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建立和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高糖高脂膳食诱导11周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C模型,并观察糖代谢、脂代谢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高(P<0.05),血糖值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大鼠注射30 mg/kg STZ后72 h,血糖水平开始升高,继续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TG、TCH维持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血糖值持续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心功能测量结果显示,高糖脂饮食组大鼠出现温和的心脏功能异常(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出现异常(LVSP、每搏输出量、心排量降低,LVED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升高),但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结论 大鼠高糖脂饮食诱导负荷小剂量STZ可建立类似临床症状的2型DC模型,高糖脂饮食在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脏功能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结合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可以有效简便评价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92.
组织工程血管材料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选择支架材料,对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方法:以L929为实验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法、琼脂覆盖法对自行合成的4种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实验.结果: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的聚氨酯、聚羟基烷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酯,经四唑盐比色法及琼脂覆盖法实验为合格的医用材料,四唑盐比色法中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合成的聚氨酯经四唑盐比色法及琼脂覆盖法实验为不合格的医用材料,四唑盐比色法中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材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唑盐比色法、琼脂覆盖法在评判生物材料毒性方面,是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的聚氨酯、聚羟基烷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酯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3.
徐峰  蒋蕾  于海  李冀 《中医药信息》2010,27(3):125-127
通过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研究,探讨中药复方有效组分配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特点,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4.
介绍基于目前嵌入式生物医疗仪器和虚拟仪器技术(Ⅵ)的发展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式生物医疗仪器的以太网络设计的思想,目的就是在于利用虚拟仪器的概念来解决和弥补当前昂贵的传统生物医疗仪器方面不足,并以此来寻求一种适合商业化和网络发展新的医疗仪器理念,从而为生物医疗仪器领域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导。  相似文献   
95.
郑剑  林辉  闫鹏  于海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3):246-246,250
目的 :观察妇洁康洗液的消毒效果及其毒性。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 ,同时进行相关的毒理学试验。结果 :妇洁康洗液 1/ 10稀释液 (含 5 0 0mg/L葡萄糖酸氯已定 )对布片上的金黄色萄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 2 0min后 ,平均杀菌率均达到 99 .9%以上 ;该洗液对小鼠经口LD50 >10g/kg ,属实际无毒 ,且无皮肤刺激性和阴道粘膜刺激性 ,未见皮肤变态反应。结论 :妇洁康洗液具有杀菌作用 ,且无毒、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96.
随着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开发出的新化合物数量减少,开发新化合物类新药难度加大,他们逐渐把眼光和注意力转向了中草药,试图从中发现具有良好活性的先导化合物。这一动向给我国一些有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甚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利用我国传统中药的宝贵资源与国际大的制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创新药物。在创新药物的开发过程中,对化合物的专利保护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7.
随着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开发出的新化合物数量减少,开发新化合物类新药难度加大,他们逐渐把眼光和注意力转向了中草药,试图从中发现具有良好活性的先导化合物.这一动向给我国一些有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甚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利用我国传统中药的宝贵资源与国际大的制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创新药物.在创新药物的开发过程中,对化合物的专利保护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有关药物专利的官司也是屡见不鲜,足见各家公司对专利的重视程度.对于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单位来说,先导化合物的专利权是其索取相应权益的根本保障.时下,国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专利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98.
VSD在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手掌离断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手掌离断伤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VSD技术加一期清创再植及二期植皮或局部皮瓣转位术治疗手掌毁损性离断伤12例,其中手掌撕脱性完全离断伤4例,手掌撕脱性不完全离断伤8例,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5 cm~8 cm×10 cm.结果:经封闭式负压引流5~10 d后,12例患者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行二期中厚皮植皮或局部皮瓣转位后创面愈合,离断的肢体均存活.结论: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引流充分,不影响再植手指的远端血供,在手掌的毁损性离断伤中应用效果好,扩大了断肢再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胃寒证、胃热证模型大鼠基础代谢的变化及寒热方剂对相应的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分别建立大鼠胃寒证、胃热证模型,观察其症状、体征及胃黏膜形态,并运用大鼠代谢笼检测受试大鼠饮水量、饮食量、排尿量及排便量。结果:胃寒模型组大鼠日饮水量减少,粪便量增多,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理中丸治疗组以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P〈0.05,P〈0.01)。胃热模型组大鼠日饮水量、饮食量增加,粪便量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组以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寒、热因素"能成功模拟胃寒证、胃热证动物模型,且寒、热方剂与其相应模型体现了一定的方证相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幽门结扎型及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基本作用机理和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结合幽门结扎、醋酸涂抹法,分别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模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大鼠血清中NO、ET的含量。结果:NO在幽门结扎、醋酸涂抹型溃疡寒证中含量降低,而在热证中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降低热性溃疡组大鼠血清NO的含量,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NO的含量(P0.05或P0.01)。ET在幽门结扎和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中含量升高,但寒证组明显高于热证组(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能分别降低热、寒证组ET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的胃溃疡寒热模型复制成功,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胃溃疡、理中丸对寒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通过改变大鼠血清中NO和ET的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