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适当的手术方式,评价手术矫治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1992年1月至2004年8月手术治疗17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病儿,男9例,女8例;年龄15d~12岁,平均(25.5±7.9)个月;体重3.5~28.0kg,平均(7.8±5.4)kg。其中根治手术10例,三尖瓣Z值-2.3~1.2,平均(-0.78±0.34),肺动脉发育指数149.53~297.89mm2/m2,平均(206.35±82.15)mm2/m2,其中2例病儿因严重低氧血症术后次日加行体肺分流手术;生理矫治手术6例,Z值-6.1~0.2,平均(-2.7±0.92),肺动脉发育指数39.88~218.29mm2/m2,平均(131.85±72.93)mm2/m2,包括双向格林手术2例,体肺动脉分流手术1例,右室流出道重建合并体肺动脉分流术3例;一个半心室矫治术1例,首先行双向格林手术,2年后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结扎术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16.67%),2例为先行根治术次日加行体肺分流手术者,1例为右室流出道重建合并体肺动脉分流术者。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3例,低氧血症3例,乳糜胸1例,右心衰3例,余者均顺利康复。结论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依照右心室大小、三尖瓣环大小、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冠状动脉解剖等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总结在肺动脉闭锁一期根治术中采用具有活性的、液氮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带单瓣大动脉血管片的经验。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2年5月采用同种带单瓣大动脉血管片连接自体心包片的方法重建右室流出道28例(占同期收治肺动脉闭锁病例的21.88%),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完整11例。结果 住院死亡2例(7.14%),均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余者发绀消失,活动量增加。术后主要并发症:肺不张3例,感染2例,缺氧性脑病、渗漏综合征、室缺残余分流、二次开胸止血各1例。随访1-24个月,3例肺动脉瓣有少-中量反流,手术效果良好。无晚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肺动脉闭锁一期根治术中应用同种带单瓣大动脉血管片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对预防肺动脉关闭不全和反流的近期疗效较好,减少反流的关键是同种带单瓣血管片的制作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03.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浆血管活性多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至1998年4月,我们对20例复杂先心病病儿围术期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心钠素(ANP)、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全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3~6岁,平均(3.37±1.68)岁;体重8.4~22kg,平均(13.26±4.25)kg。术前诊断为三尖瓣闭锁合并其他畸形9例,右室双出口合并其他畸形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其他畸形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其他畸形2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合并其…  相似文献   
104.
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3岁.1998年3月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人院。体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2心音>主动脉瓣第2心音(PZ>AZ)。,动电图示: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厚。X线胸片示:两肺血明显增多,心胸比率:0.75。超声心动图示:心房间隔原发孔处回声中断19mm,二尖瓣发育不良,前瓣裂。三尖瓣隔瓣发育短小。冠状静脉窦扩张,可见左上腔静脉。患儿行矫治术,术中见:巨大继发孔心房间隔缺损3cmX3cm,原发孔心房间隔缺损2cmX2cm,二尖瓣与三尖瓣完全裂开,形成前后共瓣,后瓣附着于心室间隔上,心室间隔…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总结临床较少见的B型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总结自2009年4月~2009年10月连续10例采用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B型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11)岁,体质量(80±6) kg。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胸背部疼痛症状,经64排螺旋CT确诊为B型主动脉不典型夹层,其中8例存在主动脉壁内血肿,9例存在主动脉穿通性溃疡,7例两者共存。3例存在胸腔积液,4例CT提示造影剂外溢。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诊断高血压病1~30(8±10)年。最高血压150~230(189±31)mmHg,6例患者诊断有高血脂,7例患者经CT诊断有严重动脉硬化。所有10例患者采用介入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从疼痛症状发生到支架植入时间6~60(19±16) d, 急性患者6例,慢性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植入支架直径(35.4±1.9) mm,支架长度(150±9) mm。ICU时间为4 h~2(1.0±0.6) d,术后(5.9±1.5) d出院。其中1例患者同期植入一枚肾动脉支架。1例术后第2天起有轻度偏瘫症状,术后CT证实左侧顶叶小梗死灶,经治疗好转出院。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5~11(8.4±2.1)个月。1例术后2周时在家中不明原因猝死。其余患者在术后4 d及术后3个月时均行CT复查,恢复满意,症状消失。结论: 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对有症状且有演变成典型夹层或破裂倾向的B型主动脉不典型夹层治疗的近,中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不伴体-肺动脉侧支的婴幼儿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肺细小动脉结构,与左、右肺动脉的发育进行对照。方法 46例不伴体-肺动脉侧支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婴幼儿为病变组。对照组为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组织标本5例。形态半定量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MS%)和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结果 二组APS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心血管造影测量的左、右肺动脉直径之间以及APSC与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不伴体-肺动脉侧支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婴幼儿肺细小动脉的发育程度与中心肺动脉的发育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房间隔完整的心内膜垫型室间隔缺损一例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心外科于存涛,法守政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6岁,体重39kg。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量明显低于同龄人,活动后无紫绀。心脏听诊:胸骨左缘2~4肋间Ⅳ/6级收缩期杂音,喷射性、...  相似文献   
108.
伴有心房颤动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七日发生脑栓塞一例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心外科于存涛,法守正,张书杰,修文福,刘玉书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后迟发脑栓塞极为少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91年3月收治了1例巨大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患者...  相似文献   
109.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判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早期手术矫治的疗效及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各种吻合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1976~ 1999年共收治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14 0例 (男 81,女5 9) ,平均年龄 ( 7.13± 6.88)岁。心上型 87例 ( 62 .14 % ) ,心内型 4 4例 ( 3 1.4 3 % ) ,心下型 2例( 1.4 3 % ) ,混合型 7例 ( 5 % )。 2例经右心导管检查证实为重度肺动脉高压 ,未能实施矫治手术 ,余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心上型的吻合方法包括 :心外法 ( 2 1例 ) ,经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间吻合法 ( 3例 ) ,经房间隔缺损吻合法 ( 18例 ) ,心外吻合加经房缺吻合 ( 2例 ) ,经左右心房联合切口吻合法 ( 4 3例 )。结果 术后早期 ( 3 0d)死亡 14例 ( 10 % ) ,其中 3例合并其他复杂的心内畸形 ,均死亡 ,故单纯TAPVC的手术死亡 11例 ,死亡率为 8.0 3 % ( 11/ 13 7)。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 60例 ( 4 2 .86% )。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宜尽早手术 ,心上型矫治术吻合口足够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左右房联合切口入路可确保吻合口足够大 ,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经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间吻合法可减少心房损伤 ,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应用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改良支架象鼻的支撑型内衬远端吻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7月~2007年12月,应用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94例,男80例,女14例,13~67岁,平均(44.45±9.41)岁。同期升主动脉行单纯置换55例,主动脉根部置换16例,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手术2例,窦部成形8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187.09±44.08)min,主动脉阻断(99.70±27.51)min,选择性脑灌注(22.47±11.35)min,术后2次开胸止血7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卒中1例,术后院内死亡2例;平均随访(34.86±18.08)个月,随访中死亡1例,有1例行胸腹主动脉Ⅱ期置换术,生存率为96.63%,患者出院1年后支架血管段假腔闭合效果好的占50.00%。结论应用全主动脉弓+结合支撑型内衬吻合技术的改良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动脉CT能较好地跟踪评估残余假腔的闭合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