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上海吴女士我丈夫最近因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急诊胃镜下静脉血管套扎术抢救才转危为安。请问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才能防止大出血?  相似文献   
22.
王青  于永征 《北京医学》2003,25(5):348-349
我们通过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相关性胃炎 ,以丽珠胃三联治疗前后胃镜下胃粘膜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 ,总结高清晰放大胃镜辨别Hp感染病变的特点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5月~ 9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而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 5 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相似文献   
23.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明确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1992年至2002年问593例肝硬化和(或)肝癌患者单纯EVL治疗的资料,统计接受EVL治疗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患、肝硬化原因、是否患肝癌、分流、断流及脾切除术史、入院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药物治疗情况等因素对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曲张静脉根数、空腹血糖、凝血酶原时间、血甲胎蛋白正常与否为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5,0.026,0.014,0.026。随曲张静脉根数的增加(≥4根),空腹血糖(〉7.0mmol/L)和血甲胎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50%),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可能性增加,OR值分别为3.120,4.800,0.283,4.328,95%CI分别为1.324~7.335,1,662~8.775,0.103~0.708,1.349~13.883。结论曲张静脉根数、空腹血糖、凝血酶原时间、血甲胎蛋白正常与否影响EVL术后早期出血,EVL术前应予积极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缓释片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56例病人(男性112例,女性44例,年龄45±s16a)均分3组:I组po庆大霉素缓释片80mg,bid×4wk;I组po奥美拉唑20mg,qd×4wk;联合用药(II)组po庆大霉素缓释片80mg,bid×2wk,同时po奥美拉唑20mg,qd×4wk。结果:溃疡愈合率,3组依次分别为75%,78%和94%,P>0.05。对胃炎有效率分别为70%,75%和85%,P>0.05。对HP的根除率,分别为15%,38%和81%,P<0.01。结论:联合用药对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单独用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HP的根除则联合用药明显。  相似文献   
25.
晚期食管癌内镜下置管术:附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永征  于中麟 《内镜》1996,13(1):13-15
48例晚期食管癌及食管,气管癌患者内镜下安置食管支撑管的成功率达100%,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5.8%术中出现食管穿孔2例(4.2%),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皆可经口进食,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6.
27.
国产凝血酶在肝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和评价金瑞,林杉,王和东,于永征100054北京佑安医院各型肝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乃为传染科最常见急症之一。自1989年10月~1992年3月,我们使用凝血酶(广东省珠海市生化制药厂生产)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收效...  相似文献   
28.
29.
2.5%Lugol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碘染色对食管早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阐明碘染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5名行内镜检查的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2.5%卢戈氏碘液染色,在直径>0.5cm的不染区或淡染区内取活检,计算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癌的检出率。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早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5%、2.6%和3.4%。碘染色对诊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92.5%、40.7%和99.0%。结论内镜下碘染色能提高食管早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是诊断食管早癌和不典型增生的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汇总分析国内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的文献,探讨中国患者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提取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100%出现皮肤血管瘤,其他主要临床症状:黑便35例(70%),便血13例(26%),头晕心悸35例(70%).胃镜检查48例,发现胃血管瘤40例(40/48,83.33%);结肠镜检查41例,发现结肠血管瘤30例(30/41,73.17%);小肠检查25例,发现小肠血管瘤23例(23/25,92%).单纯药物支持治疗14例;单纯内镜治疗12例患者,所有单纯内镜下治疗病变均局限于胃及结肠;单纯手术治疗16例;2例为腹腔镜联合内镜下治疗.结论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是罕见的疾病.在中国患者中,皮肤和消化道是常累及的部位.对小肠部位的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有效的治疗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