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思想亟需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现代复方药理研究中利用分析还原思想进行研究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复方药理研究应转向系统思想,运用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研究方剂的整体功效,探讨方剂实现整体最佳效应的原因;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研究方剂的组方机制 ,即君臣佐使和增效减毒等多体相干关系;系统论系统与环境关系的原理指导临床药理学的疗效判,主张疗效判断应以证的恢复为主,以理化检查指标的恢复为辅;系统论的功能性原理建  相似文献   
52.
康脑灵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康脑灵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部分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DSM-IV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Aachinski缺血量表,选择50例VD病人,随机分为康脑灵胶囊实验组和脑复康对照组,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6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显著改善MMSE、FAQ积分值(P<0.05,P<0.01)。康脑灵胶囊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论:康脑灵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哌替啶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氧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findine,MPTP)建立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对小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7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C57BL/6L。小鼠60只,采用不同剂量MPTP建立帕余森病小鼠模型,随机分6组,MPTP40mg/kg皮下注射1次组10只;MPTP20mg/kg腹腔注射,每2h1次,注射3次组10只;MPTP25mg/kg腹腔注射,每2h1次,注射3次组10只;MPTP45mg/kg皮下注射1次组10只;MPTP35mg/kg皮下注射1次组1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Lowry法测定纹状体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蛋白质含量。 结果:纳入动物60只,52只进入结果分析,其中8只均在处死前死亡。MPTP使小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下降。正常埘照组多巴胺含量为(136.39&;#177;41.61)μg/g;MPTP35,40,45mg/kg皮下注射1次组分别为(107.97&;#177;26.92),(85.91&;#177;24.60),(74.13&;#177;12.49)μg/g,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79.16%,62.99%,54.35%;MPTPP20,25mg/kg腹腔注射每2h1次,注射3次组分别为(44.90&;#177;18.41),(44.30&;#177;29.44)μg/g,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2.92%,32.48%。5个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 结论:MPTP20mg/kg腹腔注射每2h1次,注射3次和MPTP40mg/kg皮下注射1次两种模型是对帕金森病不同研究方向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4.
于向东  崔玲  陈彪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160-162
背景:左旋多巴替代疗法一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但它不能减慢疾病的进程,且随着长期应用副作用日趋严重,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对患者可能有益。目的:系统性观察中药自拟补肾平颤方配合美多巴片对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后病情的疗效。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对象:选择1999-12/2002-05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收治的70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②改良Hoehn-Yahr分级第1.5~4级.③年龄〈80岁。④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②伴随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③有严重心、肺、肾疾病或多脏器衰竭者。④精神病患者。⑤滥用药物史及酗酒者。⑥对多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者。方法:将7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1:1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及对照组(n=35),治疗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9&;#177;16.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177;16.5)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患者口服62.5~500mg美多巴片(250mg/片),2~4次/d(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治疗组患者62.5~500mg口服美多巴片(250mg/片),2~4次/d,同时服用自拟补肾平颤方200mL(含首乌20g,鹿茸1g,天麻10g,钩藤15g,柴胡12g,厚朴15g),2次/d。两组患者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的两组患者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多美巴片治疗后的用量及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多美巴片治疗后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9%、51%,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χ^2=0.86,P=0.2223)。①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8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记分明显下降(t=2.18,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每日用量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2.8628,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每日用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2.3203,P〈0.01)。③治疗组患者中2例出现轻微口干,恶心,头晕加重,持续2周后缓解;对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恶心,2例轻度头晕,均能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补肾平颤方加西药治疗有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的趋势,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55.
正1临床资料憩室是十分少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在成人中更为罕见,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患者,女,51岁。一周前行心电图检查发现V1-4导联呈rS型,以"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高血压史1年。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心肌酶正常。心电图示:V1-4导联呈rS型,V4导联r波小于V2-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径54 mm,左心室射血分数49%,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变薄,向外膨出,可见  相似文献   
56.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紧急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早期应用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我院收治的385例中、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根据药物治疗后病情变化,分别在入院1~2 d内(233例,紧急介入组)或3~14 d(152例,延迟介入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PCI。所有“罪犯”病变均予治疗,介入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直接置入支架等。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心绞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PCI后30 d及6个月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紧急介入组手术成功率与延迟介入组相似,分别为98.1%和95.5%(P>0.05),但入院至心绞痛缓解时间分别为(2.9±1.1)d和(6.0±3.6)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9.7±4.3)d和(14.2±6.6)d(P<0.05);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心功能恶化发生。30 d随访期间紧急介入组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延迟介入组明显减少,二者分别为2.9%和14.1%(P<0.01)。结论在条件具备的介入中心,由经验丰富和技术娴熟的介入治疗医生施行或在其指导下,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进行早期紧急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近、远期临床效果较满意,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大多数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7.
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文泉  于向东 《中医杂志》2002,43(4):299-30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其发病率也在相应增多,已成为人类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8.
高血压病从络论治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患病率高 ,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 ,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病愈来愈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 。建国以来 ,我国就一直很重视运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 ,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当看到 ,至今为止 ,我们仍未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较佳方法。因此 ,突破传统的理论束缚 ,探索一条治疗该病的新途…  相似文献   
59.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展了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惑,现对目前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作一述评。1研究的热点1.1热点之一是骨质疏松症的去势模型研究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是目前研究骨质疏松症常采用的方法,对去势模型的研究是目前骨质疏松症研究的特点之一。骨质疏松症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三种:(1)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2)用去势方法造模。(3)用维甲酸造模。此外还有羟基脲造模及地面模拟失重法等。这些方法中与中医“证”比较符合的,当首推去势法造模,这种模型符合…  相似文献   
60.
络病的治法和用药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向东  崔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56-1457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每一络脉系统包括大络、系络、缠络、孙络、浮络等。络脉系统是沟通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是气血津液输布的桥梁和枢纽,由各种因素而导致络脉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一类病变统称为络病。络病的治法主要有辛润通络法、辛温通络法、辛香通络法、清宣通络法、芳香透络法、清热通络法、祛瘀活络法、剔痰透络法、虫蚁搜络法、补气通络法、滋润通补法、温润通补法、柔肝和络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