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4篇 |
外科学 | 62篇 |
综合类 | 3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评价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7月阜外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6例CoA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5~63岁,平均39岁;上肢收缩压165 mmHg(1 mmHg=0.133 kPa),上下肢压差51 mmHg。36例患者均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使用Y形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术治疗,其中主动脉瓣替换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6例,Bentall′s术15例,Wheat′s术7例。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留观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上肢血压和上下肢压差,以及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后人工血管通畅率及再手术率。对手术前后上肢收缩压及上下肢压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9~223 min,平均144 min;术中出血量250~700 mL,平均400 mL;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留观时间18~43 h,平均35 h;住院时间9~15 d,平均11 d。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无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术后第5天1例患者右侧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其余患者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术后第5天上肢收缩压(132±26)mmHg,上下肢平均压差(10±3)mmH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193,P值均<0.05)。术后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5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上肢收缩压110~135 mmHg,上下肢压差5~12 mmHg,治疗有效率100%,无外科再干预。术后6~12个月行主动脉CTA复查,35例患者双侧人工血管血流通畅;1例术后即出现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的患者,随访期间血栓无明显变化,无新发血栓形成。结论 CoA合并心脏疾病患者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术,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安全有效,是治疗CoA合并心脏疾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2.
近十年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 ,在国家卫生部、科技部及教委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经全国同仁共同努力使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外科治疗得到快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进展1.复杂CHD手术治疗进展 经过十年的努力 ,我国复杂CHD治疗取得很大进步 ,其中法洛四联症(TOF)的手术治疗已达到国际水平。沈阳军区总医院开展TOF手术较早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报道TOF手术 10 0 0例 ;1979年到 1999年共完成 30 0 2例 ,手术死亡率 3 5 % 〔1〕。北京阜外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南京儿童医院也…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提高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疗效。方法:我们就未成熟心肌保护,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肺保护及复杂先心病血液动力学特点等问题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利用体外心肌灌注模型比较改良的St.ThomasNo1停跳液和改良St.ThomasNo2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改良St.ThomasNO2停跳液中加入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效果;比较核素肺灌注显像,右心导管检查、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及病理检查结果,研究离体肺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与肺动脉造影和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制低温肺保护液,发明低温肺灌注技术进行重症肺高压患者肺保护。自行研制肺循环模拟实验台,进行“三尖瓣闭锁”病人不同右心室发育程度下,行“右心房-右心室连接”的流场可视化及半定量血液动力学研究。在其研究结果基础上,设计改良Bjoerk手术,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监测复杂先心病患儿Rastelli,Fontan及双向Glenn术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判定三种术式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补液参考标准。观察复杂先心病矫治术后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血液动力学效果。监测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浆血管活性多肽浓度变化的监测以及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改良St.ThomasNo2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效果较好,加入磷酸肌酸效果更佳;无创的PPI可部分取代右心导管等有创检查技术评估肺动脉高压,尤其是在婴幼儿先心病患者中更为适应。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肺动脉记学变化;心内直视中低温肺灌注保护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的肺保护方法。可明显改善肺高压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的肺保护方法,可明显改善肺高压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三尖瓣闭锁,可利用有25%正常右心室大小的残存右心参与Fontan循环实施改良Bjoerk手术,其手术后血液动力学效果佳。复杂先心病患儿Rastelli,Fontan及双向Glenn术后血流动力学各具特点,对术后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经左房输注正性肌力药物可以消除传统的经中心静脉给药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负面影响,而且能增加心输出量,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浆缩血管活性多肽升高较为显著;扩张血管活性多肽升高不显著;利用上述的研究成果。1996-1999年共完成婴幼儿手术2277例,总死亡率3.42%,其中轻症婴幼儿手术2087,死亡率1.49%,重症复杂,婴幼儿手术194例,死亡率24.22%,结论:利用加入磷酸肌酸的改变St.ThomasNo2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期间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明显提高伴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疗效。改良Bjoerk手术的采用,复杂先心病患儿Rastelli,Fontan及双向Glenn术后血充这特点的了解,也明显提高了复杂先心病的外科疗效。与我 院八五期间相比,在重症患才比例升高的条件下,总死亡率,轻症婴幼儿手术死亡率,重症复杂先心病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观察右心房容积对心房肺动脉连结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脉动流右心房肺动脉连续装置,测定不同的右心房容积(40-80ml)在不同的流量(2-6L/min)下的能量损耗。结果 随右涯房容积的扩大及流量的增加,能量损耗增大(P<0.01)。结论 心房肺动脉连结术后随右心房容积的扩大能量损耗增加。 相似文献
125.
