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大分割放疗(HFR)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TGLN)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将53例食管癌术后单纯TGLN转移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大分割组25例采用60 Gy/20次放疗,常规分割组28例采用60 Gy/30次放疗,两组患者放疗同时均采用紫杉醇 50 mg周剂量化疗。比较两种不同分割方式对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3~4级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4.0%、16.0%和25.0%、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灶直径≤2 cm患者近期有效率高于淋巴结转移灶直径>2 cm的患者(P<0.05)。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4.2个月(95%CI 16.2~32.1)和11.8个月(95%CI 9.2~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淋巴结直径和分割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大分割放疗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较常规分割提高了患者预后,且治疗并发症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02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放疗前1周内、放疗第2~3周、放疗结束后1周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放疗中较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另将血清VEGF下降患者设为阴性对照(VEGF降低组)。沙利度胺组放化疗过程中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和VEGF降低组行常规放化疗。结果 95例患者完成治疗且随访资料齐全,其中沙利度胺组24例,对照组24例,VEGF降低组47例。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嗜睡。全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22.3%,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8%、19.5%,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51.6%;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8.2和15.8个月。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生存曲线、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患者(Ⅱ、Ⅲ期)亚组分析显示,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0、31.3%、20.0%和0、31.3%、16.7%,沙利度胺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与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比较,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降低、稳定、升高的病例数分别为13、11、0例和4、15、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放疗后血清VEGF降低与稳定的患者1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3%、84.6%和45.5%、27.3%,3年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6%、55.6%、100%和0.0%、0.0%、0.0%,VEGF降低的患者均高于VEGF稳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Ⅰ期患者相比,Ⅲ期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868,P<0.05);放疗后有病灶残留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31,P<0.05)。结论 沙利度胺可能改善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其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抑素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广谱的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物,其通过抑制肿瘤形成过程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不断进入临床,血管内皮抑素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食管癌TE1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汉防己甲素联合X射线对TE1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Western blotting分析汉防己甲素联合X射线对TE1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汉防己甲素对TE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1.00、5.00、10.00μg/ml浓度作用24 h时对TE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F=3.09、10.43、24.00,P值均<0.05),0.10、1.00、5.00、10.00μg/ml浓度作用48 h时对TE1细胞增殖有更显著地抑制作用(F=4.12、12.77、44.28、48.53,P值均<0.01).随汉防己甲素浓度增加,TE1细胞的D0、Dq、SF2值均逐渐减小,0.5 μg/ml汉防己甲素的放射增敏比最大为1.60.汉方已甲素增加TE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的表达,解除G2+M期阻滞.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TE1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周期蛋白cyclin B1表达解除细胞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15.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高表达的核酶,在DNA损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PARP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几种小分子PARP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多种肿瘤的维持治疗。PARP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PARP酶促作用和PARP捕获作用,导致DNA单链断裂的持续存在,在DNA复制的过程中,转变为双链断裂。研究证明,PARP抑制剂不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而且与放射治疗联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本文将阐述PARP抑制剂联合放疗的潜在理论基础,总结近年来PARP抑制剂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梳理该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adiosensitization effect of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X-ray on esophageal carcinoma TE1 cells.Methods Cell scratch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inhibition ability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Thalidomide on cell invasion and metastasis.H3-TdR incorporation assa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ion of DNA synthesis in TE1 cells by treated with Thalidomide singly or combination with X-rays.The colony formation assa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adiosensitization of Thalidomide effect on TE1 cells.Results Thalidomide had obvious inhibition effect on TE1 cell metastasis.DNA synthesis and colony formation,which were correlated with drug concentration.The values D0,Dq and SF2 in TE1 cell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alidomid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alidomide was 100μg/ml,the SERD0 and SERDq were(1.4±0.2)and(1.5±0.1),respectively,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alidomide Was 1 50μg/ml,the SERD0 and SERDq were metastasis,DNA synthesis,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radiosensitizing effect on esophageal carcinoma TE1 cells.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或同步放化疗获得良好的疗效, 然而对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较少且预后较差。近年来,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 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 均已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其结合蛋白(IGFBP-3)的含量,探讨其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中肿瘤组织的病理缓解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对8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于放疗第4周行胃镜下活检评估病理缓解情况;并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第4周以及放疗结束后1周内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分析病理缓解程度和VEGF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病理完全缓解组(CR组)和未完全缓解组(非CR组)患者分别为67例和22例。CR组1年、3年和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7.6%、46.3%和35.2%,中位OS为30.0个月(95%CI 14.3~45.6个月);非CR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50%、0%和0%,中位OS为11.4个月(95%CI 4.2~18.6个月),CR组OS显著好于非CR组(P<0.001)。CR组1年、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9.7%、40.9%和34.3%,中位PFS为21.7个月(95%CI 13.1~30.3个月);非CR组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36.4%、0%和0%,中位PFS为7.4个月(95%CI 2.1~12.4个月)。CR组PFS明显好于非CR组(P<0.001)。血清VEGF增高组、稳定组和降低组患者分别为16例、43例和30例。增高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50%、18.8%和12.5%,中位OS为9.2个月(95%CI 2.2~17.9个月);稳定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67.4%、30.2%和19.9%,中位OS为19.9个月(95%CI 14.9~24.9个月);降低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86.7%、50%和42.9%,中位OS为28.7个月(95%CI 5.4~51.2个月),血清VEGF降低组OS显著好于增高组(P<0.05)。增高组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43.8%、12.5%和0%,中位PFS为8.0个月(95%CI 2.5~15.9个月);稳定组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57.1%、26.2%和20.8%,中位PFS为15.5个月(95%CI 10.7~20.4个月);降低组1年、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76.7%、46.7%和39.7%,中位PFS为20.1个月(95%CI 2.4~40.1个月);血清VEGF降低组PFS显著好于增高组(P=0.013)。结论放疗中肿瘤组织病理缓解状况和血清VEGF变化趋势与食管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 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问题。贝伐珠单抗为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2013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 内皮抑制素等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 进一步优化了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endostar)为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 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治疗, 但其是否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 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本文对恩度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