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利用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培养液中加入SD14d胚胎大鼠纹状体区神经干细胞,探讨其分离、纯化神经干细胞操作技术的改进。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1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SD大鼠20只,取孕13~14d的SD大鼠胚胎纹状体,吸管吹打(不超过10次)后,用组织剪剪成1mm3块状,以1.25mL/L的胰酶,在37℃下消化20min,以S-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F12中止消化,采用1000r/min离心10min,显微镜下细胞记数,以1×104/cm2接种到改良的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铺被的12孔培养板上,培养液为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F12加上B27,加入血清和20μg/L表皮生长因子。7d后用吸管吸取漂浮的细胞球,机械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按每培养孔1×104/cm2细胞行传代再培养,此后5~7d再传代,方法同前。②利用神经干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贴壁之间的差异,使细胞分为贴壁和漂浮的两层细胞,分离去掉贴壁的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部分的神经干细胞,得到漂浮的细胞球。③机械吹打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再传代培养,细胞重新增殖成细胞球,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特异性抗原巢蛋白检测最初的细胞球、吹打后的单细胞和重新增殖的细胞球巢蛋白抗原的表达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巢蛋白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其阳性表达表明神经干细胞的存在。结果:①原代培养的纹状体细胞第2天可见贴壁生长的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增殖的细胞球(约10~16个细胞大小),漂浮的细胞开始出芽并增殖;第3天贴壁的细胞球继续增殖(约50个细胞大小),漂浮的细胞则增殖成4~8个大小的细胞球;第4~7天贴壁的细胞球开始分化,漂浮的细胞则继续增殖成约30个细胞大小的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②漂浮的细胞,吹打后行传代培养,加入表皮生长因子、血清和多聚赖氨酸,细胞仍漂浮生长,1周后增殖成约70~80个细胞大小的细胞球,吸管吹打继续再培养,细胞仍漂浮增殖成细胞球,巢蛋白抗原表现阳性。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原代培养中贴壁的细胞球、吹打后的单细胞、漂浮的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吹打后的细胞若不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则细胞染色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丝蛋白阳性。分离纯化后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有很强的增殖能力。结论:利用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加入的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球巢蛋白表达阳性,具有纯化度高,存活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破裂性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微小动脉瘤(≤4mm)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简称显外组)85例,其中动脉瘤夹闭术79例,动脉瘤肌肉包裹术6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简称介入组)77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67例,支架辅助7例,球囊辅助3例。同时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5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和分析预后。结果显外组:术后2~3周复查DSA42例,其中瘤颈残留2例,余43例未行DSA复查;介入组:完全栓塞50例,次全栓塞20例,部分栓塞7例。显外组和介入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出血性事件2例和6例,缺血性事件7例和2例,颅内感染3例和1例,癫疒间3例和0例。术后1年mRS量表评分,显外组和介入组的预后良好率(mRS0~2分)分别是89.6%和92.9%(P0.05),本组所有病人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1年mRS生活质量评分相关(rs=0.404,P0.001)。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破裂性微小动脉瘤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显微外科手术相比,术后1年临床随访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53.
磁性药物载体脑定向分布对肝肾及骨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磁导向下磁性药物载体脑定向分布 ,磁性药物载体对肝、肾及骨髓的毒副作用 ,为脑胶质瘤的磁导向化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昆明小鼠 5 0只 ,将一定量的磁性药物载体混悬液通过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 ,头部一侧放置聚焦磁场 ,定期给药观察 3个月 ,定时取血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 (ALT)、非蛋白氮 (NPN) ,并设立对照组。结果  7、14d磁导向组红细胞为(935 .0± 79.2 )、(92 5 .0± 81.5 )万 /mm3 ,肝功能及肾功能的变化不大 ,非磁导向组 (MTX组 )红细胞为(5 70 .0± 82 .2 )、(5 0 5 .0± 81.2 )万 /mm3 ,肝功能及肾功能的变化较大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结论 磁导向下磁性药物载体定向分布于大脑靶区 ,改变了MTX随血流分布的特性 ,MTX在大脑定向浓集 ,而在肝、肾及骨髓的蓄积明显减少 ,显著减轻了对肝、肾及骨髓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汇总分析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转归.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纳入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比较CEA与CAS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研究基本特征以及远期转归,包括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任何卒中、任何死亡等数据,应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8 210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7.4年.纳入研究的质量整体较高,产生偏倚的风险较低.汇总分析显示,CAS组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风险比(hazard risk, HR) 1.21,95% CI 1.04~1.39]、任何卒中(HR 1.32,95% CI 1.15~1.51)和同侧卒中(HR 1.26,95% CI 1.02~1.55)风险显著高于CEA组;CAS组死亡(HR 1.06,95% CI 0.95~1.18)、致残性卒中(HR 1.23,95% CI 0.95~1.60)、非同侧卒中(HR 1.12,95% CI 0.81~1.55)和再狭窄(HR 1.18,95% CI 0.91~1.52)风险均与CEA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结论 CAS在远期死亡、致残性卒中、非同侧卒中和再狭窄风险方面与CEA相近,但CAS的远期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任何卒中和同侧卒中风险显著更高.这些结果提示,CEA仍是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 (DG) 干预兔基底动脉瘤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 40 只, 按照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动脉瘤 (IA) 组、 生理盐水 (NS) 组、 DG 组, 每组 10 只。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其余各组结扎 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基底动脉瘤形成模型。在造模后的第 1~7 天, IA 组不做处理, DG 组给予 DG [20 mg/ (kg·d)] 静脉 注射, NS 组注入等剂量生理盐水。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基底动脉尖核转录因子核因子 kappa B(NF-κB)、 基 质金属蛋白酶 9 (MMP-9) 表达情况, 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基底动脉尖 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 (α-SMA) 表达 情况。结果 IA 组和 NS 组 NF-κB 和 MMP-9 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α-SMA 表达量低于对照组 (P<0.05); IA 组和 NS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 组 NF-κB 和 MMP-9 表达低于 IA 组和 NS 组(P<0.05), 而 α-SMA 表达量高 于 IA 组和 NS 组 (P<0.05)。结论 DG 可抑制 NF-κB 和 MMP-9 的表达, 减轻血管壁内炎症反应, 抑制颅内动脉瘤 的形成。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测定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不同时期,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应用TCCD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基底动脉流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流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明显,腰穿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轻微下降,引流组和腰穿组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探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与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两者变化及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相关性。方法 采用犬SAH模型,测定SAH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前后不同时期,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NO含量。观察ET和NO动态变化,同时应用TCCD检查SAH模型不同时期脑动脉血流形态与流速。结果 SAH后引流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加和NO含量下降不明显(P〉0.05),非引流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加和NO含量下降明显(P〈0.01)。TCCD显示:血浆和脑脊液中ET含量变化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呈正相关,NO含量变化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呈负相关。结论 SAH后脑血管痉挛与ET含量增加和NO含量下降有关,腰大池持续引流有效清除引起脑血管痉挛因子ET,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根据动脉血的流速和血流形态判断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