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通过表征和体外相关实验分析选择性激光熔融(SLM)3D打印钛种植体试样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能,为SLM打印种植体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 使用SLM方法制备得圆片形钛种植体试样60枚,经不同处理后分为三组:喷砂酸蚀组(S组)、阳极氧化组(SA组)、阳极氧化+rhBMP-2表面组(SAB组);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各组试样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接触角测量仪检测亲水性;SEM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各组试样表面的粘附状态;CCK-8检测BMMSCs在各组试样表面的增殖水平。 结果 SEM观察结果显示阳极氧化后的试样SA组表面可见一层均匀密布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直径约为100纳米;AFM观察试样表面粗糙度约为300纳米;接触角测量仪测得经表面处理和改性的SA组,SAB组试样具有超亲水性;BMMSCs粘附和增殖实验显示各组试样表面的促细胞粘附和增殖能力SAB组>SA组>S组。 结论 SLM打印种植体试样未处理组和处理组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阳极氧化与加载BMP-2生长因子处理结合的方法能有效促进BMMSCs的粘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与发生率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2-2014年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对患者的血小板、尿酸、血压以及血脂等进行监测,并对影响患者踝肱指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B、C 3组的患病率分别是45.9%、52.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C 2组与B组的多项生化指标中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踝肱指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主要筛查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早发现早诊断的几率。  相似文献   
33.
34.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针对人VEGF的发卡状核酶(RZ),定向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RT—PCR鉴定。ELISA法和MTT法检测SMMC-7721细胞对照组、SMMC-7721/pcDNA3.1^+空载体对照组和SMMC-7721/RZ基因转染组细胞VEGF表达和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为SMMC-7721/RZ基因转染组细胞VEGF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速率显著低于SMMC-7721细胞对照组和SMMC-7721/pcDNA3.1’空载体对照组。MC-7721/RZ基因转染组细胞出现凋亡峰,其凋亡率达11.O%,而细胞对照和空载体细胞对照均末出现。认为SMMC-7721/RZ转基因细胞株的成功构建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为进-步建立裸鼠人肝癌模型及评价RZ对体内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奠定了-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henolic alkaloids of Menispermum dauricum,PAMD)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AMD低(25 mg·kg-1)、中(50 mg·kg-1)、高(75 mg·kg-1)剂量治疗组。持续栓塞2 h拔出线栓,再灌注4 h,然后断头取脑。干湿重法求出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测定法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分离皮层组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NR1和NR2A及各自对应的磷酸化蛋白。结果:(1)PAMD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P<0.05),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NR1,NR2A,p-NR2A表达无明显变化,p-NR1表达减少(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AMD使p-NR1表达增多(P<0.05),NR2A表达减少(P<0.05)。结论:PAMD可通过调节p-NR1和NR2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淋巴瘤高表达基因FLJ39061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将淋巴瘤淋巴结标本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标本液氮速冻切片,使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中的mRNA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两者的表达差异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一奈有显著性差异的新基因FLJ39061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表达谱芯片发现了152备差异表达基因。对淋巴瘤相关基因FLJ39061的性质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基本明确了该基因编码蛋白为一核蛋白,很可能是人MAP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的前体或异构体。结论 FLJ39061可能作为激酶磷酸化底物调节细胞代谢,与淋巴瘤发生有关,可作为治疗靶点做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采用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发卡状核酶基因转染肝癌细胞,观察核酶对VEGF表达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人工合成的抗VEGF发卡状核酶基因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同时制备空载体和细胞对照,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基因组水平鉴定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核酶对SMMC-7721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接种各组细胞于裸鼠皮下,观察瘤体体积大小和质量,免疫组化法观测各组肿瘤微血管变化和VEGF的表达。结果:核酶基因成功导入到肿瘤细胞中,转基因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下降(P<0.01),转染核酶组细胞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移植瘤成瘤率和生长速度减慢(P<0.01),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血管形成减少(P<0.01)。结论:抗人VEGF发卡状核酶基因在体内、体外均可抑制肝癌VEGF表达,通过减少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生长,为进一步开展肝癌血管靶向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为了探讨淋巴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有关的基因改变,研究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一条淋巴瘤高表达新基因C9orf41进行初步分析。分别将淋巴瘤淋巴结标本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标本的mRNA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两者的表达差异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一条新基因C9orf41进行初步分析,预测了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蛋白质功能域等信息。并对多物种中的相似性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表达谱芯片发现了152条差异表达基因。对淋巴瘤相关新基因C9orf41的上述性质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基本明确了该基因编码蛋白为一线粒体蛋白。结论 新基因C9orf41可能与淋巴瘤发生有关,应作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