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1.
目的分析白介素(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颅内动脉瘤(IAs)发病和破裂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98例IAs患者(动脉瘤组)及97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其中动脉瘤组患者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DNA直接测序检测入选患者的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 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观察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 SNP分布与IAs发病、破裂的关系。结果动脉瘤组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 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6,P=0.000;χ2=20.663,P=0.000),其中基因型以GG型最多,其次为GC和CC型,等位基因以G多见;动脉瘤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 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未破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1,P=0.004;χ2=11.125,P=0.001),其中基因型以GG型多见,其次为CC和GC型,等位基因以G型多见;破裂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未破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 SNP与IAs的发病和破裂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及范围之间的关系。方法: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AD的2型DM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中度(n=19)和重度(n=144)狭窄组,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31例)、双支(48例)和多支(84例)病变组,54例无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和比较各组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中、重度狭窄组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的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的Lp(a)水平高于单支、双支病变组,各组间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p(a)水平为冠脉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危险因素。结论:Lp(a)水平可作为2型DM合并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性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客观评价中药龟羚帕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冠脉)高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11例经冠脉造影诊断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95%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3.8±9.9岁)按Werner等提出的侧支分级标准分为3组CC0组27例,CC1组45例,CC2组39例。于入院24h内采集晨起空腹(>6h)静脉血测血清脂蛋白,1周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血清脂蛋白水平CC0和CC1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4.81±0.88mmol/L和4.80±1.02mmol/L)均明显高于CC2组的4.23±0.71mmol/L(P<0.05;P<0.01);CC0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CC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22±0.28mmol/L)明显低于CC1组的1.38±0.34mmol/L和CC2组的1.40±0.24mmol/L(P<0.05和P<0.05);CC1和C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冠脉病变程度①CC1组右冠脉闭塞率(62.2%)显著高于CC0组的33.3%和CC2组的43.6%(P<0.01);CC0与C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C1和CC2组无闭塞率(2.2%和10.3%)明显小于CC0组的25.9%(P<0.01);CC1和C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C0组多支闭塞率(11.1%)明显低于CC1组的26.6%和CC2组的38.5%(P<0.01);CC1与CC2组间多支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病变支数和优势冠脉三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左心室射血分数两两组间比较CC2组(60.31%±12.73%)显著高于CC1组的53.38%±12.95%(P<0.05)。(4)等级回归模型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闭塞支数的增加,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减低,患者具有良好侧支循环的可能性增加。结论侧支循环等级增高的几率随闭塞支数而增加,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则不利于良好侧支循环的建立。在血管病变程度相当时,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有效地保护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及整合素αvβ3 mRNA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二者在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例正常脑组织及4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Galectin-3mRNA、整合素αvβ3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脑组织中Galectin-3 mRNA、整合素αvβ3mRNA的表达均为阴性.Galectin-3 mRNA主要表达于脑胶质瘤细胞的胞浆中,在23例Ⅰ-Ⅱ级胶质瘤标本中阳性2例、弱阳性4例、阴性17例,阳性表达率为29.09%(6/23),阳性指数(LI)值为(4.80±3.22)%;在17例Ⅲ-Ⅳ级胶质瘤标本中强阳性4例、阳性6例、弱阳性1例、阴性6例,阳性表达率为64.71%(11/17),LI值为(27.30±22.72)%,Ⅰ-Ⅱ级胶质瘤Galectin-3 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级(P<0.05).整合素αvβ3mRNA主要表达于脑胶质瘤细胞的胞浆中,在23例Ⅰ-Ⅱ级胶质瘤标本中阳性3例、弱阳性4例、阴性16例,阳性表达率为34.43%(7/23),LI值为(5.35±3.79)%;在17例Ⅲ-Ⅳ级胶质瘤标本中强阳性4例、阳性6例、弱阳性3例、阴性4例,阳性表达率为76.47%(13/17),LI值为(29.24±21.10)%,Ⅰ-Ⅱ级胶质瘤整合素αvβ3 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级(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alectin-3 mRNA与整合素αvβ3 mRNA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呈正相关(r=0.718,P<0.05).结论:Galectin-3 mRNA、整合素αvβ3mRNA的表达在Ⅰ-Ⅱ级胶质瘤组明显低于Ⅲ-Ⅳ级胶质瘤组,提示Galectin-3及整合素αvβ3mRNA检测可作为从分子水平判定人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和心尖部(RVA)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可操作特性和电参数异同.方法:259例患者按起搏部位分为RVOT起搏组(148例)和RVA起搏组(111例),评价术中、术后1个月及6个月起搏参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在两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RVOT起搏组1个月及6个月感知阈值高于RVA起搏组,术中两组间无差别;100%起搏QRS波时限RVA起搏组明显长于RVOT起搏组;两组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无差别;与RVA起搏明显不同,RVOT间隔部的电极导线固定后张力不受膈肌运动的影响;导线螺旋旋出后,提拉电极导线呈接近“L”型,起搏无脱失、电极导线不脱落及心内膜图ST段抬高比旋前大于3mV是其固定牢固的指标.结论:RVOT间隔部起搏电极导线有良好的可操作特性,短期随访电极导线固定牢固、电参数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现代复方药理研究中利用分析还原思路进行研究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复方药理研究应转向系统论思路,运用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研究方剂的整体功效,探讨方剂实现整体最佳效应的原因;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研究方剂的组方机制,即君臣佐使和增效减毒等多体相干关系;系统论系统与环境关系的原理指导临床药理学的疗效判断,主张疗效判断应以证的恢复为主,以理化检查指标的恢复为辅;系统论的功能性原理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疾病模型;系统论的稳态原理对剂型改革、给药方法进行临床药理学研究,提出应注意剂型改革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研究及时间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况及黛力新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差者,采用Zung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SDS,SAS标准分≥50的患者60例入组,随机分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两周,两周后改为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治疗组同时口服黛力新一片,晨服,观察8周。比较SDS,SAS值及黛力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SDS,SAS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容易合并焦虑抑郁,黛力新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控制得更好,同时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