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了验证GwAs研究发现的3个高血压一个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3个在东亚群体中被GWAS研究证实了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的基因(AKAP13,ENPEP和CNNM2)上的9个SNP,在傣族和蒙古族群体中进行验证。对这9个SNPs用SNaPshot的方法在774例傣族群体和409例蒙古族群体中进行了分型,排布单倍型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统计学上无法证明这9个SNPs与高血压相关。但是在ENPEP基因的一连锁区段中,rs1126483在傣族群体中呈现与收缩压升高弱阳性关联(χ2=4.53,P=0.033)。同时rs3796889在蒙古族群体中也与收缩压的升高呈现弱阳性关联(χ2=4.35,P=0.037)。虽然这一阳性在进行统计学矫正后消失。结论本研究同时在起源不同,生活环境均差异较大的两个群体中均观察到ENPEP基因这一区段与高血压的关联,这也许暗示了此基因确实可能与。高血压发生相关。另一方面本研究的阴性结果,也暗示了中国一些相对封闭的群体可能具有更窄的高血压遗传变异谱。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体外探讨维生素C对大蒜素与美罗培南联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杀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EDTA-Na2纸片复合法和改良三维实验对6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进行鉴定.采用MH肉汤法,确定大蒜素、美罗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计算两药联用的联合抑菌分数(FIC).应用微孔板生物检测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美罗培南及大蒜素+美罗培南、大蒜素+维生素C(0.25 g/L)的抑菌率.检测大蒜素(32、64、128 mg/L)、大蒜素(128 mg/L)+维生素C(0.25 g/L)作用后细菌谷胱甘肽、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总巯基的变化.结果 6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产生碳青霉烯酶.大蒜素对6株耐碳青霉烯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均为512 mg/L、美罗培南为128 mg/L、大蒜素+美罗培南两种药物联用FIC值为0.25.不同浓度大蒜素+美罗培南联用比同浓度的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时抑菌率明显提高.0.25 g/L维生素C与不同浓度大蒜素联用时的抑菌率较单独使用同浓度的大蒜素显著下降(均P<0.05).各浓度大蒜素(32、64、128 mg/L)细菌谷胱甘肽、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总巯基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浓度的大蒜素作用后,细菌谷胱甘肽、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总巯基水平也随其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均P<0.05);128 mg/L大蒜素作用后谷胱甘肽、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总巯基的含量分别为(4.52±0.71) mgGSH/gport、(115.21±4.24) U/L、(0.11±0.04) mmol/gprot,均低于128 mg/L大蒜素+0.25 g/L维生素C组的(5.64±0.40) mgGSH/gport、(145.84±2.30)U/L、(0.18±0.03) mmol/gprot(均P<0.05).结论 大蒜素和美罗培南联用可显著提高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抑菌杀菌作用.维生素C则可减低大蒜素通过氧化应激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抑制、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3.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中西医结合专业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学习中西医结合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结合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工作,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生反馈等方式,就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方法,浅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失调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发生、发展与血栓形成或纤溶功能缺陷有密切关系,纤维蛋白原(Fbg)是血液发生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改变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变化,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而LP(a)则具有致AS和血栓形成的双重作用。本观察ICVD患Fbg和LP(a)浓度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ICVD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28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同时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8例初诊的APL患者254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15;17)(q22;q12);2例患者核型正常;另1例未检出t(15;17),核型分析结果为涉及15和17号染色体的复杂异常;FISH检测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结论 FISH法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多血质、高血压、脾脏肿大、血栓形成及出血倾向。早期不易发现,以溶血为初发症状的较为罕见,现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资料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严重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3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后路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男25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58.2岁;35例有明确颈部外伤史,3例仅受轻微暴力(与颈部突然过伸有关)。术前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19.8±4.4,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Score,JOA)为8.1±1.7;术前CT重建显示骨化韧带均分布在3个节段以上,椎管占位50%~85%,平均70.7%。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6个月。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80±80)ml。末次随访时颈椎NDI和JOA评分分别为7.5±2.5和13.5±2.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颈椎前凸Cobb角为(8.10±2.70)°,末次随访时为(15.6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深部感染1例,硬膜外血肿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3例,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8例。无椎动脉损伤、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减压技术治疗重度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良好,安全、可行,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我所应用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外科急性感染100例,包括疖42例,蜂窝织炎23例,痈19例,丹毒11例,淋巴管炎5例。方剂:我们应用的六合丹,是据四川医学院医疗系编著《急诊手册》介绍的方药加味组成的。其成份为:大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一例t(7;17;15)伴8p复杂异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进行实验诊断和临床观察。方法对该初诊APL患者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一步明确染色体异常。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7q-,8p-,15q+,der(17)。FISH分析200个细胞中180个为1黄2红2绿信号,提示三元易位。免疫表型检测显示高表达CD13、CD33和MPO,而HLA-DR、CD14、CD34、cCD3、cCD79 a细胞标志阴性。该患者对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敏感。结论 t(7;17;15)伴8p是APL中一种罕见的复杂异常核型,对ATRA、As2O3治疗敏感,完全缓解期长,预后较好。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是确认其复杂异常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30.
2001-2006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与医院感染科管理提供资料。方法系统分析2001-2006年ICU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变迁。结果2001-2004年ICU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最高;200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超过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逐年增加,耐亚胺培南菌株增加最快。结论目前ICU中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分离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