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6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1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以MAC及TAC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15例患者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及单克隆抗体、染色体检查确诊,男12例,女3例,年龄38(20~52)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第1次完全缓解(CR1)13例,CR22例,诊断至CR时间31(14~52)天,CR至移植时间240(90~320)天。2PBSC动员采集、保存及回输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1.0g/m2,12…  相似文献   
52.
急性白血病MDR1与分化抗原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MDR1^+/CD34^+表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对碘硝基四唑盐(INT)细胞毒检测法,分析了51例初治及17例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的表面分化抗原及MDR1^+基因编码的p170阳性率,并用INT法的体外药敏试验进行对照。结果:MDR1^+与CD34^+有显著相关性(r=0.842,P〈0.01),而与CD13、CD14、CD15、CD33、HLA-DR等其它髓系抗原无关;MDR1^+/CD34^+表型细胞较MDR1^-/CD34^-表型细胞缓解率、生存期、缓解期显著缩短。结论:急性白血病MDR1^+/CD34^+表型可作为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硫氧还蛋白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氧还蛋白是一个广泛分布的氧化还原蛋白,通过二硫化物活性中心可逆地催化许多氧化还 原反应,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活性,如刺激细胞生长,转录因子的调节、抑制凋亡等。它与人类许多疾病有 关,硫氧还蛋白特异性抑制剂可能成为化学治疗干预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治疗效果,以扩大其适用范围。方法:对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患者进行了相关的非清髓性的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采用包括氟达拉滨、阿糖胞苷、OKT3、环磷酰胺、马利兰为主的预处理方案。结果:2例患者均移植成功,1例已健康生存9个月,另1例发生了慢性GVHD及间质性肺炎,最终于移植后近1a时死于并发症。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慢性粒细胞加速期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协同刺激因子(CM)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预处理方案不同,将21例行allo-HSCT的血液病和实体瘤患者分为A组(NST组)和B组(清髓性HSCT组);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后不同时间,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M(CD28、CD80、CD152)的表达;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方法检测微卫星嵌合体形成。结果 2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经STR-PCR检测均转为混合嵌合体(MC)或完全嵌合体(CC);不同预处理方案GVH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1,P=0.14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 CD+152能明显影响GVHD发生(χ2=13.128,P<0.0001);术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 CD+28、CD+4 CD+80表达逐渐增高,GVHD时达高峰,经过治疗和控制GVHD后,逐渐下降;而T细胞表面CD+4 CD+152表达则逐渐降低,GVHD时最低,经治疗和控制GVHD后,又逐渐上升。结论 清髓性HSCT和NST的GVHD发生率无差别;T细胞表面CM的表达与GVHD发生有关,并且在清髓性HSCT和NST的表达不同;B7-CD28/CD152共刺激途径在GVHD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提高对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M/NKP)急性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新近诊断的M/NKP急性白血病及其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经联合化疗未达完全缓解,死于脑出血。结论 M/NKP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有特异的免疫表型特征,临床进展迅速,对现行治疗不敏感,预后差。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山西大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2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1例),对照组接受地西他滨治疗,剂量20 mg·m-2·d-1,2 h完成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使用地西他滨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丙戊酸钠0.2 g/次,3次/d,1周后加量至0.4 g/次,3次/d.两组均至少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疾病明显进展时停用,治疗后每4周复查一次骨髓涂片,评价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ASXL1、DNMT3A、TET2的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体治疗反应率分别为76.2%(16/21)和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47.6%(10/21)和38.1%(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38.1%(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ET2 mRNA、DNMT3A mRNA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SXL1 mRNA含量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试验组患者的ASXL1 mRNA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地西他滨治疗MDS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对MDS相关基因TET2、DNMT3A以及ASXL1的表达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应用骨髓切片和涂片相结合,观察骨髓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对120例初发的血液病患者的骨髓进行切片和涂片的结果分析,以期得到形态学诊断的新途径。方法 收集恶性血液病病例120份。一步法抽吸骨髓,常规方法涂片染色,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参照2001年WHO分型标准。结果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在诊断骨髓纤维化、低增生MDS、骨髓转移癌和骨髓坏死,骨髓组织切片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穿刺涂片。对于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病例,骨髓组织切片中更容易找到有特征的淋巴瘤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组织切片较穿刺涂片提前找到诊断急变的证据。结论 骨髓形态学检验,将组织切片与穿刺涂片相结合,互为补充,可以有效地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检测zeta相关蛋白(ZAP-70)及CD38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B-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ZAP-70及CD38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21例B-CLL中9例ZAP-70阳性,8例CD38阳性。二者同时阳性8例,二者同时阴性8例。结论 ZAP-70及CD38可以为B-CLL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阳性提示预后不良,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MDS-MF)的病理与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穿刺涂片Wright染色光镜观察分类;骨髓活检组织塑料包埋切片,瑞特-吉姆萨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及Gomory网状纤维染色,回顾性观察总结14例MDS-MF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学、骨髓组织学特征。结果 14例中RA 4例,RA-RS 3例,RAEB-Ⅰ3例,RAEB-Ⅱ4例。全血减少3例(21.4 %),两系减低7例(50 %),一系减低4例(28.6 %),14例末稍血涂片均见幼粒、幼红细胞及泪滴状红细胞。骨髓涂片中增生减低/极度减低5例(35.7 %)、增生活跃/明显活跃9例(占64.3 %)。骨髓细胞发育不良100 %。巨核0 ~ 105个,7例缺如(占50 %),3例有典型单圆及多圆核巨核细胞(占21.4 %)。骨髓组织增生低下仅占1例,增生极度活跃者6例。14例均可见骨髓胶原纤维增生和ALIP现象,原始细胞明显增多7例。网状纤维"+++"5例,"++++"9例。脾大4例,肝大1例,反复骨髓干抽5例。结论 MDS-MF是MDS的一种变型,必须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发育不良表现、骨髓活检幼稚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增生等特点诊断,并与伴有纤维化的其他相关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