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寻求经左胸气管隆凸肿瘤切除重建术的手术方法。方法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后,右侧卧位,经左第5肋间进胸,先切开纵隔胸膜(上至气管隆凸下,下至膈肌上)完全松解左右下肺韧带,在主动脉弓下充分游离气管隆凸部气管;根据左侧主支气管肿瘤远心端健康主支气管的管径(本例为Φ0.6cm),选择制作一个气管插管,距离左侧主支气管肿瘤0.5cm以远部位切断左主支气管,插入6.0气管插管,固定好该气管插管,从手术切口伸出接第二麻醉机进行左#肺通气;观察患者在SaO2>97%情况下,再在右主支气管和主气管需要做切除线以远2.0cm处左右各缝一针7#丝线先做牵引用,术后同侧线再相互打结做右主支气管-主气管端-端吻合口减张用;麻醉师小心将第一麻醉气管插管向外拔出4.0~5.0cm,随后立即切除气管隆凸(含肿瘤),范围:肿瘤上主气管1.0cm,右侧主支气管距肿瘤0.5cm;予3-0PROLENE线连续做右主支气管-主气管端-端吻合(先连续缝合后壁8~10针,一同收紧,针距0.2~0.3cm);恢复第一麻醉机右肺通气;再在主气管距离该端-端吻合口上1.0cm处主气管壁上,用尖刀片开一直径0.6~0.7cm的小孔,撤除第二麻醉机气管插管,用3-0PROLENE线行左主支气管-主气管端-侧吻合(方法同上);胸腔注水检查两吻合口不漏气;再将第一麻醉插管插回到满意的位置;放置两侧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同一治疗组医师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完成的90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留置和未留置胃管患者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管重置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留置胃管组相比,未留置胃管组患者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44.4%(20/45)比100%(45/45),P<0.01],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中位2 d比9 d)、术后排气时间(中位3 d比6 d)及术后住院时间(中位7 d比12 d)均明显缩短(均P<0.01);而两组术后呕吐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的,可加快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由同一治疗组医师完成的144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按照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A、B、C、D4组,每组3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放手术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手术频度,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侵犯深度,肿瘤位置,中转开放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339.1 ± 56.5)min,显著长于B组(240.7±58.2)min、C组(255.4±45.7) min和D组(269.9 ±45.4) min,P<0.05.A组的术中失血量为(218.6±142.9)min,显著多于B组(106.4±76.0)min、C组(75.5 ±48.7) min和D组(100.5±91.9) min,P<0.05.B、C、D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清扫淋巴结的个数为(10.6±5.6)个,显著少于B组(15.6±7.7)个、C组(18.3±6.9)个和D组(18.4±8.7)个,(P<0.05).B、C、D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频度由A组的3.9例/月上升到B组的14.4例/月、C组的11.1例/月、D组的10.6例/月,并趋于稳定.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大约为36例.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分析了127例次食管贲门部癌开发症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处理经过。本病死亡率较高,因此,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总结25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手术的应用经验,对其优缺点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1999年25例先天性心脏病不停跳手术组为实验组,全组年龄4~15岁,均为非补片修补患者;随机抽取1998~1999年度相同年龄段的心脏停跳非补片修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术后24h液体出入情况及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本外循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了解肺癌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寻手术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拟选取标本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所有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均空腹静脉采血5 ml,分离血清,储存于洁净试管中置于-80 ℃储存备用。利用ELISA法对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将所测患者细胞因子含量按早期与中晚期、男性与女性、术前与术后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所检测各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术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所检测各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均高于术后(P<0.01)。在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是白介素(IL-)1β、IL-4、IL-6、IL-10,而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的是IL-13、IL-23、IL-8、IL-24、IL-17、TNF-α、IFN-γ。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IFN-γ的含量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各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男性患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及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手术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8.
同种输血对食管癌患者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种输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一氧化氮 (NO)生成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手术患者 18名 ,以输注去白细胞血液的食管癌手术患者为实验对照 ,以 2 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NO3 -/NO2 -来反映NO生成水平。结果 ①食管癌患者的血清中NO3 -/NO2 -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无差异。②实验组输血后第 1天与输血前相比血清中NO明显降低 (P <0 .0 1) ,并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同种输血可导致血清中NO浓度降低 ,而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患者血清中NO浓度下降不明显。因此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明显优于输注常规血液  相似文献   
29.
CYP1A1及GSTM1基因多态性对肺癌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代谢活化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暴露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158例肺癌患者和455例对照者的CYP1A1及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吸烟、粉尘接触频率明显升高,而摄入蔬菜水果及消毒水频率明显降低(P均〈0.01);两组CYP1A1与GSTM1基因各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YP1A1突变型基因及GSTM1缺陷型与吸烟有协同致肺癌作用。结论吸烟、接触粉尘均增加肺癌发生率,而摄入蔬菜水果及消毒水降低其危险性;吸烟可增加CYP1A1基因突变型或GSTM1基因缺陷型个体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一期胃代下咽、食道治疗下咽、颈段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止方法。方法对我院1993年10月至1996年2月收治的38例一期胃代下咽、食道治疗下咽、颈段食道癌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10例,其中咽瘘3例(7.89%),吻合口狭窄2例(5.26%),反流1例(2.63%),胸腔积气、积液2例(5.26%),喉返神经麻痹1例(2.63%),肺部粟粒样肿瘤转移1例(2.63%)。结论术前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术中操作仔细与术后加强营养及护理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