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在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大鼠耳蜗的表达,分析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 0 Hz听觉相关电位(4 0 Hz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 0 Hz AERP)和多频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HO-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建立DBI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外伤1、2、3、4周组,每组3 0只大鼠。采用ABR、4 0 Hz AERP、ASSR测定,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动物HO-1表达及ABR、40Hz AERP、ASSR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耳蜗HO-1无表达,外伤后各组内耳HO-1表达有明显变化(P<0.01)。外伤后各组ABR、40Hz AERP、ASSR阈值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外伤各组内耳HO-1表达与ABR、40Hz AERP、ASSR阈值变化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大鼠DBI对内耳HO-1表达及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BR、40 Hz AERP、ASSR阈值变化可能与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和紫外线灭活的新城疫病毒(NDV-UV)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对喉癌细胞株Hep-2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贴壁黏附法去除Mφ小,尼龙毛柱去除B细胞,补体裂解法去除T细胞,得到富集的NK细胞后,用NDV和NDV—UV分别诱导NK细胞16h作为效应细胞,Hep-2细胞作为靶细胞,然后用MTT法测定NK细胞杀瘤活性,并进一步比较NDV和NDV-UV对NK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NDV和NDV—UV诱导的NK细胞对Hep-2细胞的杀伤率高于未诱导组(P〈0.01),而NDV诱导组的杀瘤率高于NDV—UV诱导组(P〈0.05),随着效应细胞数量增大,NK细胞杀瘤活性逐渐增强(p〈0.01)。结论NDV和NDV—UV能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NK细胞,使之杀瘤活性增强,NDV的诱导作用较NDV-UV强。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5例鼻骨骨折的MPR及SSD表现。结果195例均经MPR和SSD技术重建图像。MPR对鼻骨骨折显示良好,195例均显示清晰并能判断骨折类型;SSD在显示骨折类型方面不及MPR,本组仅显示182例,但立体感强,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结论16层螺旋CTSSD和MPR结合使用对鼻骨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和范围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利用Western Blot、RT- PCR技术,探讨SD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耳蜗HO-1、iNOS蛋白与mRNA表达及对ABR的影响.方法 建立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定、Western Blot、RT- PCR技术,观察各组动物听性脑干反应变化及耳蜗HO-1与iNOS的表达.结果 外伤后各组ABR阈值及各波潜伏期、波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1、iNOS蛋白与mRNA在外伤后各组耳蜗内表达变化明显,光密度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蜗功能的改变可能与HO-1与iNOS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有关,认为HO-1、iNOS基因与蛋白水平的改变,在内耳损伤与抗损伤机制中二者共同构成了重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及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探讨PTEN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正常鼻黏膜、30例NIP、20例NIP伴不典型增生及36例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NIP、NIP伴不典型增生及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蛋白在NIP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鼻黏膜、NIP及NIP伴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从正常鼻黏膜组织、NIP伴不典型增生到癌变组织的S期组分逐渐增加,NIP癌变组织的S期组分与正常鼻黏膜、NIP及NIP伴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降低导致细胞周期中S期组分升高。PTEN蛋白异常表达及细胞周期调控障碍可能在NIP恶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术,最早采用人工喉、食管发音法,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国内外试行各种发音重建术.诸如咽气管吻合术、下咽气管造瘘术、气管食管分路术、食管颈前皮肤造瘘术等,均有一定的发音效果,但术后误咽的问题均未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我科1982~1994年对9例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用三角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弥漫性脑外伤后耳蜗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脑外伤组及阿魏酸钠治疗组,以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弥漫性脑外伤后NF-κB表达的变化及阿魏酸钠对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外伤后24,72,168h的耳蜗组织内,NF-κB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而阿魏酸钠治疗组,NF-κB表达较损伤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脑外伤后耳蜗内NF-κB表达显著增高,阿魏酸钠对耳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NF-κB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垃圾场对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于2001年4月对长春市某垃圾场附近居民的饮用水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现场调查情况 垃圾场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兴隆山镇团结村附近,距最近居民点约300m,距最远居民点(团结村8队)约1000m。在垃圾场与团结村之间有堤坝相隔,垃圾场西侧约50m处有“小白河”流过,居民区距小白河约350m。“小白河”水主要为上游居民和企业排放的污水、附近地表泾流及垃圾渗沥液汇入形成的水流,最后流入伊通河。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变应性鼻支气管炎(ABR)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活性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ABR患者87例(病例组),其中单纯变应性鼻炎(AR)患者25例,AR并变应性鼻炎伴气道高反应性(AHR)患者34例,AR并支气管哮喘(BA)患者28例;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PAF-AH活性。结果对照组血浆PAF-AH活性高于病例组(P<0.05);对照组、单纯AR者和AR并AHR者血浆PAF-AH活性均明显高于AR并BA者(P均<0.05)。结论 ABR患者血浆PAF-AH活性低于正常,PAF-AH活性降低可能与ABR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外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大鼠听功能和耳蜗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BI后1、2、3、4周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他4组制作大鼠DBI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ABR、40Hz AERP、ASSR测试,并以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 DBI后1周组的ABR、40Hz AERP、ASSR阈值较正常组升高,第2、3周组阈值升高更明显,而在第4周组阈值略降低,DBI各组间及各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镜观察发现DBI 1周组耳蜗外毛细胞纤毛倒伏,线粒体嵴断裂或呈空泡变性;DBI 2、3周组外毛细胞纤毛倒伏明显,内线粒体空泡变性明显,而DBI 4周组耳蜗损伤改变减轻。结论弥漫性脑外伤可造成听功能受损及耳蜗超微结构损伤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