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161篇
药学   177篇
  1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肺炎链球菌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除了引起肺炎外,还可导致脓胸、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部分严重感染患儿可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产生不良后果。严重感染后机体异常强烈的免疫反应可能激活淋巴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产生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不良。现报告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噬血现象的病例,以  相似文献   
42.
四边孔综合征是指腋神经及旋肱后动脉在四边孔处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较为少见。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腋神经长期卡压会导致三角肌无力、萎缩,同时常合并有肱三头肌的无力和萎缩,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早期手术治疗对于患肢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作者医院骨科2014-01/2015-06期间共手术治疗7例该类患者,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究DSA联合外科序贯治疗是否可以作为Ⅰ型神经纤维瘤伴巨大神经纤维瘤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1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肿瘤大多位于躯干及四肢,瘤体重量2.5~25 kg。全部患者术前备自体血,瘤体切除术前介入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切除瘤体后将栓塞后的部分瘤体组织制备皮瓣及全厚皮片回植于继发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在瘤体切除术后利用部分瘤体皮肤制备全厚皮片回植于组织缺损区域,2例制备皮瓣回植。其中1例患者回植后全厚皮片少部分坏死,经换药等保守治疗愈合可。随访至今,11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术后肢体外形改善,恢复正常行走等组织功能。结论: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联合序贯疗法,在治疗NF-I合并巨大神经纤维瘤中术中失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效果好,可作为该疾病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4.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 36例。揿针组穴取迎香、印堂、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揿针组、针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75.0%、94.4%,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付强 《北方药学》2014,(3):140-141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在MRI和螺旋CT的诊断比较情况。方法:分析我院膝关节外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MRI和螺旋CT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诊断骨质损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诊断准确率低于MRI的诊断结果,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和MRI的合理检查可以让骨科医生对膝关节损伤情况提前做出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提早做出手术预案。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15例,Ⅳ级切除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和生活;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例1~8周逐渐恢复,3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17例(Ⅳ级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3例SimpsonⅣ级切除的患者术后1~3年复发,均再次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避免脑皮质的损伤、中央沟静脉及引流静脉的保护和上矢状窦的合理处理均可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术中不应过分追求肿瘤全切除而损伤功能区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上矢状窦.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在结肠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结肠癌组织及32例癌旁组织中DAPK的表达.以氟尿嘧啶(5-FU)诱导建立的结肠癌耐药细胞系HCT116/5-FU为模型.通过转染DAPK-siRNA下调DAPK的表达(DAPK-siRNA组),转染FAM-siRNA(FAM-siRNA组)作为对照;通过过表达载体上调DAPK的表达(DAPK过表达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组的DAPK、多药耐药蛋白(MRP)和P-糖蛋白(P-gp)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及流式细胞法分别测定3组细胞在未经5-FU处理及浓度为8 μg/ml的5-FU处理下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DAP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8.0%(11/61)比90.6%(29/32),P<0.05].与FAM-siRNA组比较,DAPK-siRNA组细胞中DAPK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DAPK过表达组则均显著升高(均P<0.05).在5-FU处理下,相比FAM-siRNA组,DAPK过表达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5);DAPK-siRNA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与FAM-siRNA组比较,DAPK过表达组两种耐药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DAPK-siRNA组与FAM-siR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PK能够抑制结肠癌耐药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可能通过抑制MRP和P-gp的mRNA和蛋白表达,来增强结肠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8.
机械通气、营养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重症医学领域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目前,CBP临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肾脏病的领域,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到自身免疫性疾病、肝性脑病、药物及毒物中毒以及严重心衰等,CBP逐渐由单纯的肾脏替代发展到稳定血流动力学、保证营养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外科治疗中负压引流和虹吸引流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引流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总引流量和持续引流时间之间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堵塞管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治疗中,虹吸引流方式效果明显优于负压引流方式,值得进一步对虹吸引流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556例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肠内营养(EN)组36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 PN)组45例、肠外营养(PN)组201例、对照组2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营养支持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免疫、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1)营养及免疫状态:治疗后各营养支持组患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N组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PN组血红蛋白较EN组升高(p<0.05);治疗后EN组、EN PN组总蛋白均较PN组升高(p<0.05)。(2)肝肾功能:治疗后PN组ALT、AST和CR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EN PN组C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各营养组BUN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肠外营养对患者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