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TP方案)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奈达铂(FN方案)同期放化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安全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4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组为TP方案同期放化疗组(TP组)与FN方案同期放化疗组(FN组),放疗总剂量为60~66Gy。放疗第一周和放疗第四周给予同步化疗2个疗程。TP组化疗剂量为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d1,顺铂20mg/m2,d2~5。FN组化疗剂量为5-Fu350mg/m2,dl-5,亚叶酸钙100mg/m2,d1~5,奈达铂100mg/m2,d1。结果人组的4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TP组与FN组放疗结束时有效率分别为87.0%和56.5%(P=0.0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3.5%和56.8%(P=0.952),两组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曲线(P=0.695)和总生存(OS)曲线(P=0.7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52.12%(P:0.029),Ⅲ-Ⅳ度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65.22%(P=0.002),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8.70%(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Ⅲ~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35%和17.39%(P=0.346),肌肉酸痛发生率分别为30.43%和21.74%(P=0.73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rP组近期疗效优于FN组,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2.
对31例具有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分析不同方面的机械负荷,结果显示:吸气流量峰值(PIF)、吸气肺活量(IVC)、第一秒用力吸气量(FIV1)、50%IVC时的吸气流量(FIF50%)、总比气道传导率(SGaw)与CO2分压(PaCO2)有密切相关性。进一步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出:PIF预测PaCO2的方程为:PaCO2=79.83-0.41PIP%Pred,以上结果表明:吸气相气流受阻在导致COPD患者CO2潴留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局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接受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的变化及放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为7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改善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9,P0.05)。治疗组各个不良反应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乏力、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白细胞下降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索阿帕替尼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及其干性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富集细胞中富含肿瘤干性细胞群的球囊。将ECA-109及其干性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以及药物+照射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浓度,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CHK2、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阿帕替尼作用于ECA-109亲本细胞及干性细胞24、48和72 h后,ECA-109干性细胞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较其亲本细胞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明显升高(t=8.17、9.29、18.85,P<0.05),且其细胞抑制表达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亲本细胞:r2=0.94~0.97,P<0.05;干性细胞:r2=0.94~0.98,P<0.05);不同浓度阿帕替尼(亲本细胞:10和20 μmol/L;干性细胞:30和40 μmol/L)联合不同剂量X射线(6和8 Gy)照射后,ECA-109亲本细胞及干性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增强(t=5.20~39.68,P<0.05)。ECA-109亲本细胞及干性细胞的VEGF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P<0.05),且单纯药物组(20 μmol/L)及药物+照射组(20 μmol/L,6 Gy)处理后,两种细胞VEGF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亲本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51、26.40,P<0.05)。药物+照射组ECA-109亲本细胞的G2/M期及凋亡细胞比例均较细胞对照组增高(t=8.83,11.59,P<0.05);与细胞对照组(0 μmol/L)比较,单纯药物组的ECA-109亲本细胞CHK2、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3.36、4.10,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药物+照射组ECA-109亲本细胞CHK2,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t=9.05、2.36,P<0.05)。结论 阿帕替尼能增强食管癌ECA-109亲本细胞及其干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ECA-109干性细胞放射抵抗的原因可能与干性细胞更高表达VEGF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35.
廉莹莹  孙菲  于静萍 《癌症进展》2022,20(5):433-436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AM被认为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主要成分,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肿瘤基质中TAM的浸润水平、极化状态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了解TAM在血管生成中...  相似文献   
36.
放射性肺损伤是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最重要的剂量限制因素.应用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因子指导临床放疗剂量递增计划是肺癌临床研究和治疗所关注的焦点,其中包括物理学和生物学因素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 stem cells, 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纤维化程度改变,探讨ASCs对兔骨骼肌放射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64只新西兰兔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80 Gy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PBS组,每组32只,照射24 h后照射侧分别肌肉注射1 ml含5×107 ASCs的PBS悬液和1 ml PBS缓冲液,未照射一侧作为各组的正常对照。分别于照射后1、4、8和26周,收集各组8只实验动物肌肉标本,计算Masson染色切片胶原纤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ASCs植入骨骼肌后能在放射损伤部位迁移。ASCs组及PBS组纤维化程度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加重,ASCs组胶原纤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显著降低(t=4.62、5.99和10.48,P<0.05)。ASCs组骨骼肌组织TGF-β1的IOD值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显著降低(t=3.79、16.45和15.17,P<0.05)。Western blot检测ASCs组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BS组低。结论 ASCs移植能抑制放射损伤骨骼肌组织TGF-β1的表达减轻放射性纤维化。  相似文献   
38.
