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31.
目的 观察低温全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相中颅内静脉血中奋性氨基酸(EAAs)的变化及复温过程中应用异丙酚的作用。方法 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复温过程中经人工心肺机注篇是丙酚)。于麻醉诱导后CPB前(A)、降温33℃时(B)、低浊稳定期(C)、复温33℃时(D)、复温开始后1小时(E)和2小时(F)经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取血样检测血浆EAAs浓度。结果 甘氨酸(Gly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低温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相中颅内静脉血中兴奋性氨基酸(EAAs)的变化及复温过程中应用异丙酚的作用。方法 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复温过程中经人工心肺机注入异丙酚)。于麻醉诱导后CPB前(A)、降温33℃时(B)、低温稳定期(C)、复温33℃时(D)、复温开始后1 小时(E)和2小时(F)经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取血样检测血浆EAAs浓度。结果 甘氨酸(Gly)两组B、C、D点值均明显高于A 点;谷氨酸(Glu)对照组D点较A点明显升高;天冬氨酸(Asp)对照组D点较A 点显著升高,并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颅内静脉血EAAs浓度升高,复温过程中应用异丙酚可减少Glu、Asp 水平的升高,但对Gly 无影响。  相似文献   
33.
通过星状神经节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星状神经节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中枢神经作用和周围神经作用两方面,其作用涉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对星状神经节的干预也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外科手术、神经阻滞、针刺、针刀、穴位埋线等等,除手术以外的四种方法中,成功穿刺是操作的核心技术,星状神经节的穿刺具有一定的风险,针刺和针刀等反复穿刺也会增加风险次数,近年来,星状神经节穴位埋线广泛应用于临床,适当地回避了上述的风险,并且增强了良性刺激的时间和疗效,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和使用。"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是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验积累,具有操作安全、方便、成功率高而次数少的优点,临床推广以来,受益者众。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平刃针埋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平刃针埋线法;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一次性穴位埋线针埋线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治愈率6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7.88%,治愈率39.39%,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平刃针埋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的变化.方法 雄性Wistac大鼠48只,体重270~33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8)和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0).IR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 min时拔出线栓行再灌注.S组只插入线栓,不阻断大脑中动脉.S组于术后1 d时、IR组分别于再灌注6 h、1、2、4、7 d时,取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然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脑梗死情况,采用RT-PCR法测定VEGF mRNA和ES mRNA的表达,计算其比值(ES/VEGF).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再灌注各时点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升高,脑组织VEGF mRNA表达上调,再灌注1、2、4、7 d时脑组织ES mRNA表达上调,再灌注2、4、7 d时脑组织ES/VEGF降低(P<0.01).再灌注2 d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最高,VEGF mRNA表达及ES/VEGF至谷值,ES mRNA表达至峰值,脑梗死最严重.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VEGF mRNA和ES mRNA表达上调,且脑损伤程度与脑组织ES和VEGF的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6.
穴位埋线疗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无论从临床、科研、教学,还是推广、培训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国的埋线疗法从业者众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科研临床热火朝天,埋线器械层出不穷,操作技巧日臻完善,技术推广遍地开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是,因为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技术操作各有差异,个别地区四重四轻现象严重,即重经济收入、轻技术进步,重临床操作、轻科学研究,重个人突出、轻团队建设,重埋线形式、轻埋线内涵;因此需要建立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引领埋线疗法的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Naslund腹主动脉阻断方法建立脊髓缺血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分别检测脊髓缺血30min、90min再灌注后6h,2d,7d血清ES和VEGF水平;计算血清ES与VEGF含量的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脊髓缺血30min再灌注后病理改变较轻,血清中VEGF、ES及e/V值无明显变化;缺血90min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较重,多数呈不可逆性坏死改变,ES[(107.750±9.692)ng·mL-1]及e/V值[(4.963±1.097)×103]均明显升高。结论大鼠脊髓缺血90min导致不可逆的脊髓损伤,血清e/V值的高低可能是影响缺血脊髓损伤程度和愈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温通针刺疗法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痰瘀痹阻型风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38例,西药组40例。针刺组采用温通针刺疗法。针刺以病变体表投射部位(头针、夹脊穴)局部取穴及特定腧穴为主,施以温通针刺操作手法。西药组采用口服芬戈莫德及阿米替林。2组均治疗60天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评价。结果:针刺组与西药组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刺疗法组与西药对照组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中疗效相同,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焦虑状态有改善。提示温通针刺疗法可应用于改善复发缓解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9.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3例武警山东总队医院麻醉科董龙禹,杨守玺,任永超,李刚,于灵芝(济南250101)经CT检查证实均为右肾上腺肿瘤的3例病人,男2例,女1例,年龄34~40岁,术前均伴有血压增高引起的头晕、头痛、心慌病史。患者术前半月均常规口服酚苄...  相似文献   
40.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脑自身调节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采用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O2)持续监测,以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对SjO2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关系作为评定脑自身调节的指标,对心脏手术病人术中脑自身调节功能进行估测。方法 24例心脏手术病人,男16例,女8例,ASA分级Ⅱ-Ⅲ级,术前无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及免疫系统疾病,术后无神经精神障碍表现。采用α-stat原则维持血液酸碱平衡。采用计算机化麻醉监测记录系统持续监测SjO2、MAP、体温、心率、肺动脉压、心排量等,采样间隔为30s。分析CPB前、CPB中稳定低温期、CPB后血温下降期各45-60min MAP与SjO2的相关关系,并求出直线回归方程SjO2=b aMAP。以斜率a为标准,a≥0.4为脑自身调节失常。结果 转流前无自身调节失常,转流后4例(16.7%)出现脑自身调节失常,其中2例转流中即已存在。a值大小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及CPB时间无关。5例病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平均SjO2低于50%,但并未发生脑自身调节失常。结论 以MAP与SjO2的相关性变化为标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脑血管反应性进行持续观察发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可发生一过性脑自身调节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