肺血减少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肺血减少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1月 ,手术治疗肺血减少型重症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2 6例 ,其中Rastelli手术 12例、Fontan手术 9例及双向Glenn手术 5例。分别于术前、脱离体外循环机后即刻、术后 2、4、8、16、2 4、36、4 8、72h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手术死亡率 11 5 %。Rastelli手术后早期静脉压低 [(12 36± 0 6 9)mmHg(1mmHg =0 133kPa) ]、肺动脉压高 [(18 36± 1 6 0 )mmHg]、胸液量少 [每小时 (0 96± 0 94 )ml kg];Fontan手术后早期静脉压高 [(16 77± 1 11)mmHg]、肺动脉压低 [(14 37± 2 0 6 )mmHg]、胸液量较多 [每小时 (1 0 8±0 38)ml kg];双向Glenn手术后早期上腔静脉压 [(17 2 6± 2 4 3)mmHg]高于下腔静脉压 [(12 6 9± 3 5 8)mmHg],双向Glenn术后有肺动脉搏动性血流的病儿动脉血氧饱和度 (0 90± 0 0 1)高于无肺动脉搏动性血流的双向Glenn术后病儿 (0 81± 0 0 4 )。结论 双心室均发育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实施解剖性矫治的Rastelli手术 ,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效果明显优于生理性矫治手术。对只有一个功能心室且肺血管发育较好、肺动脉压不高的多种复杂先心病 ,实施Fontan类手术可挽救病儿生命 ,提高其生存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评价应用象鼻技术治疗病变范围广泛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自1997年12月至2006年6月,应用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199例,男16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5.67±10.73)岁。象鼻技术32例,支撑型象鼻技术167例;其中应用于胸降主动脉141例,升主动脉15例,腹主动脉11例。急诊手术38例。结果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171.68±51.64)min。住院死亡6例,住院病死率3.02%。并发脊髓损伤6例,脑卒中3例,肾功能衰竭4例。结论 应用象鼻技术及支撑型象鼻技术治疗病变范围广泛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7.
婴幼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婴幼儿肺动脉闭锁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了解体循环血流对肺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有肺组织病理切片资料的2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病儿作为病变组,4~36月龄。全部病例左、右肺动脉有融合,1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和体-肺动脉侧支,3例合并体-肺动脉侧支,其余病例合并PDA。5例4~18月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形态半定量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单位面积肺泡数(MAN),平均肺泡内衬间隔(MLI),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PPA%)和单位面积肺泡数/肺细小动脉数比(AAR)。结果病变组肺泡的内径增大,单位面积肺泡数目减少,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肺细小动脉内、外弹力板间距以及MT%和MS%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血管MT%从6.43%~25.85%,MS%从15.45%~39.79%。2例有较大的体-肺动脉侧支供血的病婴由于局部肺血增多导致中膜增厚。病变组的APSC低于对照组,AA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循环血量明显影响肺细小动脉的增殖程度;动脉导管和(或)体-肺动脉侧支为肺循环提供的血流远不能满足外周肺血管的发育;体-肺动脉侧支不仅未能增加肺的血供,反而可能使外周肺血管出现萎缩。肺循环血流减少对肺细小动脉发育的影响大于对肺泡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总结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B型主动脉夹层及降主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探讨一期杂交手术的适应证,分析早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16例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B型主动脉夹层或降主动脉瘤患者在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期杂交手术,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8.0~67.0岁(54.0±9.2岁)。B型主动脉夹层14例,降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1例,主动脉弓穿通性溃疡1例。急性发病10例,慢性发病6例。采用颈部切口头臂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股动脉切口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4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1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1例。术后观察患者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术后1年随访CT资料,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围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成功一期完成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心血管造影证实各吻合口通畅,支架无明显内漏和移位。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偏瘫,经对症处理后迅速好转。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0~10.0 h(5.3±2.7 h),住ICU时间0.0~2.0 d(1.1±0.4 d),住院时间4.0~7.0 d(5.3±0.8 d),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白蛋白)使用费用0.0~1 016.5元(134.5±281.8元)。随访16例,随访时间3.0~26.0个月(13.0±5.1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主动脉增强CT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移植的人工血管通畅,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变化,9例患者支架远端夹层有部分血栓形成。结论一期杂交手术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降低分期手术间隔期的风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术式扩大了单纯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杂交手术的中、远期疗效尚须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介入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TEVAR)治疗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临床疗效及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36例采用TEVAR治疗的PAU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36例患者中男27例(75%),女9例(25%),年龄41~79(59.5&#177;8.7)岁,29例(80.6%)入院时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典型疼痛症状.所有患者均通过主动脉增强CT确诊为PAU并择期手术植入覆膜支架.手术成功率100%,30例患者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观察,时间3~63(16.43&#177;14.69)h,术后住院时间4~14(6.78&#177;2.11)d;1例术后第6天夜突发脑梗死.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52(22.5&#177;15.5)个月,2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术后33个月死亡.2例术后CT发现微量Ⅱ型内漏,3个月后复查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及复查CT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无位移,溃疡封闭完全,主动脉壁间血肿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恢复满意,症状消失.结论 TEVAR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PAU的方法,但其疗效仍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总结解剖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48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解剖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10~58岁,平均(30±12)岁.病因有: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28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升主动脉瘤1例,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局部动脉壁钙化7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弓发育不良4例,降主动脉长段或多发缩窄4例(各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局部动脉瘤形成1例,主动脉缩窄术后再狭窄合并心内畸形2例,主动脉缩窄介入术后再狭窄1例.手术方式有: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37例,升主动脉.心包后胸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旁路移植术应用直径8~18 mm(平均直径16 mm)人工血管.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9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6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5例,升主动脉成形或置换术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31例于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 住院死亡1例(2.1%),死于术后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2例,均为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予开腹探查后痊愈.二次开胸止血3例.术后上下肢平均收缩期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65±27)mm Hg,术后(14±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73个月,平均28.9个月,无晚期死亡,无人工血管相关并发症,无再次手术.5例患者残余高血压需药物治疗.结论 解剖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成人及青少年复杂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方法.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操作相对容易,应用最多.升主动脉-心包后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多需体外循环下完成,技术要求高.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经左后外切口,适用于无心内畸形的降主动脉缩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