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1资料、方法与结果38例病人均为弥漫性甲状腺肿,男性7例,女性对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8岁。用抗甲状腺等药物之前洲T3、T4,其最高值T36.8ng/ml,T。291ng/ml;最低值为:T。3.7ng/ml,T;17lug/。l。我院标定正常值为:T30·7~2.4ng/ml,T。6O~.I40ng/ml。手术前经过一段时间抗甲状腺治疗至眼碘前,T已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手术采用先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同时包括峡部全切除。甲状腺残留量根据病人用药前的T3、T4情况及病人年龄、个体状况而定。一般在4~8克左右,术中按每克体积1.06cm’计算残留量’“”’…  相似文献   
32.
庞中一  于洪波  高宇 《河北医药》2002,24(12):985-985
创伤性膈疝多发生在胸腹部严重创伤中 ,被视为严重创伤的标志。因为复合伤、病情危重且本身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有的甚至多年以后才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 ,易被误诊、漏诊致病死率高 ,约 1%~ 5 %的车祸伤病人、10 %~ 15 %的下胸部或上腹部穿透伤病人可发生创伤性膈疝[1 ] 。1 创伤性膈疝的形成机制创伤性膈疝的形成主要与胸腹间骤然形成的巨大压力差有关。当腹部突遭钝性暴力时 ,腹内压陡增并将动能传递至膈顶 ,造成膈肌薄弱区域———中央腱区撕裂 ,64 %~ 87%的膈肌撕裂发生在左侧[2 ] 。这不仅由于右侧有肝脏的保护而且左侧膈肌比右侧…  相似文献   
33.
背景:低温冻存可以降低组织和器官的抗原性,而对细胞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论。目的:探讨液氮冷冻对成骨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配对设计实验。单位:实验于2003—07/2004-03在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4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3H—TdR由山东大学核医学教研室提供。方法:于兔胫骨骨膜取材,体外原代培养成骨细胞,传代鉴定后液氮冻存3个月,复苏。设新鲜培养细胞为未冻存组,冻存3个月后复苏细胞为冻存组。利用流式细胞仪,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冻存前后成骨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mty complex—I,MHC—I)抗原阳性率。同时建立成骨细胞、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模型,利用B液闪计数仪测定每分钟闪烁数,计算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主要观察指标:冻存前后成骨细胞MHC—I抗原阳性率及淋巴细胞刺激指数。结果:未冻存组成骨细胞MHC—I抗原阳性率和刺激指数明显高于冻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液氮冻存后成骨细胞免疫原性显著降低,低温液氮冷冻是一种理想的降低成骨细胞免疫原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O)和TVT-O加阴道前壁修补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阴道前壁膨出的疗效。方法:86例SUI合并阴道前壁膨出患者,随机分为TVT-O手术组(40例)和TVT-O加阴道前壁修补手术组(46例)。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按照阴道前壁膨出分度分别进行疗效判定。采用PASW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TVT-O治疗组的SUI治愈率为52.5%,TVT-O加阴道前壁修补组治愈率为93.5%,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Ⅰ度阴道前壁膨出者,做或不做阴道前壁修补,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Ⅱ~Ⅲ度阴道前壁膨出者,TVT-O加阴道前壁修补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TVT-O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SUI合并Ⅱ度以上阴道前壁膨出者,单纯TVT-O治疗效果欠佳,应同时行阴道前壁修补术。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K-ras基因在晚期结直肠癌原发灶及对应转移灶中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8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及对应转移灶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26例原发灶及对应转移灶K-ras基因均为突变型;52例原发灶及对应转移灶K-ras基因均为野生型。原发灶及转移灶两者的一致率为92.86%,无统计学差异(p=1.00)。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有6例(7.14%)。结论晚期结直肠癌原发灶和对应转移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具高度一致性,可作为临床选用分子靶向药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kB(NF-kB)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制备肝癌模型,经病理组织学分析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定量观察NF-kB动态变化。并以自身配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后的肝癌及其癌周组织,定量分析肝癌组织中NF-kB表达及病理学特征。结果诱癌后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高分化肝细胞癌形成;在此过程中,NF-kB表达呈梯度增加。NF-kB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癌组织NF-kB点灶状表达,定位于胞浆和细胞核;癌周组织NF-kB主要定位于胞浆,未见细胞核阳性。人肝癌组NF-kB明显高于癌周组织(P〈0.01),癌组织NF-kB表达阳性率为100%,癌周组织为68.6%(X^2=13.1,P〈0.01)。其表达与分化程度、肿瘤数目和肿瘤直径无关。结论NF-kB表达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活性抑制可能是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7.
38.
<正>近年来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80%以上的胃癌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1]。胃蛋白酶原(PG)分为PGⅠ、PGⅡ两个亚群。血清PG水平能够反映胃黏膜形态和功能,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象为2010年2月—2011年9月的  相似文献   
39.
细胞转录因子E2F,以前确认为早期腺病毒的转录成分,现在展示了它在细胞增殖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E2F看来是Rb抑癌蛋白作用的一种功能性靶,就象破坏E2F与细胞调控cyclinAedk2激酶复合物一样。破坏E2F-Rb相互作用,可能是DNA肿瘤病毒癌蛋白共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方法 ]以实验性糖脂代谢紊乱大鼠为模型。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给药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 ,给药组在高脂饮食 4周后予吡格列酮 1 0mg·kg- 1·d- 1灌胃 ,至第 9周末处死各组大鼠。 [结果 ]9周模型组出现明显腹型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 ,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肝湿重、肾周脂肪重、Lee’s指数、肝指数、脂比重明显降低 ,分别为 (9.0 6± 1 .2 0 ) g比 (1 3.2 3± 1 .88) g、(2 .1 2± 0 .5 5 ) g比(4 .2 4± 1 .1 1 ) g、(2 80 .1 1± 7.5 9)比 (2 95 .89± 9.36 )、(3.0 2± 0 .31 ) %比 (4 .0 9± 0 .36 ) %、(0 .36±0 .1 3) %比 (0 .6 7± 0 .1 5 ) % (P <0 .0 1 ) ;给药组血清TC、LDL -L、FFA均有显著的降低 ,分别为(1 .99± 0 .5 1 )比 (3.2 8± 1 .0 8)mmol/L、(1 .1 6± 0 .37)比 (2 .1 7± 0 .82 )mmol/L、(374 .6 4± 2 5 .89)比 (4 6 3.6 3± 2 2 .39) μmol/L(P <0 .0 1 )。 [结论 ]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形成及体脂因素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