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家长陪护及探视的心理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参考危重病人家属需求量表(CCFNI)中文修订版制定问卷,对2017年6月—2018年9月400名NICU就诊患儿家长进行心理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获得病情保证的需求维度得分最高,为(4.0±0.5)分。接近病人的需求得分为(3.8±0.8)分,获取信息的需求得分为(3.6±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儿家长心理需求的因素包括患儿家长性别、与患儿关系、文化程度,患儿胎龄、出生体重(P均0.05)。[结论]NICU应加强人文关怀,完善对患儿家属的探视宣传与教育,减轻患儿父母压力,增强治疗信心,重视与患儿父母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黄藤素软胶囊中盐酸巴马汀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藤素软胶囊中的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0.2%磷酸水溶液-甲醇(63∶37);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结果盐酸巴马汀在0.0634~0.63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盐酸巴马汀的回收率为100.2%。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有效地控制黄藤素软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两种吸痰方法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本院NICU住院行机械通气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后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吸痰后5min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和肺顺应性较对照组好;心率、呼吸较平稳;烦躁、气道黏膜损伤、肺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浅层吸痰法可有效清理气道痰液,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金利油软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认金利油软胶囊的检验条件,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的验证.结果确认了金利油软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方法.结论 用常规法检查金利油软胶囊中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用常规法检查金利油软胶囊中的大肠埃希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以找出一种治疗该病的简单方便、痛苦小的方法。方法将263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2例予以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对照组131例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连续3~5d。2组对症治疗相同,考虑合并细菌感染者加口服抗生素。观察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B超定位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1日~2017年4月30日在产科分娩且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采用盲穿技术,盲穿后观察组用B超定位查看位置是否正确,对照组用X射线定位查看位置是否正确;比较两组置管的位置判断正确率、成功置管时间、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位置判断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后采用床边B超定位可显著提高对穿刺位置的判断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对患儿的刺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3种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对小儿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取头部静脉、手部静脉和足部静脉3种不同的穿刺部位对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静脉穿刺的患儿,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头部穿刺组、手部穿刺组及足部穿刺组,每组各50例。结果3组行静脉穿刺患儿以头部穿刺组的留置时间最长,为(4.12±1.93)d,其次为手部穿刺组,为(3.43±1.6)d,最短为足部穿刺组,为(2.71±1.59)d,经统计学分析,F=9.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手部穿刺组(32.0%)、足部穿刺组(26.0%),最低为头部穿刺组(12.0%),经统计学分析,χ2=5.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1-3岁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应首选头皮静脉,其次选手背静脉,尽量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