沙利度胺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前瞻性研究沙利度胺干预下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采集8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清VEGF水平,根据患者放疗中VEGF水平的变化给予沙利度胺干预,将83例(另外3例因不耐受放疗而中断治疗)患者分成服药组32例(放疗中VEGF水平升高或不变的患者给予口服沙利度胺至放疗结束)和未服药组51例(VEGF水平降低的患者不服用沙利度胺放疗至结束),观察沙利度胺干预下食管癌放疗的疗效及服用药物的安全性.另设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8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30例健康对照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1),且与原发肿瘤大小(t=4.55,P<0.01)、淋巴结转移(t=7.50,P <0.01)、组织病理类型(F=3.40,P<0.01)及临床分期均有关(t=2.52,P<0.01),而与病变部位、远处转移、X射线分型、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P均>0.05).服药组患者放疗后较放疗中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降低(t=2.37,P<0.05),放疗有效率为71.88%;未服药组患者放疗中、后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服药组与未服药组的患者比较,头晕、倦怠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2.50%和15.69%(x2=19.28,P=0.000),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1.96%(x2=5.168,P=0.023),Ⅲ-Ⅳ度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11.76%(x2=0.061,P=0.806),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6.25%和9.80%(x2=0.026,P=0.872),Ⅲ~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13%和5.88%(x2=0.002,P=0.96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38%和27.45%(x2=2.913,P=0.088),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均为0.结论 沙利度胺能够降低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患者服用沙利度胺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纳米Fe3O4/C225复合物(简称复合物)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放射增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复合物(0、3.125、6.25、12.5、25、50、100mg/L)作用24h后的增殖抑制率,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单纯照射组、C225+照射组及复合物+照射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组经0、2、4、6、8和10Gy X线照射后的存活分数(SF),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经4Gy X线照射24h后的细胞周期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4Gy X线照射24h后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水平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中p-P38和p-Akt蛋白水平。结果在3.125~100mg/L范围内,随复合物浓度增加,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0、3.125、6.25、12.5、25、50、100mg/L的增殖抑制率依次为0%、(8.950±0.086)%、(14.760±0.011)%、(29.860±0.001)%、(41.750±0.017)%、(59.770±0.010)%和(78.710±0.0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物+照射组的SF、S期细胞比例及p-Akt、EGFR蛋白水平均低于C225+照射组和单纯照射组,G0/G1期、G2/M期细胞比例及p-P38蛋白水平均高于C225+照射组和单纯照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Fe3O4/C225复合物可抑制LoVo细胞增殖并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G0/G1期阻滞及EGFR相关信号通路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微血管密度改变,分析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探讨ASCs移植对兔放射损伤骨骼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64只实验动物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一次性照射80 Gy,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磷酸缓盐冲溶液(PBS)组,每组为32只.照射后24 h,ASCs组和PBS组照射侧分别肌肉注射1 ml含5×107个ASCs的细胞悬液及 PB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照射后1、4、8和26周骨骼肌组织中CD31阳性的微血管、VEGF和bF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中VEGF、bFGF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ASCs在条件培养基中分泌的VEGF、bFGF浓度.结果 ASCs组受照射骨骼肌组织中CD31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密度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增高(t=8.14、7.44、18.58,P<0.05).ASCs组受照射骨骼肌组织VEGF、bFGF的累计光密度值(IOD)较PBS组在照射后1、4、8和26周增高(VEGF:t=3.13、4.66、2.19、6.79,P<0.05;bFGF:t=3.14、3.84、4.28、3.61,P<0.05).ASCs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BS组在照射后1、4、8和26周增高(t=4.28、5.02、4.24、4.56,P<0.05).ASCs组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增高(t=3.36、3.16、5.77,P<0.05).ASCs在放射损伤肌肉匀浆上清条件培养基中较在正常肌肉匀浆上清条件培养基中分泌的VEGF浓度在48、72和96 h增高(t=2.81,9.96,4.75,P<0.05),分泌的bFGF浓度在72和96 h增高(t=3.80,4.33,P<0.05).结论 ASCs能上调骨骼肌放射损伤组织VEGF和bFGF分泌、增加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修复骨骼肌放射损伤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