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特点。方法:9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双侧3例。主诉症状不典型,最终经B超、KUB+IVP、膀胱镜逆行插管造影、CT、MRU等检查确诊。采用输尿管中、下段裁剪、坑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1例先行肾盂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因肾重度积水,功能严重受损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1例行输尿管末端切开术。1例行保守治疗,定期更换双J管。结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例(包括先行肾盂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者),均于6-12周后拔除支架管或双J管(幼儿患者约6周拔除支架管导尿管,成人患者约2-3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经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度和肾积水均明显减轻。1例行输尿管末端内切开术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拔除并更换双J管1次,复查B超亦提示恢复良好。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到目前为止,病情尚无恶化征象。结论:B超和KUB+IVP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检查方法,但MRU近年体现出更多的诊断优势。治疗本症的原则是解除梗阻,尽量保留肾功能。手术方式以输尿管剪裁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为主,但腹腔镜和内镜手术也逐渐受到重视。肾功能尚好者也可行扩张或放置内支架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01—2014-12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的5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对照同期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FHR)的47例患者,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综合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8(12~24)个月随访。2组手术前后颈干角、前倾角均恢复满意。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上与FHR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在手术时间上较FHR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术后肺部感染方面发生率较FH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12、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与FHR相比,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输尿管息肉的诊治方法,总结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例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结石合并息肉患者行活检结果提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4例原发性息肉患者术后病检结果也提示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随访恢复良好,无一例恶变。结论:排泄期CT尿路造影可获得三维立体影像,是诊断输尿管息肉和其他输尿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输尿管镜检查及取活组织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数目及性质,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及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整体进步,对于单纯的输尿管息肉的治疗,腹腔镜手术有逐步取代开放手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高危BPH采用电化学治疗随访2年的疗效。方法高危BPH患者68例(含门诊患者4例),均为年龄≥80岁或并发重要器官及系统严重病变或功能损害。治疗前前列腺体积、IPSS、QOL、Qmax分别为(62.03±50.69)mL、23.19±9.33、4.58±1.09、(4.33±3.75)mL/s。68例均在尿道表面麻醉下采用经尿道电化学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12、24个月复查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复测IPSS、QOL及Qmax。结果 68例均能耐受治疗,除轻微出血、感染及一过性尿失禁外,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Qmax分别为(43.85±33.48)mL、11.63±7.14、2.44±1.36、(11.44±4.20)mL/s,治疗后24个月为(45.80±33.46)mL、12.37±7.48、2.66±1.40、(10.82±4.03)mL/s。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电化学治疗高危BPH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可用于门诊治疗,治疗后3个月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85.
伤后24h内削痂对深二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影响。方法:12例烧伤患者深二度创面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每例患者实验创面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手术前标术取自削痂术前创面,而手术后和未手术实区标本则于伤后5-7d获取,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IL-8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炎性反应和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IL-8的水平虽较手术前有显著升高(P<0.01),但与未手术创面比较则呈现明显降低(P<0.001),此外,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削闸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在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P<0.05),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坏死组织范围亦较削痂后创面明显扩大。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改善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善创面进行加深的发生,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更适合心肌梗死患者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按压针口的新方法,以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拔针后试验组采用新方法按压针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按压针口,对比2组按压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将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新方法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采用新方法按压,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建立糖尿病大鼠深二度烫伤模型,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现象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即分为正常组(对照组,n=30)和以链脲霉素(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n=30).制备占总体表面积(TBSA)20%的深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1、3、7、10、14、21 d创面皮肤组织样本,行组织学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的血管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以了解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结果 伤后14 d,糖尿病组大鼠创面愈合较对照组显著延迟,为(31.5±1.0)% vs(59.4±4.2)%(P<0.01).伤后1、3、7、14、21 d,糖尿病组新生血管化荧光密度值分别为1±0.1、7±0.8、12±1.4、15±2.1和17±1.8,对照组分别为8.5±0.5、35±1.5、60±3.0、72±3.4和72±3.4.各时间点糖尿病组创面血管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时间点两组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糖尿病组大鼠仅少量血管内皮细胞周边有代表血管化的蓝色荧光微球.结论 糖尿病深二度烫伤难愈创面存在血供不良特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与血管化低下的分离现象,其本质是新生血管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预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后愈合、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和相关血管化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AGES-BSA,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高糖组(30mmol/LD-葡萄糖)、AGEs组(150mg/LAGE-BSA)、高糖+AGEs组(30mmol/LD-葡萄糖+150mg/LAGE-BSA)和正常组(5mmol/LD-葡萄糖),另设甘露醇组(30mmol/L甘露醇),电子细胞基质阻抗判断法(ECIS)测定HUVECs损伤模型增殖曲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在Matrigel基质中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VECs中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ECIS法测定结果显示:各组HUVECs增殖曲线形态相似,反映愈合率的斜率无明显差别。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形成血管样结构的长度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或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水平显著升高,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Tie-2受体在正常组HUVECs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在AGEs组的HUVECs中仅表达于细胞核中。结论在高糖和(或)AGEs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Ang-2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以及Tie-2受体在细胞内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真皮模板对创伤修复过程中创面皮肤组织生物力学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144只SD大鼠造成全层皮肤组织缺损,根据是否行自体皮移植及移植皮厚度随机分为开放创面组(创面不植皮,包扎后自然愈合)、全厚皮组(创面移植自体全厚皮)、刃厚皮组(创面移植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组(创面移植脱细胞真皮基质 自体刃厚皮),每组每时相点6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6、12、20周取创面组织标本,用Instron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各组创面组织的生物力学顺应性;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检测各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量。结果 术后4—20周复合移植组创面组织的力学顺应性优于开放创面组和刃厚皮组(P<0 .05), 较全厚皮组差(P<0 .05).术后4周复合移植组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为(7. 53±0. 98)%,低于开放创面组(26. 99±2. 90)%和刃厚皮组[ (12. 18±2. 79)%,P<0 .01], 高于全厚皮组。 结论 真皮模板可改善组织的力学顺应性, 这可能是其影响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改善愈合质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