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1996年3月-2001年12月,本文作者采用低位额下硬膜外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23.
24.
额下硬膜外入路治疗前颅底骨折继发脑脊液鼻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例为前颅底骨折继发脑脊液鼻漏,共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8~53岁。受伤部位均为额及额颞交界处。伤后行CT检查见颅内积气4例,合并单纯额叶轻度挫伤2例。均给予保守治疗,4~6周后病人病情稳定,但脑脊液鼻漏时断时续,故行手术治疗。术前行薄层冠状CT和CT脑池造影(CTC检查)见漏口部位:额窦2例,筛窦4例,两者混合1例。手术方法:取额部冠状切口,不损伤骨膜并向下剥离。颅骨钻孔应低至鼻根,形成一低位骨窗。沿前颅底在硬膜外剥离硬膜至前床突,找到骨折线和脑脊液漏口,对单纯性骨折予以骨蜡封闭,对粉碎性骨折可去除碎骨片… 相似文献
25.
盐酸洛美利嗪有关物质检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最佳的色谱系统,对盐酸洛美利嗪进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方法,以盐酸洛美利嗪主峰的保留时间、理论塔板数、与中间体的分离度及系统压力为指标,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其因素包括:pH值、三乙胺水溶液浓度及甲醇的量。结果当选择流动相为甲醇:水缓冲液(三乙胺5 m l,用磷酸调节pH3.5)=7:3,中间体之间及与主峰之间分离良好,盐酸洛美利嗪主峰理论塔板数达到6762,保留时间适中为10.19 m in。结论本色谱系统能有效分离并检出盐酸洛美利嗪经酸、碱、氧化加热破坏的产物。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剂量.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为Ⅰ~Ⅲ级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Dixon的up-and-down序贯法,第1例老年患者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剂量设定为15 mg,如阻滞完善则下1例患者的罗哌卡因剂量减少1个梯度(2.5 mg),阻滞不全则下1例患者的罗哌卡因剂量增加1个梯度,直至研究结束.应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局部麻醉药剂量及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行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罗哌卡因最高剂量为17.5 mg,50%的老年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50,即最低有效剂量)为12.07 mg(95%CI为10.93~13.29 mg),95%的老年患者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95)为16.77 mg(95% CI为14.95~21.90 mg),99%的老年患者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99)为18.71 mg(95%CI为16.30~25.78mg).15.03 mg对应85%的有效率,16.08 mg对应92%的有效率.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围术期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痛1例,经对症治疗后快速缓解.结论 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安全的,选择15 mg的剂量可基本满足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需要. 相似文献
28.
29.
氯诺昔康持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髋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氯诺昔康连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镇痛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20例行全髋置换术后的病人,氯诺昔康2 mg首剂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连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4 mg·2ml-1·h-1;Ⅱ组(n=10),连续静脉输入氯诺昔康0.32 mg·2ml-1·h-1。分别抽取氯诺昔康输注和停止后16个时间点静脉血。用HPLC法测得氯诺昔康及其代谢产物5’-羟氯诺昔康的血浆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根据非房室方法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显示:氯诺昔康消除半衰期为(4.8±2.1)h(Ⅰ组)和(5.0±2.4)h(Ⅱ组)。L组和U组氯诺昔康血浆稳态浓度(Css)分别为(475±106)ng·ml-1和(393±67)ng·ml-1。输注期间病人血浆浓度保持较小波动。结论氯诺昔康半衰期短,但个体间差异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动力学及消化道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各3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变化及血清胃肠激素和小肠传输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后3d及7d的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压及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压均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则小于对照组,血清胃肠激素GAS、MTL、VIP、S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3 d的小肠传输功能相关指标AUC及PC显著高于对照组,P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尿动力学及消化道功能状态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开腹手术患者,且患者术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恢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