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影响缩窄性心包炎近期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74年4月至1995年8月共手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74例。手术死亡率4.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43%。存活的71例中,出院时改善不明显有11例,占15.49%。17岁以下青少年、病程少于2年、术前心功能改善一个级别以上者,近期手术疗效好(P<0.05)。术中应以中心静脉压和脉压差监测切除范围,术后防治低心排等并发症可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上段癌3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癌6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6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12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20例患者中,4例术后第3年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存活的16例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管状胃替代食管治疗食管癌8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89例,随访时间1—23个月,平均13.3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胸1例,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无胸胃综合征,无返流性食管炎。术后22个月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移植胃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重建上消化道,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使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术后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检测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58例确诊为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术前血清TK1的水平,同时检测40例食管良性疾病(良性疾病组)和5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TK1水平;食管癌组随机抽取28例进行连续跟踪随访,检测其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血清TK1水平。结果:食管癌组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和血清TK1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中随访的28例患者手术后7 d血清TK1下降不明显(P0.05),但术后1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检测血清TK1的水平对食管癌诊断、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汤挺  于在诚 《临床医学》2012,32(4):112-115
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的普查,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多发展至中晚期。自1941年吴英恺在国内完成第一例食管癌切除术以来,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开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上世纪80年代旨在减少食管癌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Cushieri将电视胸腔镜技术引入到食管癌手术中,揭开  相似文献   
16.
刘伟  于在诚 《安徽医学》2011,32(8):1076-1077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2007~2011年9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生肺部并发症12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 高龄、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手术时间长等均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围手术期的加强管理和术中的操作细致是减少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侵袭深度及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院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总共手术治疗食管癌923例,其中早期浅表食管癌68例,本文就对其术后侵袭深度及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全组淋巴结转移率27%,其中高出黏膜型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8%,侵袭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结论高度重视浅表型食管癌的根治性,对早期食管癌也应按肿瘤外科的原则行食管的次全切除术并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FRP1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肺组织中SFRP1基因甲基化及SFR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SFRP1基因甲基化阳性高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SFRP1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SFRP1蛋白阳性率低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4);SFRP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SFRP1甲基化和SFRP1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P=0.002)。结论 SFRP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FRP1蛋白表达降低的重要机制,进而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肿瘤性食管穿孔治疗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非肿瘤性食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颈部食管穿孔采用食管切开异物取出及局部引流,胸部食管穿孔伴纵隔感染较轻者,行食管一期缝合.纵隔感染严重者,采用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无法耐受开胸手术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空肠造瘘术.结果 本组死亡5例,1例术后4 d因重症复合伤、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而死亡;2例中毒症状严重,感染无法控制死亡;1例因发病后5 d才手术,感染严重,终致MSOF而死亡;1例因严重的胸腔及肺部感染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根据非肿瘤性食管穿孔的致病原因、受伤部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常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 岛异常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提取DNA并利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进行抑癌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94例肺癌患者资料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91.49% 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发生了甲基化,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40.43%)(P<0.01)。 其中p16INK 4a、DAPK、MGMT、TIMP- 3 和RAR β 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是41.49% 、50.00% 、17.02% 、24.47% 和68.09% ,比癌旁正常组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抑癌基因甲基化对肺鳞癌、中央型肺癌和临床Ⅲ期及以上期肺癌的影响相对比较大,并随着甲基化指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吸烟显著增加抑癌基因甲基化,尤其是p16INK 4a和DAPK 基因甲基化,分别是不吸烟者的21.714 倍和15.268 倍(P<0.01)。 而且,吸烟时间或吸烟指数与抑癌基因甲基化之间显示出剂量- 反应关系。结论:吸烟增加抑癌基因甲基化的危险性,肺癌发病与多个抑癌基因甲基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