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目的 了解2012年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吉林省西部地区包括白城市和松原市等10个县/区的18~79岁常住居民共4 00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血压的检出率为22.9%,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2.2%和34.9%,男性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χ2=48.564,P<0.001);在所有正常高值血压分型中,(1)Ⅰ型占60.1%,Ⅱ型占5.3%,Ⅲ型占34.6 %。(2)A型占65.8%,B型占34.2%;在不同血压水平中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正常高值血压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饮酒、BMI、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较高,应重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利用布鲁菌分离株及对应的患者血液样本验证不同引物扩增的特异性及其敏感性,为将PCR方法应用于人布鲁菌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传统布鲁菌分离培养,根据表型对分离株进行种型鉴定;用玻片凝集试验(PA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两种血清学方法检测培养阳性的血液模板;应用不同布鲁菌属引物B4/B5、BP26以及羊、牛和猪种引物对布鲁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其血液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从急性发热患者血液分离到24株布鲁菌,经表型鉴定均为羊种。对分离株进行PCR鉴定,布鲁菌属引物B4/B5、BP26及羊种引物在分离株中均扩增到目的条带。应用不同引物PCR方法对血液模板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B4/B5(79.17%),羊种(66.67%)和BP26(25.00%);B4/B5和羊种引物扩增同为阳性的符合率为41.67%,B4/B5或羊种引物扩增为阳性的符合率为91.67%。结论在布鲁菌分离培养阳性的血液样本中,应用单一引物PCR进行人布鲁菌病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将布鲁菌属B4/B5和地方流行种引物结合可提高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血清磷脂酶A2(PLA2)活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1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15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LA2的活性。结果:病例组血清PLA2活性水平[(45.28±7.17)U]明显高于对照组[(26.92±3.81)U](P<0.001)。10~20岁和60岁以上组的血清PLA2活性水平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1~60岁各年龄段的血清PLA2活性水平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LA2的活性增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者病变处骨膜组织中的含量,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TM法)对19例CPT患者病变骨膜组织内VEGF 和TGF-β的 表达进行检测,以10例正常骨膜为阴性对照, 15例胫骨闭合骨折骨折断端周围骨膜做阳性对照。结果:VEGF和TGF-β主要在CPT患者骨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表达,VEGF和TGF-β表达量在假关节病变部位骨膜中少于创伤后骨折断端的骨膜(P<0.01),而与正常骨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PT的发生可能与其骨膜组织中VEGF和TGF-β含量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染色体22q11泛有素融合降解1型蛋白基因(UFD1L)和腭心面综合征缺失的核定位信号基因(NLVCF)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在138例吉林省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双亲的核心家系中,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对UFDlL基因rs1547931(G/C碱基改变)和NLVCF基因rs1473109(C/T碱基改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应用基于家系的连锁不平衡方法,包括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RR),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及Transmit双位点单体型分析,分析基因型数据。结果 (1)HRR显示UFDlL基因rs1547931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χ^2=4.260,ν=1,P=0.039),NLVCF基因rs1473109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2)TDT显示UFDlL基因rs1547931与精神分裂症有连锁和关联(χ^2=5.333,ν=1,P=0.021),NLVCF基因rs1473109与精神分裂症无连锁及关联;(3)Transmit双位点单体型分析显示rs1547931-rs1473109单体型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χ^2=9.723,ν=3,P=0.021),rs1547931(C)-rs1473109(T)单体型与精神分裂症呈负相关(χ^2=6.607,ν=1,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UFD1L基因本身或其附近的基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了解食品加工用过滤水和食用冰块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加强过滤水和食用冰块的关键控制点和危害性分析(HACC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年9-12月,采集长春市某连锁西餐厅过滤水和食用冰块样本.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对样本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第3季度共检测过滤水样37件,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37.8%,32.4%,13.5%.7-9月过滤水中总大肠菌群超标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66,P<0.01).第4季度共检测过滤水样21件,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均未超标.第4季度过滤水样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率均低于第3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总数:x2=8.510,P<0.01;总大肠菌群:x2=8.588,P<0.01).第3季度共检测食用冰块样本37件,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48.6%,24.3%;粪大肠菌群均未超标.第4季度共检测食用冰块样本21件,细菌总数超标2件,超标率为9.5%;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均未超标.第4季度食用冰块样品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率均低于第3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总数:x2=9.077,P<0.01;总大肠菌群:x2=6.046,P<0.05).结论 过滤水和食用冰块存在不同程度微生物污染,建议对受总大肠菌群污染的过滤水点进行动态监测,以寻找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危险行为等级等相关情况,阐明危险行为等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的管理和治疗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了解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生活状态,并分析其与医院患者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2000-2014年我国40岁以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状况和分布特征,阐明COPD患病的高危人群。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VIP)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的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粗患病率和不同亚组患病率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9篇,共调查118 233人,患病10 819例。40岁以上成人COPD患病率为9.3%(95%CI:8.4%~10.1%);男性COPD患病率为(12.5%,95%CI:11.2%~13.8%),高于女性(6.1%,95%CI:5.3~6.8);年龄越大,COPD患病率越高;学历越高,COPD患病率越低;近几年COPD患病率有所下降;农村人群COPD患病率为(10.2%,95%CI:9.3~11.2),高于城市人群(7.9%,95%CI:6.8~9.0);吸烟人群COPD患病率为(15.7%,95%CI:13.4~18.1),高于非吸烟人群(5.4%,95%CI:4.5~6.3);男性人群COPD患病率以华北地区(15.8%,95%CI:10.9~20.7)最高,女性则以东北地区(6.9%,95%CI:5.0~8.9)最高。结论:我国COPD患病率较高,不同特征群体患病率不同,男性、高年龄者、低学历者、吸烟人群和农村人群是COPD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了解吉林省西部地区农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民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白城市及松原市抽取5个县、区,对抽取的1 295名18~79周岁的常住农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复杂加权的方法进行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估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年吉林省西部地区农民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49.3%,其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60.8%)比男性(37.8%;χ2=68.430,P0.001)高。患病率居前4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16.3%)、关节炎(12.4%)、椎间盘疾病(11.6%)、缺血性心脏病(9.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常摄入水果(OR=0.508)是保护因素,女性(OR=2.485)、年龄大(OR=4.932)、既往吸烟(OR=1.957)、超重(OR=2.060)、肥胖(OR=1.542)、有慢病家族史(OR=1.520)是吉林省西部地区农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吉林省西部地区农民慢性病总患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骨骼肌肉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是危害农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应针对以上高危人群制定和实施积极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