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刺异叶花椒根中木脂素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al.var.spinifolum Rehd.et Wils.的根或根皮,称为见血飞、散血飞、黄椒、刺三加等。具有祛风散寒,活血舒筋、镇痛的功效。为了更好地阐明其化学成分,笔者对刺异叶花椒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现报道其根中5个木脂素类  相似文献   
72.
郁金类组织形态学图像的模式识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建立中药组织显微图像定量分析与鉴定方法。方法:以改进的Mas-Ⅱ定量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各种郁金类中药组织显微图像的体视学形态学参数,并结合数值分类手段,定性定量地刻画郁金类中药显微鉴定特征及评判标准。结果:当分类阀值L1=8.25时,基本上可将不同品种的郁金类中药区分开来;内皮层细胞平均最大直径等10个因子对郁金类中药显微鉴别影响程度最大。结论:基于组织形态体视学和数值分类学的中药显微定量图像模式识别技术科学可行,尤适于近缘品种及易混淆中药的鉴别。  相似文献   
73.
乌梅中主要有机酸的定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药材成分的因素很多,为探明影响乌梅主要有机酸的含量问题,应用简便、快速、准确的毛细管等速电泳法对不同采收期乌梅的主要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不同加工方法、不同梅品种加工成的乌梅中主要有机酸含量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采收期、加工方法及梅品种对乌梅的有机酸含量均有影响。此结果为乌梅的综合质量评价、最佳采收期、最优加工方法及梅品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两种倍性水平菘蓝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乔传卓  戴富宝  崔熙  李玲  李红方  吴正权 《中草药》1995,26(8):423-426, 429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2n=14)和它的人工四倍体(2n=28)的生药学研究结果表明,2种倍性水平菘蓝的根、叶生药性状及组织特征均有显著差异。发现该植物的染色体加倍产生的巨形性特征不仅在器官之间发展不均衡,而且在同一器官的不同组织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四倍体高产品系与原二倍体相比,在接近收获期叶中靛蓝含量提高1.79% ̄3.11%,是原二倍体的近2倍或3倍,靛玉红含量也有  相似文献   
75.
杂交是人们熟悉的传统育种方法,虽然育种科学已有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杂交可以将野生植物的一些优良特性传递给栽培作物,也可以将种间、属间甚至科以上的栽培作物的优良性状相互传递,从而扩大植物资源的利用,这是其它育种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药用植物育种中仍然重视这一方法,并在改良药用植物品种、引种栽培等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近年来,一些药用植物生物学工作者采用杂交与生物合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探索各种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遗传规律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这些成就对药用植物育种和生药学研究都有重要  相似文献   
76.
制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制首乌(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对制首乌氯仿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FAB-MS,EI-MS,1H-NMR,13C-NMR,HMQC,HMBC)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确定了其中的7个,分别为大黄素(emodin,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3-乙醚(emodin-3-ether,Ⅲ)、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甙(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Ⅳ)、五味子素(schizandrin,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胡萝卜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Ⅶ)。结论:Ⅲ为新化合物,Ⅴ是首次从蓼属中药中分得。  相似文献   
77.
大青叶和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次提出以2,4(1H,3H)喹唑二酮[2,4(1H,3H)quinazolinedione]作为马蓝、蓼蓝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此成分系最近发现的,含量稳定且有代表性,尤其适用于评价此类中药制剂的真伪优劣,为当前难以解决的感冒退热冲剂和板蓝根冲剂的质量监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特别要指出的是本文是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采用变换检测波长和梯度洗脱的方法,一次进样即可完成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组分的含量分析,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78.
刺异叶花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 var spinifolum Rhed . et Wil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3′-甲基2′,3′-丁二醇基)-7-乙酰氧基香豆素(I) ,6-(3′-甲基-2′,3′-丁二醇基) 香豆素-7-O-β-D-吡喃葡糖苷(II) ,正二十六烷酸(III) ,葡萄内酯(IV) ,5 ,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V)。结论 化合物I -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9.
四倍体板蓝根中的两个新生物碱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四倍体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 MS, 1HNMR, 13CNMR, 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色胺酮(I), 2,5-二羟基吲哚(II), 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乙腈(III),吲哚-3-乙腈-6-O-β-D-葡糖苷(IV)。结论 II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III,IV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0.
板蓝根和大青叶主要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indingticaFort.)的根和叶 ,是我国的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以板蓝根和大青叶为主要原料的制剂在我国应用广泛 ,近年来发现板蓝根具有抗内毒素的活性 ,临床上可用作抗菌和抗病毒药 ,但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却一直未能很好解决。通常人们认为菘蓝的根中含有靛蓝和靛玉红 ,在评价板蓝根制剂的质量时 ,以靛蓝、靛玉红作为板蓝根制剂的质控指标。但也有人认为不应以这两个成分的含量高低作为板蓝根制剂质量的判别标准。还有人认为大青叶叶柄中不含靛蓝和靛玉红。因此 ,弄清板蓝根中是否含有靛蓝和靛玉红以及这两种成分究竟存在于植物的哪一部位是较为重要的问题。为此 ,我们通过薄层层析法对板蓝根和大青叶药材的根、根茎、叶柄、叶片等部位的氯仿提取液进行了靛蓝、靛玉红的含量进测定 ,并通过HPLC法对菘蓝根和根茎的氯仿提取液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进行了含量进测定 ,并通过HPLC法对菘蓝根和根茎的氯仿提取液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进行了精密测定。此外 ,我们还运用鲎试剂法对靛蓝、靛玉红及板蓝根中所分得的四种有机酸 :苯甲酸、丁香酸、邻氨基苯甲酸、水杨酸的抗内毒素活性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