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PTGDS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PTGDS基因rs38145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141个由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的基因型,应用遗传统计学方法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患者组和父母组PTGDS基因的rs3814500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HRR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传递和未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095, P>0.05);TDT分析结果显示,杂合子父母双亲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χ2=0.103,P>0.05)。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PTGDS基因rs38145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市高血压患者神经症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患者神经症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医生电话预约该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1 21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计算机版(CIDI3.0-CAPI)对患者进行访谈,共完成有效问卷999份,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进行神经症的诊断。高血压患者各种神经症的患病情况采用终生患病率、12个月患病率和30 d患病率3个指标描述;12个月患病率人群分布特征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高血压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神经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4.6%,12个月患病率为10.8%,30 d患病率为7.9%;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69岁和≥70岁)、负性生活事件、简易积极应对和生活满意程度均是高血压患者神经症的影响因素,其OR(OR95%CI)分别为0.412(0.216,0.784)、0.308(0.139,0.683)、1.010(1.003,1.017)、0.670(0.454,0.989)和0.934(0.896,0.974)。结论:高血压患者神经症患病率较高,年龄是其影响因素之一,6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神经症的患病率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刺激会增加高血压患者患神经症的风险,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和高生活满意程度可有效降低高血压
患者患神经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了解2012年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吉林省西部地区包括白城市和松原市等10个县/区的18~79岁常住居民共4 00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血压的检出率为22.9%,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2.2%和34.9%,男性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χ2=48.564,P<0.001);在所有正常高值血压分型中,(1)Ⅰ型占60.1%,Ⅱ型占5.3%,Ⅲ型占34.6 %。(2)A型占65.8%,B型占34.2%;在不同血压水平中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正常高值血压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饮酒、BMI、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较高,应重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利用布鲁菌分离株及对应的患者血液样本验证不同引物扩增的特异性及其敏感性,为将PCR方法应用于人布鲁菌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传统布鲁菌分离培养,根据表型对分离株进行种型鉴定;用玻片凝集试验(PA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两种血清学方法检测培养阳性的血液模板;应用不同布鲁菌属引物B4/B5、BP26以及羊、牛和猪种引物对布鲁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其血液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从急性发热患者血液分离到24株布鲁菌,经表型鉴定均为羊种。对分离株进行PCR鉴定,布鲁菌属引物B4/B5、BP26及羊种引物在分离株中均扩增到目的条带。应用不同引物PCR方法对血液模板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B4/B5(79.17%),羊种(66.67%)和BP26(25.00%);B4/B5和羊种引物扩增同为阳性的符合率为41.67%,B4/B5或羊种引物扩增为阳性的符合率为91.67%。结论在布鲁菌分离培养阳性的血液样本中,应用单一引物PCR进行人布鲁菌病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将布鲁菌属B4/B5和地方流行种引物结合可提高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血清磷脂酶A2(PLA2)活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1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15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LA2的活性。结果:病例组血清PLA2活性水平[(45.28±7.17)U]明显高于对照组[(26.92±3.81)U](P<0.001)。10~20岁和60岁以上组的血清PLA2活性水平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1~60岁各年龄段的血清PLA2活性水平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LA2的活性增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者病变处骨膜组织中的含量,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TM法)对19例CPT患者病变骨膜组织内VEGF 和TGF-β的 表达进行检测,以10例正常骨膜为阴性对照, 15例胫骨闭合骨折骨折断端周围骨膜做阳性对照。结果:VEGF和TGF-β主要在CPT患者骨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表达,VEGF和TGF-β表达量在假关节病变部位骨膜中少于创伤后骨折断端的骨膜(P<0.01),而与正常骨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PT的发生可能与其骨膜组织中VEGF和TGF-β含量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危险行为等级等相关情况,阐明危险行为等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的管理和治疗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了解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生活状态,并分析其与医院患者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人群中TAAR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阐明TAAR6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c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TAAR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94年1月—2013年5月公开发表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查,选出合适的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数据。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 5.1软件对各项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以及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共有5篇文献符合条件,共选取了5个位点进行Meta分析,rs8192625位点的等位基因合并OR=0.93,95%CI=0.81~1.07,P=0.32;基因型合并OR=0.88,95%CI=0.76~1.02,P=0.08。rs4305745等位基因合并OR=0.96,95%CI=0.90~1.03,P=0.29;基因型合并OR=1.03,95%CI=0.92~1.14,P=0.62。rs6903874位点的等位基因合并OR=0.95,95%CI=0.86~1.04,P=0.27;基因型合并OR=0.93,95%CI=0.84~1.04,P=0.20。rs6937506位点的等位基因合并OR=0.95,95%CI=0.86~1.04,P=0.27;基因型合并OR=0.93,95%CI=0.83~1.03,P=0.17。rs7772821位点的等位基因合并OR=0.96,95%CI=0.87~1.05,P=0.35;基因型合并OR=0.96,95%CI=0.86~1.07,P=0.47。结论:人群中TAAR6基因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提示TAAR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0.
ARVC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腭心面综合征中缺失的犰狳重复基因 ( ARVCF)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在 1 1 6个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 ,以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 RFLP)方法对 ARVCF基因编码区序列第 3675碱基 A/G单核苷酸多态性 ( SNP)进行检测。结果 :父母组和患者组 ARVCF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无差异 ;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 ( HRR)结果显示 ARVCF基因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传递不平衡检验 ( TDT)结果提示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女致病等位基因频率没有偏离 5 0 %;ARVCF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迟钝淡漠有关 ( χ2 =1 0 .386,P<0 .0 5 )。结论 :对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 ,本研究尚不能确定 ARVC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及连锁 ,但不能排除它在精神分裂症症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