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细菌耐药性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抗生素错用和滥用不仅没有达到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发生DNA损伤修复反应(SOS反应),加剧细菌耐药性的进化和耐药菌的传播。本文聚焦于耐药菌,简明介绍细菌耐药性与SOS反应,系统概述了质谱技术、微流控技术及其联用技术在细菌检测及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为细菌耐药性相关的药物靶点挖掘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以期发展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新方法和抑菌新方法,推动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2.
伤后24h内削痂对深二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影响。方法:12例烧伤患者深二度创面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每例患者实验创面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手术前标术取自削痂术前创面,而手术后和未手术实区标本则于伤后5-7d获取,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IL-8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炎性反应和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IL-8的水平虽较手术前有显著升高(P<0.01),但与未手术创面比较则呈现明显降低(P<0.001),此外,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削闸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在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P<0.05),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坏死组织范围亦较削痂后创面明显扩大。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改善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善创面进行加深的发生,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3.
背景与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组织中存活素(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的关系,以及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可能的作用途径。 材料与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1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细胞增殖核抗原增殖指数(PCNA-LI, PI)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甲状腺癌组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甲和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且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I和PI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2和-0.80,P均<0.01);分别比较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I及PI,两组间AI和PI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urvivin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密切,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在休克状态灌流减少会损伤细胞,但在缺血组织中重新建立血流能引起广泛的炎症反应和延长损伤周期。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会导致细胞死亡和继发的器官衰竭,这是公认的对严重出血性休克进行复苏的最不良后果。近来研究提示细胞凋亡是创伤出血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已有研究证实用乳酸林格液(LR)复苏猪能影响细胞反应。但是,用不同复苏液体恢复血流灌注形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真皮模板对创伤修复过程中创面皮肤组织生物力学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144只SD大鼠造成全层皮肤组织缺损,根据是否行自体皮移植及移植皮厚度随机分为开放创面组(创面不植皮,包扎后自然愈合)、全厚皮组(创面移植自体全厚皮)、刃厚皮组(创面移植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组(创面移植脱细胞真皮基质 自体刃厚皮),每组每时相点6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6、12、20周取创面组织标本,用Instron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各组创面组织的生物力学顺应性;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检测各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量。结果 术后4—20周复合移植组创面组织的力学顺应性优于开放创面组和刃厚皮组(P<0 .05), 较全厚皮组差(P<0 .05).术后4周复合移植组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为(7. 53±0. 98)%,低于开放创面组(26. 99±2. 90)%和刃厚皮组[ (12. 18±2. 79)%,P<0 .01], 高于全厚皮组。 结论 真皮模板可改善组织的力学顺应性, 这可能是其影响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改善愈合质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输尿管息肉的诊治方法,总结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例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结石合并息肉患者行活检结果提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4例原发性息肉患者术后病检结果也提示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随访恢复良好,无一例恶变。结论:排泄期CT尿路造影可获得三维立体影像,是诊断输尿管息肉和其他输尿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输尿管镜检查及取活组织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数目及性质,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及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整体进步,对于单纯的输尿管息肉的治疗,腹腔镜手术有逐步取代开放手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01—2014-12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的5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对照同期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FHR)的47例患者,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综合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8(12~24)个月随访。2组手术前后颈干角、前倾角均恢复满意。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上与FHR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在手术时间上较FHR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术后肺部感染方面发生率较FH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12、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与FHR相比,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特点。方法:9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双侧3例。主诉症状不典型,最终经B超、KUB+IVP、膀胱镜逆行插管造影、CT、MRU等检查确诊。采用输尿管中、下段裁剪、坑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1例先行肾盂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因肾重度积水,功能严重受损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1例行输尿管末端切开术。1例行保守治疗,定期更换双J管。结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例(包括先行肾盂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者),均于6-12周后拔除支架管或双J管(幼儿患者约6周拔除支架管导尿管,成人患者约2-3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经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度和肾积水均明显减轻。1例行输尿管末端内切开术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拔除并更换双J管1次,复查B超亦提示恢复良好。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到目前为止,病情尚无恶化征象。结论:B超和KUB+IVP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检查方法,但MRU近年体现出更多的诊断优势。治疗本症的原则是解除梗阻,尽量保留肾功能。手术方式以输尿管剪裁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为主,但腹腔镜和内镜手术也逐渐受到重视。肾功能尚好者也可行扩张或放置内支架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高危BPH采用电化学治疗随访2年的疗效。方法高危BPH患者68例(含门诊患者4例),均为年龄≥80岁或并发重要器官及系统严重病变或功能损害。治疗前前列腺体积、IPSS、QOL、Qmax分别为(62.03±50.69)mL、23.19±9.33、4.58±1.09、(4.33±3.75)mL/s。68例均在尿道表面麻醉下采用经尿道电化学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12、24个月复查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复测IPSS、QOL及Qmax。结果 68例均能耐受治疗,除轻微出血、感染及一过性尿失禁外,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Qmax分别为(43.85±33.48)mL、11.63±7.14、2.44±1.36、(11.44±4.20)mL/s,治疗后24个月为(45.80±33.46)mL、12.37±7.48、2.66±1.40、(10.82±4.03)mL/s。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电化学治疗高危BPH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可用于门诊治疗,治疗后3个月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00.
急性附睾炎的精索封闭治疗(附67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9年1月到2001年12月间收治67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通过精索封闭治疗,临床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67例急性附睾炎患者,年龄11岁至69岁,平均37.4岁,其中20岁以下(包括20岁)13例,21~50岁(包括50岁)44例,51岁以上有10例。本组中未婚18例。可找到明显诱因的有8例,包括上感4例,前列腺炎、尿道炎、腮腺炎、饮酒各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