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病人:男,48岁。因双侧季肋部阵发性刺痛不适8月入院。腹痛从左季肋部开始,后出现双侧疼痛,疼痛以夜间明显,深吸气时加重,1月内体重下降4kg。当地曾行B型超声、CT检查,诊断为“脾血管瘤,肝多发囊肿”。3月后复查CT显示脾、肝肿瘤增多、变大。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腹平软,肝肋下2cm,边缘钝,质地中等,无压痛、结节。脾肋下4cm,边缘钝,质地中等,无结节与压痛。血常规:WBC6.3×10~9/L,N0.718,RBC3.42×  相似文献   
32.
胆囊管扩张术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管扩张术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中的应用.方法 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同时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术中39例采用球囊扩张器和专用胆囊管扩张器行胆囊管扩张术.对照组为31例胆囊管已经有明显扩张未行胆囊管扩张术的患者.结果 胆囊管扩张组39例中,术后1例胆漏,1例胆囊管撕裂,经保守处理痊愈.非胆囊管扩张组1例术后动脉夹脱落出血行腹腔镜探查治愈,未出现胆漏.扩张组术后3 d平均腹腔引流为(60±11)mL,非扩张组为(55±8)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随访病例3个月复查B超未发现胆道残余结石.结论 胆囊管扩张术是建立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道镜通道的简单安全的方法,为部分胆总管继发结石治疗提供良好的通道.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7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平均年龄54.5岁;HCH 单发68例,多发(≥2个)11例;44例(55.6%)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等症状,33例(41.7%)有心理焦虑症状,35例(44.3%)无任何不适症状。肿瘤<5 cm者例(7.6%),5~10 cm者61例(76.2%),>10 cm者12例(15%),其中3例肿瘤直径在15 cm以上。手术方法采用肿瘤剥离术、肿瘤切除术。结果 67例行血管瘤剥离术,12例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术中采用入肝血流阻断67例,未阻断血流12例,累计阻断时间最长50 min,单次阻断时间最长31 min,两次阻断间隔时间为5~10 min。术后胆漏2例,出现右侧胸腔积液1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肝血管瘤手术应根据症状、肿瘤大小、肿瘤生长速度和位置四个要素综合考量,部分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也应作为手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34.
1 病例资料 男,47岁.因胆管癌术后突然出现便血、上腹胀痛1 d入院.患者22 d前因肝门部胆管癌(Ⅲb期)在我科行左半肝切除、右肝管空肠Y型吻合术,术中见部分肿瘤侵及肝动脉,分离并骨骼化肝动脉.术后患者黄疸消退,但持续低热,无寒战,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考虑由少量胸腔积液导致,切口愈合后出院.出院当日患者突然出现便血、上腹胀痛,但无呕吐、呕血,再次入院.查体:脉搏130 /min,血压70/50 mmHg.面色苍白,巩膜轻度黄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正常.急诊查血红蛋白76 g/L.入院诊断: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1年2月~2009年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6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2例患者中656例取净结石,取石治疗成功率96.19%,取石次数1~6次,平均2.8次,有2例发生窦道穿孔断裂,经保守治疗痊愈,取石后胆管少量出血69例,并发腹泻28例、发热16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纤维胆道镜技术是目前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应作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6.
严重胆道感染致血小板急剧减少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较常见,但胆道感染引起血小板急剧减少罕见报道.我院近2年来收治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患者80例,其中血小板急剧下降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并存现象和临床诊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而胰腺癌患者糖耐量异常发生率高达80%、糖尿病发生率达30%~40%。因此,糖尿病与胰腺癌是既单独存在、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两个疾病,在业内已成共识并引起广泛关注。它们共存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否存在因果联系、以及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的临床特征等有许多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胆囊结石继发胆道结石病例胆囊管结构的特点,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提供术式判断的指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术病例的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同时结合术中胆囊管形态、直径和扩张的情况,分析胆囊管结构变化特点.结果 术前B超检查显示108例病人均有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75例,胆囊管扩张21例,胆总管结石76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扩张81例,有明显结石图像的52例,胆囊管扩张36例,发现9例胆囊管异位走行.CT检查显示胆总管扩张45例,有明显结石影的42例,胆囊管扩张19例.胆囊管有明显扩张的病例中,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夹角多呈钝角(22/24例);此夹角呈锐角的病例胆囊管扩张的少(2/28).胆囊管扩张明显的病例胆囊管形态常短粗(24/24),胆囊管细长的病例中胆囊管扩张的少.结论 MRCP对胆囊管的形态和走行有明显的判断和指导作用.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胆囊管短粗的病例,其胆囊管扩张明显.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双目的基因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抗原(HBV preS)在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表达及其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前期制备的重组腺病毒Ad-IDOEGFP-preS转染HepG2细胞,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RT-PCR检测目的基因IDO和HBV preSmRNA的表达;与人PBLC共培养,同位素标记法观察IDO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HepG2细胞在转染3 d后即可见明显的EGFP表达,7 d后荧光更强,提示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HepG2细胞.RT-PCR显示感染Ad-IDOEGFP-preS重组腺病毒的HepG2细胞中含有IDO和HBV preS基因片段.IDO相对表达强度为1.27,HBV preS相对表达强度为1.18,而对照组HepG2细胞未出现IDO和HBV preS基因片段.与其共培养的淋巴细胞每分钟放射线计数(CPM)为(7 471±1 375)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CPM[(13 821±1 997)次/min],P<0.001.结论 重组腺病毒Ad-IDOEGFP-preS能有效地将目的基因IDO和HBV preS导入HepG2细胞并表达,携带该基因的HepG2细胞对PBLC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将为进一步的肝移植乙肝主动免疫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长期液氮冻存对微囊化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 组 S D 大鼠微囊化肝细胞分别用液氮冻存15 、30 、60 天后,检测肝细胞活率、结构、功能及其对急性肝衰的初步治疗效果。结果 冻存后3 组的细胞活率分别为(72 .75 ±3 .9) % 、(70 .07 ±5 .68) % 、(72 .39 ±13 .75) % ;肝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肝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糖原及白蛋白染色正常,培养4 天后各组的总蛋白和尿素氮的合成分泌功能与新鲜微囊化肝细胞差异无显著性( P< 0 .01) 。冻存组(15 天组) 腹腔移植能明显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存活率55 % (11/20) ,与裸细胞组(33 % ,8/24) 及空囊组(16 .6 % ,5/30)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 。结论 液氮可良好的保存微囊化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冻存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有良好的肝功能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