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54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452.
453.
主鹤亭 《贵州医药》2003,27(6):535-536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在老年人则更加急骤,病情易恶化,处理不及时常导致严重后果。我科从1990年1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60岁以上28例,依据1983年肝胆管结石专题研讨会上关于ACST诊断标准,就本组资料对老年ACST的手术时机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60~69岁24例,70~79岁4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者6例,其中1次4例,2次以上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7例,肺气肿2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5例,高血压7例。28例均有不同程度上腹疼痛,其中典型胆绞痛11例,体温≥39℃ 14例,≤36℃ 4  相似文献   
454.
笑气吸入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笑气吸入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给笑气吸入外 ,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 Apgar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效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失血量、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 P>0 .0 5 )。结论 :笑气吸入用于产妇分娩镇痛 ,对母、儿、产程无不良影响 ,且有利于产妇在分娩中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和体力。对胎儿有利 ,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455.
含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以泛醌启动子 (PUB)驱动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表达系统 ,并建立其包装细胞系获得GFP的表达。方法 载体的构建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三质粒系统中 ,转移质粒含PUB启动子及标志基因GFP ,包装质粒为ΔNRF ,内含CMV启动子和来自胰岛素基因的Poly(A)位点 ,包膜蛋白质粒编码水疱性口炎病毒G糖蛋白 (VSV -G)。载体构建成功后 ,用磷酸钙沉淀法将三质粒共转染来源于人胚肾细胞系的包装细胞——— 2 93T ,1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情况。转染后 72h收集病毒上清 ,采用 6孔板培养感染细胞 ,荧光显微镜计数GFP阳性细胞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PUB启动子驱动GFP表达的质粒pXZ5。转染 2 93T细胞后 12h在荧光显微镜下均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 ,证实了GFP的表达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系统 ,建立了慢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系。 72h后 ,GFP的荧光强度较 12h增强 ,每一视野下 ,GFP表达阳性的细胞比例达 5 0 %左右。病毒浓度的测定在未进行超速离心浓缩的情况下达 2× 10 8U L。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PUB启动子驱动GFP表达的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表达系统 ,转染2 93T细胞后获得了GFP的表达 ,完成了慢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56.
病例1,患者男性,53岁.因咳嗽,咯铁锈色及白色泡沫样痰3个月,于2003年11月28日入院.3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少量脓痰,不伴发热,无胸痛,当地医院以"支气管炎"治疗,症状不缓解,行X线检查,提示"右下肺炎".  相似文献   
457.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全球的经济、医疗等各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对乡镇农村居民造成的影响尤甚.在这个背景下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老龄化的现状,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对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的积极意义;同时简要介绍了在推广卫生适宜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的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8.
目的 了解黑色素瘤优先表达的抗原(PRAME)mRNA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评估其在微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142例初诊AML患者(其中72例不具有特异融合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PRAMEmRNA水平,动态观察3例持续缓解及6例血液学复发患者(2例不具有特异融合基因)治疗前后共60份骨髓标本PRAME mRNA水平,以22份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的骨髓标本作为健康对照.随访的7例AML1-ETO(+)M2患者同时检测AML1-ETO mRNA水平.以abl作为内参基因.结果 健康对照骨髓标本均表达PRAME mRNA,表达水平最高为0.28%.全部初诊AML患者骨髓中位PRAME mRNA水平为3.97%(0.00%~714.97%).无特异融合基因的AML患者骨髓中位PRAME mRNA水平为0.60%(0.00%~408.72%).PRAME mRNA水平在AML各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L1-ETO(+)M2患者PRAME mRNA水平高于其他亚型(P值均<0.01),S型PML-RAR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次之.随访的AML1-ETO(+)M2患者PRAME mRNA与AML1-ETO mRNA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88,P<0.01).血液学复发患者中3例复发前PRAMEmRNA水平逐步升高,分别在复发前1~4个月超过正常上限,另3例患者在血液学缓解状态时PRAME mRNA水平始终未降至正常.结论 PRAME mRNA可以用于监测AML患者MRD,其水平持续升高或始终异常预示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459.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技术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分为糖尿病无高血压组(20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20例),另选择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高频超声和超声定量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最大值(IMTmax)及平均值(IMTmean)。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IMTmax和IMTmean在左、右颈总动脉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MTmax与糖尿病无高血压组无显著差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MTmean显著大于糖尿病无高血压组。结论:应用超声定量技术能尽早及全面反映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病变,其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较最厚值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460.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冻融抗原 (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 ,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 ,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CIK +CLA DC组 ) ,与未致敏的DC +CIK(CIK +DC组 ) ,CIK组及CIK +CLA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效靶比为 2 5∶1时细胞杀伤活性最强 ,在该效靶比下 ,4组细胞对自身CML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5 2 5± 9 4 ) % ,(2 0 7± 7 5 ) %和 (2 4 2± 8 7) %。CIK +CLA DC组杀伤活性最强 ,与其余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IK +DC组比CIK组杀伤活性强 (P <0 0 1) ;CIK组与CIK +CL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IK +CLA DC组在效靶比为 2 5∶1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14 6± 6 2 ) %和 (12 7± 10 2 ) % ,与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对CML患者自身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CIK与CML DC共培养组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比CIK组强 ;CIK与CLA抗原致敏CML DC共培养组具有最强的杀伤活性。CLA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