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FISH在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hy 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该技术可将特异核酸序列探针在中期染色体上精确定位,也可以在问期核上测定目的靶点。随着医学的发展,FISH这项原本用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已经被迅速推广应用于临床。FISH技术弥补了传统显带技术仅能用于分析中期分裂相的缺点,其在检测肿瘤染色体畸变或确定畸变染色体断裂点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2.
COM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及发展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雌激素灭活相关的基因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200例乳腺癌及10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COMT基因第4外显子第158密码子G/A(Val/Met)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p53及c—erbB-2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中各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以及各种基因型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COMT纯和变异基因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67)。随着乳腺癌,临床分期(P=0.0082)、组织学分级(P=0.0146)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P=0.0387),变异性基因型所占比例明显增大、在肿瘤组织ER阳性的患者中,COMT基因型与,临床分期(P=0.0004)、组织学分级(P=0.0116)及淋巴结转移(P=0.0008)间关系的差异更加显著、结论:Met/Met变异基因型与乳腺癌危险性相关;具有低活性COMT等位基因(COMT—LL及COMT—HL)的乳腺癌患者与高临床分期、高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多等预后不良的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3.
肿瘤化疗药敏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化疗药敏试验对指导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且随着肿瘤化疗和化疗药敏试验的发展不断地朝着简单、快速、敏感的筛选方向迈进。对临床意义较大的肿瘤化疗药敏试验体内和体外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4.
乳腺癌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切除范围较大,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所以,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应掌握好乳腺癌的护理,对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科1年来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抗宫炎片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  王路华  付丽萍  黄洁  张林 《光明中医》2008,23(12):1910-1913
目的:建立抗宫炎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广东紫珠、益母草、乌药进行定性鉴别;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广东紫珠有效成分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广东紫珠、益母草、乌药;木犀草素在4.75μg/ml—19.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6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比干眼仪方法与传统的Schirmer试验方法的检查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干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门诊就诊干眼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男性2例(4只眼),女性28例(56只眼),年龄22~67岁,平均(38.23±10.54)岁.对30例患者依次询问症状,行干眼仪检查和Schirmer试验检查.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用相关回归分析干眼仪与Schirmer试验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双侧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观察的病例中,Schirmer试验<5mm/5min(阳性)的32只患眼中,有6只眼干眼仪测试分级为2级(阴性).Schirmer试验(滤纸条湿长)>5mm/5min(阴性)的28只患眼中,23只眼干眼仪检查分级>2级(阳性);5只眼干眼仪测试分级为2级,但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此外,相关回归性分析显示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检测等级越高,Schirmer试验滤纸条湿长越短,两者呈负相关(r=-0.307,P=0.017).结论 干眼仪和Schirmer试验从不同角度诊断干眼,并客观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但是,两者都存在假阴性,所以为了避免漏诊与误诊,仍需要与传统的其他干眼诊断方法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男性居民/村民艾滋病危险行为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5个县,采用概率抽样方法对18~49岁城市男性居民和农村男性村民共3 00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男性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过去1 a嫖娼比例分别为8.6%和9.9%,以少数民族和18~30岁的青年人较高.居民和村民最近1 a与暗娼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6.3%和34.2%,调查对象与不同类型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报过去1 a中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0.8%和0.7%,未发现地区和民族间存在差异.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报曾经使用毒品的比例分别为1.4%和4.3%,目前仍在吸毒的比例分别为0.54%和0.55%,少数民族吸毒比例(4.9%)高于汉族(2.9%),艾滋病流行严重地区的居民吸毒率高于低流行地区.结论 云南省因吸毒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持续存在,规模较大的性乱人群加大了艾滋病性传播的危险.建议加大对青少年、少数民族地区和吸毒严重地区的防治力度,将同性性接触人群的干预纳入防治规划中.  相似文献   
28.
目的: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腹痛和溃疡的疗效对比.方法:96例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雷贝拉唑(A)组46例:雷贝拉唑20 mg;奥美拉唑(B)组50例:奥美拉唑20 m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惠者的腹痛缓解和溃疡愈合情况.溃疡的愈合情况通过胃镜检查来评估.结果:A组患者于服药后第1天腹痛缓解率为82.6%,高于B组的50%(P<0.001).A组患者第7天腹痛缓解率为100%,高于B组的82%(P<0.01).两组间疼痛消失平均天数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P<0.001).服药后的疼痛1、7 d缓解率和平均疼痛消失天数雷贝枉唑组均优于奥美拉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内镜检查溃疡愈合率A组95.7%,高于B组9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在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溃疡的愈合方面具有相同疗效,但对腹痛缓解效果雷贝拉唑组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  相似文献   
29.
护理记录是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文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反映,它记载了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在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处理中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同时也是护理管理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第351号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首次将护理记录纳入患者可复印的客观资料之一,如何规范护理记录,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已成为各级护理管理者的研究课题。贵州省卫生厅于2003年颁发了《贵州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按文件执行。我院护理部根据省厅的文件精神,制定了详细的措施,组织全院护士认真学习,于2004年3月开始执行,现对我院2004年9月~2007年4月的500份骨科护理记录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产前补充维生素K1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围生儿发病、死亡和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5%~15%。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未成熟,致使病死率升高。75%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引起的围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有关。为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早期预防效果,本研究对有分娩先兆且孕厨〈37周的早产孕妇给予维生素K1肌注,观察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