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蒙药炮制法对硫黄中硫及砷盐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药炮制法对硫黄中硫及砷盐含量影响的研究白明纲(内蒙古蒙医学院通辽028041)牛斯日古冷(内蒙古哲盟医院通辽028000)硫黄蒙古名音译为呼呼日,是较常用蒙药材,具“燥脓血、燥黄水、止痒、杀虫”的功能,“有毒”[1]。有毒成分主要为三氧化二砷[2],有的砷含量高达0.01%~0.1%[3],故临床内服须炮制使用。见于古文献记载的蒙药炮制法主要有“用白茅根与水菖蒲汤浸一日去毒气后,再煮沸三次即可”[4];“于山羊脂油中微火熔化再三,不致.…  相似文献   
32.
33.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过饱和、析出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损害[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痛风及痛风性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2].此类患者若延治或误治,则导致慢性肾衰竭,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3],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没有针对痛风性肾病的特效药物,西医主要以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尿酸...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痛风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寒湿痹阻型痛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干预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水平(U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UA、CRP、ESR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VAS评分、UA、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干预组有效率为91. 23%,高于对照组的84. 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寒湿痹阻型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西药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四维彩超在妊娠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首诊的2517例孕妇进行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的各个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结果:四维彩超诊断出畸形胎儿共57例,漏诊1例,检出率为98.27%。结论:使用四维彩超检查对妊娠期孕妇可以立体地清晰地检出胎儿畸形,是产前诊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现将我科自2010年3月到2011年11期间进行超声检查的在孕妇女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收集使用安神补心六味丸(吉茹和-6)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初选本方的临床适应病证并局限治疗范围,为其精准临床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等3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遴选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使用过安神补心六味丸所有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用药信息,对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和清洗,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做描述性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5 796份病历,通过数据规范化清洗整理后,最终符合标准的病历数为4 524份,其中男性41.95%,女性58.05%;年龄40岁以上占90%以上,以51~70岁居多;主治病种为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主治症状为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心悸等;主治证型有赫依偏盛、希拉偏衰、血偏衰等;以早晚用药为主,常与珍宝丸联用;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表明,最常合并使用2种蒙成药组合为珍宝丸和檀香三味汤。结论: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适应证为头晕、头痛、气短和胸闷,西医治疗优势病种为心脑血管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蒙医治疗优势病种为赫依(蒙语,类似于气)偏盛伴希拉紊乱的心赫依病,具有“双心同调”与“心脑同治”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37.
蒙药孟根乌苏(水银)-18味丸源于《甘露四部》,在该书中名为金-18,孟根乌苏-18方名首见于《蒙医金匮》,后代医家对其组成和用量有所调整,直至《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的颁布,使其统一而趋于固定。在不同时期药物组成有17、18、19味不同,至少出现5个不同药物组成的孟根乌苏-18方。但其中制水银、诃子、草乌、硫黄、苘麻子、决明子、白云香、木香、石菖蒲、苏格木勒、石膏、肉豆蔻、丁香、草果、红花、黑云香等16味药物是固定不变的。孟根乌苏-18味丸的药物配比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一致现象,其落差显著,单味药物配比变化较大的属硫黄和白云香,其次有苘麻子、决明子、草果、文冠木。沿用至今的孟根乌苏-18味丸与《甘露四部》载金-18方是药物组成相同的同方异名,与《蒙医金匮》和《诃黎勒晶珠解疑难经》载孟根乌苏-18方药物组成和配比均相同的同方同名。  相似文献   
38.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肾功失常和实质损害,其病机复杂多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吾师孙鲁英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CKD的病机关键在于以肾脏为中心的五脏失衡,提出平衡五脏是其核心治法。本文就孙鲁英教授运用五脏平衡法治疗CKD的思路与方法和大家分享如下。1 生理状态下的五脏平衡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五脏平衡才能顺四时、适环境、调阴阳、防疾病,若五脏过盛或不及,平衡失常,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蒙药巴特尔-7丸治疗措施实施后,胃幽门螺杆菌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入选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4月,研究样本为:60例胃幽门螺杆菌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随机分组法实施分组:研究组(蒙药巴特尔-7丸)、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为30例,将以上治疗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与肝内门静脉的解剖关系,为经肝后段下腔静脉途径建立肝内门腔分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析25例正常和25例肝硬化患者上腹部增强图像,并利用MPR重建并分别测量肝后段下腔静脉的长度,计算周围肝实质包绕RHSIVC的范围,以及与距门脉分叉1cm左右的肝内门脉左支(LPV)、右支(RPV)及门脉分叉部(BPV)同层面的RHSIVC中心至上述部位的距离,并测量经肝后段下腔静脉顺行性(股静脉途径)、逆行性(颈静脉途径)至LPV、RPV、BPV的穿刺深度和角度(穿刺途径与矢状面、下腔静脉纵轴之间的夹角)以及测量拟定最佳穿刺途径的深度和角度。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观测20例正常成人离体RHSIVC与肝内门静脉的空间定位关系。结果:①SCTA组和标本组70例肝后段下腔静脉平均高度为(62.89±13.27)mm(40.2~100.7mm),50%~100%RHSIVC管腔被周围肝实质所包绕,其中37.14%(26/70)在RHSIVC的上1/4与下3/4交接处完全被肝实质包绕。②肝硬化组:从肝后段下腔静脉至LPV、RPV、BPV顺行性穿刺的深度为(46.02±12.26)mm、(30.06±8.35)mm、(25.18±7.30)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20.28°±12.39°、正56.52°±14.31°、正28.84°±15.44°,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53.92°±9.21°、57.80°±10.97°、69.32°±15.61°;而逆行性穿刺深度为(49.31±7.72)mm、(49.38±8.08)mm、(56.80±8.31)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20.08°±12.16°、正56.64°±14.28°、正28.36°±15.16°,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45.64°±10.67°、29.88°±6.41°、24.4°±5.51°。顺行性穿刺RPV、LPV、BPV的深度及角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逆行性穿刺RPV、LPV的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从肝后段下腔静脉至LPV、RPV、BPV顺行性穿刺的深度为(41.98±10.20)mm、(29.30±7.66)mm、(25.05±6.74)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20.32°±13.33°、正48.16°±14.42°、正26.08°±18.91°,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53.88±9.88)mm、(58.12±11.19)mm、(69.8±12.94)mm;而逆行性穿刺深度为(48.23±7.69)mm、(50.41±9.01)mm、(56.55±10.83)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20.32°±13.31、正48.00°±14.47°、正26.20°±18.63°,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44.76°±14.67°、30.36°±8.37°、25.00°±8.17°。正常组和肝硬化组的顺行性及逆行性穿刺RPV、BPV的深度及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正常组的拟定最佳穿刺途径的深度为(32.99±5.14)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50.16°±13.57°,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45.04°±9.18°。肝硬化组的拟定最佳穿刺途径的深度为(33.75±5.98)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56.04°±15.14°,与纵轴的夹角为44.32°±7.08°。正常组和肝硬化组的模拟最佳穿刺途径的深度及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约63mm,且在RHSIVC上1/4与下3/4的交接处50%~100%的下腔静脉被肝实质所包绕,经RHSIVC建立肝内门腔分流安全是可行的。②最佳穿刺途径应选择逆行性(经颈静脉途径)穿刺肝内门脉右支,肝后段下腔静脉的穿刺点应在RHSIVC的上1/4和下3/4的交接处,穿刺深度一般为(33.75±5.98)mm、与矢状轴的角度一般为正56°±15°,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一般为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