经皮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前经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10~140Gy,治疗靶体积(PTV)包括临床靶体积(CTV)外周1cm,每个粒子活度为0.7mCi。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粒子植入术后3~7d内同步或分期进行化疗或化、放疗,化疗方案选用EP(依托泊苷和顺铂)、NP(长春瑞滨和顺铂)或TP(紫杉醇和顺铂)。结果植入后2~4个月CR46.9%(15/32),PR37.5%(12/32),NC15.6%(5/32),总局部控制率(CR+PR)84.4%。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66.7%(10/15),4例生存超过3年。并发症:气胸11例(34.4%),其中3例大量气胸急诊置管引流治愈;出血9例(28.1%),其中肺内渗血5例、咯血4例;粒子脱靶3例(9.4%),其中2例落入胸腔膈肌,1例偏离靶区,未发生粒子迁移与放射性肺损伤。结论”’I粒子植入联合化、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肺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粒子植入术在肺癌治疗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0年9月~2018年5月之间行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80例患者,全组均在剖胸直视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其中术中补救或剖胸探查粒子植入21例,术中预防性粒子植入59例,粒子选用活度为0.7mCi,并术后立即行术后验证。视病情及患者身体条件在2周或1月内进行同期的化疗(方案选用:NP、TP、GP),1~6周期不等。每2月复查CT 1次,评估粒子植入对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全组80例患者植入粒子2~6月后疗效:59例预防性粒子植入患者,有3例粒子移位患者局部可见复发;其余病例患者病灶均控制稳定良好,CR+PR可达90.3%,NC 9.7%,总有效率90.3%。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疼痛的控制率可达85%,6个月的生存率为90.3%,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和38.9%,4例(5.56%)生存3.5年以上。结论术中粒子植入是一种对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患者进行有效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同时术中在肿瘤易复发部位预防性的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有效的预防其复发,结合同期化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其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自Seo与。haua(193)首次成功报告胸内食管胃吻合术至今已60多年t‘],虽然近年术式改进较多[‘1,但吻合口并发症一直困扰着胸科医生。作者自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设计应用三斜术式治疗食管癌资门癌157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34例,女性23例,男:女一5.8:1。年龄34岁~73岁,平均55.6岁。<39岁4例;40岁~49岁39例;50岁~59岁69例;60岁~69岁36例;>70岁9例。贲门癌51例,食管癌106例,其中胸上段7例,胸中段剔例,胸下段15例。食管痛放疗后复发2例,资门癌合并大出血1例。病理:腺癌5…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中、晚期肺癌29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在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中晚期肺癌(中心型10例)经常规治疗或其它疗法难以控制和部分初治病人,应用TPS计算剂量和制定布粒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单针分次植入1125Ⅰ粒子进行近距离放疗.植粒后CT检查布粒情况和有无并发症.3~7d内同步或分期进行化疗与其它疗法治疗.每3~4周采用胸片、CT、MRI观察肿瘤缩小效果.结果粒子分布满意率86.2%(25/29);近期总有效率89,7%(26/29),其中CR27.6%(8/29)、PR62.1%(18/29)、NC10.3%(3/29),止痛有效率85.7%(12/14);并发轻度出血10例(34,5%),其中肺内渗血6例(20.7%)、咯血4例(13.8%).少量气胸2例(6.9%),粒子移位1例(3.5%).全组未发生白细胞降低和放射性肺炎.结论微创植粒创伤小、并发症轻、安全有效,有着临床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与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与癌胚抗原(CEA)进行比较,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标本各80例,检测血清中的M2-PK、HSP90α及CEA的含量.结果:M2-PK、HSP90α和CEA在胃癌患者血清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2-PK的灵敏度为56.25%,特异度为91.25%.HSP90α的灵敏度为52.50%,特异度为92.50%.CEA灵敏度为45.00%,特异度为92.50%.与HSP90α和CEA相比,M2-PK灵敏度较高,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达91.25%.胃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2-PK在病变大于5cm、临床病理晚期、肿瘤浸润深度较深和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表达水平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2-PK和HSP90α的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M2-PK和HSP90α可以作为潜在的胃癌血清标志物,且M2-PK和HSP90α可能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可能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外科导航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手术导航的临床价值及可靠性。方法 用染料法(1%亚甲蓝)对30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染色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术后石蜡切片,并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LND)。结果 SLN染色成功率96.7%(29/30),失败1例。SLN阳性10例,后站淋巴结有癌转移6例(60%),无癌转移4例(40%)。SLN阴性19例,其中假阴性1例,后站淋巴结均无癌转移。SLNB评价:检出率96.7%、准确率93.3%、敏感度90.9%、假阴性率9.1%、假阳性率0。结论 只要提高技术水平,SLN染料着色和检出率都相对较高,对外科术式选择有实际指导意义。相信SLNB取代传统的ALND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满足女性审美要求,在治愈乳腺疾病时,保留乳房和完美外形,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方法 1991年5月至2003年5月连续对57例乳晕部良性肿瘤采用横切纵缝、腺体填充和乳头悬吊包扎等方法成形乳头及选用乳晕全层带蒂皮瓣再造乳头。结果 乳头成形55例,其中单纯纵缝成形占61.8%,腺体填充成形占38.2%。术后成形乳头与健侧相同,再造乳头2例效果满意。随访半年未见乳头下垂、凹陷或歪曲改变。结论 此术式简单方便,可同步完成肿瘤切除与乳头成形或再造,符合当今乳房美学理念,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机械吻合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器治疗食管癌131例 ,贲门癌 84例。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 12 4例 ,主动脉弓下吻合 91例。结果 本组吻合失误和意外 3例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1例 ,术后吻合口狭窄 2例。结论 使用机械吻合安全可靠 ,省时省事 ,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治性手术和全量放疗对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放疗两种方法对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食管癌生命质量评分问卷EORTC QES-24(V3.0)中文版调查了80例治疗后一年存活且无复发及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手术组,50人)和根治量放疗(放疗组,30人)治疗的中期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内的生命质量。结果:与放疗组相比,手术组出院时的生命质量降低,但是在3个月内恢复。在出院后1年时,手术组与放疗组相比,在整体健康状况、身体功能、情绪功能方面优于放疗组,而且在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等方面也优于放疗组。结论:根治性手术治疗比根治量放疗对于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更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