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62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32.
综合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因椎管发生骨性或纤维性腰椎管狭窄致马尾神经受压损伤,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腰痛,或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其中绝大多数由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所致。笔者采用推拿、针灸、中药综合治疗62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母代肥胖对子代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和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基因转录本1(MALAT1)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雌性C57/BL6小鼠分为2个组,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肥胖组喂养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两组雌鼠分别与雄鼠按2∶1比例交配。两组母鼠产仔后取其雄性子代正常喂养,观察两组子代生长发育。子代8周龄时处死,采用qPCR检测LncRNA MALAT1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蛋白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经过10周的高脂饮食喂养,肥胖组体重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子代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子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2,P=0.011);出生第1周肥胖组子代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子代(P=0.002)。两组子代在生长过程中肥胖组子代处于体重较高的趋势,且肥胖组子代TG水平高于对照组子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P=0.031)。与对照组子代相比,肥胖组子代肝脏组织Srebp1c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子代,肥胖组子代MALAT1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2,P=0.000)。肥胖组子代MALAT1表达与Srebp1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2=0.249,P=0.011)。结论母亲肥胖可能是诱发子代成年期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一个高风险因素,非编码RNA MALAT1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4.
35.
36.
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可能与脑卒中发病及预后相关,并且认为炎性 反应、氧化应激、动脉硬化等可能是两者相关的主要机制。红细胞分布宽度或许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 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又一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7.
患者,46岁,因双侧阴囊内肿物进行性增大4年于2011年7月收入院。2007年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双侧阴囊内肿物,最初为黄豆大小,无疼痛,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患者未予就诊。后双侧阴囊内肿物进行性增大,以右侧为  相似文献   
38.
霍迪  丰宏林 《医学综述》2015,(2):269-271
脑白质疏松(LA)是一个影像学描述性术语,磁共振检测效果优于CT。内皮功能障碍、慢性缺血及血脑屏障受损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尚需完善。LA被认为是小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中,LA与很多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关联性仍存在诸多争议,尚需大量试验验证。不同程度LA可影响认知功能,LA可能加重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同时可能增加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性。该文对LA的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9.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后一年内卒中复发的风险为5%~6%~([1])。人口数据显示,32%TIA患者在5年内会经历另一种血管事件(卒中或心肌梗死),失去自理能力或者死亡~([2])。相比于脑卒中,在脑缺血发作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