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仅预处理的作用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云  梁庆成  吕海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45-7047,i006
背景:目前,有很多关于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及其可能机制的报道,如脑缺血预处理、吸氧、针灸、异氟醚预处理等,国外一些研究也已证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能诱导脑缺血,但机制尚未阐明。迄今,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α预处理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TNF-α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200—300g,完全随机分为TNF-α0.05μg组、0.5μg组、1.0μg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实验动物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显微器械、25μL微量进样器及微动脉夹均购自上海仪欣医疗器械公司,日本产钓鱼线(直径0.17mm),恒温箱,数码相机,北航图像分析系统,PBS液,重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购自美国Sigma公司),CD54,GFAP试剂盒、相应二抗及DAB染色试剂盒皆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g/L四氮唑红(TTC)及实验室常规使用材料等。干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并予以改良。在脑缺血前48h,给大鼠小脑延髓池内注射不同剂量的TNF—α(0.05μg,0.5μg,1.0μg)或PBS液(对照组),缺血2h后再灌注22h,处死大鼠。主要观察指标: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te-1,ICAM-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5μg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gt;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t=1.52,患侧GFAP t=0.93,ICAM-1 t=0.82),0.5μg组及1.0μg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均P&;lt;0.001,0.5μg组t=18.76,1.0μg组t=13.44),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减轻,患侧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减少(均P&;lt;0.001,0.5μg组t=5.82,1.0μg组t=6.84),ICAM-1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均P&;lt;0.001,0.5μg组t=6.80,1.0μg组t=7.08)。结论:TNF-α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与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作用无关,而与ICAM-1表达下调、减轻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有关,TNF-α诱导脑缺血耐受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后促进许多靶基因表达,参与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发育。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被激活,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2与核转录因子κB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F-kappaB,brain injury,cytoki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文章主题的随机对照实验,不排除是否为盲法研究,无论临床和基础研究全部纳入,排除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关于“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文章系重复实验。资料综合:23篇文章从基因和分子水平对核转录因子κB的生物学特点和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损伤中被激活,如脑损伤、脑梗死、脑炎、阿尔茨海默病等。它对于神经疾病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又可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表达而阻止细胞凋亡,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可能既参与毒性作用,又参与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结论: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紧密,通过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可望为脑缺血、脑炎、神经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脑池内预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进行。以MPTP诱导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各干预组脑池内预注入TNF—α(0,1,2,0,100.0ng),24h后皮下注射MPTP40mg/(kg&;#183;d),连用5d,并设对照。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及活化型caspase-3阳性细胞。结果:模型组小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22.429&;#177;7.254)/个]比对照组[(64.286&;#177;13.487)个]明显减少(t=66764,P&;lt;0.001),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活化型caspase-3表达上调(P&;lt;0.001);各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黑质TH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lt;0.05),而且活化型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上调(P&;lt;0.05)。结论:脑池内以TNF—α预处理MPTP小鼠,使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加重,其途径可能与caspase-3引起的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4.
良好的平衡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交及娱乐活动等密切相关。对于脑卒中等偏瘫患者而言,恢复步行功能是他们最迫切的希望之一,而平衡能力的控制对于步行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其中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共济失调综合征又是导致患者平衡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为探讨平衡训练及年龄因素对共济失调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背景曾经有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就是脑脊液中神经肽Y含量增高所致.关于脑脊液中神经肽Y增高的来源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神经肽类物质在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方法莫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研究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科,材料为由黑龙江兽医研究所提供Wister雄性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 g.方法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注血组,并通过"枕小脑延髓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皮质脑血流量的变化来判定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实验性大鼠SAH后脑血管痉挛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注血组皮质脑血流量的变化,注血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内比较,SAH各时限点,均显著低于SAH前.注血组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注血组较同期正常对照组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含量增高明显(P<0.01);注血组在注血后30 min开始升高,至第7 d达到高峰,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注血组在注血后第2 d、第4 d、第7 d血浆、脑脊液中心钠素含量逐渐升高,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脑血管痉挛后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升高,神经肽Y是继发脑血管痉挛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相关因素及早期肢体康复治疗对PSD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评分量表对68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评定,分为PSD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对部分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治疗10d。结果:PSD组与对照组在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比值(0.33±0.087和0.44±0.1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0.86±9.80和6.12±4.79)、伴发焦虑评分(43.50±7.99和32.48±8.66)及伴发疾病评分(7.29±3.75和4.76±3.30),病灶发生的前后部及社会支持多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病灶体积、既往史评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病灶类型及病灶左右部等方面的比较6个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24~4.01,χ2=8.08,4.04,P<0.01)。康复治疗组与非康复治疗组在PSD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5818,P>0.05)。结论:PSD的发生与患者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否伴发焦虑和其他疾病及社会支持多少等因素相关。早期、短程的肢体康复治疗对PS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背景: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激活后能促进许多靶基因转录。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局部脑缺血及再灌注中的表达及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1/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99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11只,生理盐水对照组44只,N-乙酰半胱氨酸组44只。方法:3组大鼠采用Longa等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头端加热成0.26mm直径的光滑圆球的尼龙线经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切口插入,扎紧颈总动脉备线,打开颈内动脉上的微动脉夹,尼龙线进入颈内动脉,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插入长度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部计约(18.5±0.5)mm,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假手术组插入深度<15mm,大脑中动脉血供正常。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缺血前30min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对照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6,24h,缺血6,24h再灌注1h时间点将大鼠断颈处死,每次11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核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红四氯氮唑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核因子κBp65结合活性,凋亡细胞。结果:纳入动物99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6h及24h再灌注1hN-乙酰半胱氨酸组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8.39±2.54)%,(24.54±6.02)%,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5.50±4.18)%,(32.22±3.99)%。缺血24h各组较缺血6h各组梗死灶增大,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②缺血及再灌注后核因子κBp65明显从胞质转移到胞核。缺血6h及24h再灌注N-乙酰半胱氨酸组p65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462±0.022)%,(0.452±0.015)%,与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0.563±0.028)%,(0.554±0.013)%]比较表达减少(P<0.01)。③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较生理盐水预处理凋亡细胞减少。结论: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能使核因子κBp65活化,参与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p65表达,减轻神经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针灸对AD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75%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状况。Brunnstrom通过对大量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了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笔者对这六个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手法和不同的穴位针刺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缺血性卒中仍是当今社会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它是我国引起死亡以及残疾的重要原因。S100B是与神经系统紧密相关的蛋白,它在缺血性卒中过程中可以发挥神经毒作用,诱导神经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临床试验发现,S100B的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面积大小和预后有关。由于S100B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提示它可能在将来作为一项诊断卒中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CBZ)药物代谢个体差异性的遗传学机制,从而指导临床抗癫痫治疗中的个体化用药.方法 选取确诊为癫痫并适用CBZ的患者58例.首先利用PCR技术扩增患者外周血中包含等位基因CYP3A5*3(rs776746)的基冈片段;其次采用基因测序法确定该等位基因各基因型的分布,将包含原始碱基(A)的基因序列归为A组,而将只含有突变碱基(C)的基因序列归为B组;最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BZ及其代谢产物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CBZE)的血药浓度.采用t检验,比较A、B两组患者CBZ和CBZE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CBZ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CBZE的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5).CYP3A5 * 3的基因多态性与CBZ及其代谢产物CBZE的血药浓度相关,CYP3A5*3突变纯合型CBZ代谢减慢,血药浓度相应增高,应给予相对小剂量的CBZ,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论 CYP3A5*3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作为临床治疗中CBZ剂量个体化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