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DQA1、DQB1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DQB1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DQB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G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 ,而DQA1和 DQB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DQA1位点的等位基因在 3种不同程度情感迟钝、淡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DQB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在精神分裂症不同的诊断分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的等位基因 C与偏执型和未分型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22.
目的:筛检精神分裂症(精分症)的易感基因。方法:对70个家族男性精神分裂症(精分症)患者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发现X染色体短臂上的基因与精分症呈等位基因的相关性。在所研究的3个基因富含区,即HS212G6、HSU93305和HS884M20位点中,HS212G6和HS884M20位点与精神分症无相关性,而HSU93305位点与精分症显著性相关。HSU93305位点含有4个基因,它们分别编码A4分化依赖蛋白(A4)、三倍体LIM原卟啉蛋白(LM06)、突触调节素(SYP)、和钙通道a-1亚单位(CANAIF)。结论:可能这些基因之一或它们附近的某一位点决定着精神分裂症 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1X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132例糖尿病患者和137名正常对照者的MT基因家族中的MT1X基因(rs4531729)501T→C突变,统计各组对象的突变频率。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MT1X基因(rs4531729)501C→T突变型等位基因(C)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1.508,P>0.05);两组间的CC、CT和TT 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1.581,P>0.05)。结论: MT1X(rs4531729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与T2DM的发生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DRB1、DQB1、DQA2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利用遗传学统计方法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单倍体相对风险(HRR)及单倍型分析。 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HRR分析,DQA2基因的SNP(rs2239800:G/A碱基互换)等位基因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 5.021,P=0.025);TDT分析,杂合子父母双亲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单倍型分析,HLA-II区可能存在多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易感位点。结论:DQA2基因rs22398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HTR2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54个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以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HTR2A基因编码区序列第102碱基(rs631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检测。结果:HTR2A基因的rs631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表明,HTR2A基因rs6313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χ2=1.852, df=1,P=0.174);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健康的杂合子父母及其患精神分裂症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χ2=1.786,df=1, P=0.181),即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等位基因无差异;HTR2A 基因的rs631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精神分裂症的怪异行为(χ2=5.576,df=1,P=0.018)和意志贫乏(χ2=8.322, df=2, P=0.016)两种临床症状相关。结论:HTR2A基因的rs631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但不能排除该位点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相关联。  相似文献   
26.
人类PIP3-E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中国北方汉族89个核心家系(由89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健康父母组成)进行易感基因定位研究,探讨6号染色体长臂2区5带PIP3-E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PIP3-E基因rs223625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结果:①rs2236257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②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表明,rs2236257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P>0.05);③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父母和受累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P>0.05),即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的等位基因无差异;④rs2236257等位基因频率与精神分裂症的思维不连贯、思维贫乏和病前人格三种临床症状相关联(均P<0.05)。 结论:PIP3-E基因位点rs2236257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但尚不能排除该位点附近其他SNPs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周期调节缺陷基因A型(HIR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216个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以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对HIRA基因rs1473109 (A/G碱基改变) SNP进行检测,应用基于家系的连锁不平衡方法分析基因型数据。 结果: HIRA基因的rs1473109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P>0.05)。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HIRA基因rs1473109与精神分裂症无连锁及关联。HIRA基因的rs1473109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中关系妄想、读心症和思维连贯性障碍有关联(χ2=9.310,υ=2,P=0.010;χ2=14.373,υ=2,P=0.001;χ2=11.067,υ=2,P=0.004)。结论: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HIRA基因本身或其附近的基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9.
遗传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5q33区域内LOC345614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91个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双亲组成的核心家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54110。结果rs154110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显示,rs154110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0=0.011,P〉0.05);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与非传递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05);该位点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被害妄想、自责自罪妄想及其他妄想密切相关。结论5q33LOC345614位点rs154110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但其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被害妄想、自责自罪妄想及其他妄想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的关键酶之一-甲烯四氢叶酸还原(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患者的MTHFR基因C677T位碱基突变。结果MTHFR基因C677T突变型等位基因(T)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性差异(x2=5.01,P<0.05),TT、CT两种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而CC基因型频率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CT基因型比CC基因型患脑卒中风险高2.09倍,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患脑卒中风险高3.00倍。结论 MTHFR基因突变型等位基因与脑卒中有一定的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