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例1 男,10岁,体重20kg。自幼体弱多病,发现心脏杂音,哭闹及活动后口唇发绀,平时易出汗,喜蹲踞。1987年9月2日,以法乐氏四联症入院。体检:瘦小,口唇及末梢微绀,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Ⅱ~Ⅱ/6级收缩期杂音,局部震颤,P_2减低,杵状指趾,血红蛋白150g/L(15g/dl)。心电图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胸部X线检查:右室扩大,肺动脉段轻  相似文献   
92.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各种癌症死亡率中居第6位。尽管目前多种治疗技术的改进,其总体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新的治疗方法、诊断技术、预防措施的发展必然要求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研究证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时间、多阶段的过程。在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周期中的多种调节因子参与细胞的癌变。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本文就近几年来与食管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外周血血浆p16基因的甲基化,并对1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样品进行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44.2%,高于癌旁组织的11.7%(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样品中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率为32.5%,对照组血浆未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P0.01);肺癌患者血浆样品与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样品与癌旁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样本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都为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4.
卢晨  张仁泉  于在诚  葛威  康宁宁  汤挺 《安徽医药》2016,37(11):1397-1400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的29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1例中转多孔胸腔镜手术,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45~240 min,平均(52.69±51.91)min。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40.17±21.98)mL。术后ICU观察时间0~1 d,平均0.5 d。术后胸腔总引流量25~2 125 mL,平均(804.14±546.39)mL。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2~8 d,平均4.7 d。术后住院天数3~16 d,平均6.3 d。24例肺癌病例共清扫218枚淋巴结,平均9枚/例。5例查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0.83%(5/24)。术后病理分期:0期2例,I期15例,II期5例,IIIA期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时间1~11个月,其中因各种原因失访2例,随访率93.1%,所有随访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肝转移,1例对侧肺转移,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的,更具微创优势,近期疗效满意,对部分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良性肺部肿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整块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食管癌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区域淋巴结彻底廓清是食管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是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主要转移部位,该处淋巴结的清扫对减少术后上纵隔及颈部复发,以及选择颈清扫术与否有重要指导意义。2002年3月~2005年8月,我们对55例胸段食管癌进行了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胸段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重点清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97.
98.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单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放式单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行单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共7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放手术组40例及胸腔镜手术(VATS)组36例,通过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30天肺功能检查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单肺叶切除术中传统开放术式和胸腔镜术式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单肺叶切除术后早期肺功能下降明显;术后第7天胸腔镜组反映肺功能指标(VCmax、MVV、Pa O2、Pa CO2、SO2%)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胸腔镜组反映肺功能指标(VCmax、MVV、Pa O2、Pa CO2、SO2%)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叶切除行胸腔镜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更快速、更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单向式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79例;3例因胸腔镜下难以控制出血,增加10 cm辅助小切口。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为7~22枚,手术时间80~210 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3~8 d,术后住院时间4~9 d10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淋巴结清扫彻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靠方法。尤其对初学者易操作、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一期胃代下咽,食道治疗下咽、颈段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止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3年10月至1996年2月收治的38例一期胃代下咽,食道治疗下咽,颈段食道癌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